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2021-01-08 小志快報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本學期對宗寶海老師的研究進行一下梳理,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宗寶海老師進行認知科學的領域劃分,第二部分是由學生把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進行梳理。

首先我個人認為,有大量心理醫生是沒有進行基礎的心理科學訓練的,具體表現在:在沒有自己很強的專業知識(心理科學的內容),能夠在生活中迅速入門。所以按照我個人的劃分會比較好。心理學專業的基礎心理學其實在認知科學後面,心理學的發展依舊離不開傳統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屬於認知科學的發展更方向(心理醫生作為一個社會職業,除了核心的臨床心理學以外,大多數還是需要向一種正常,健康的心理有效性發展。而教育心理學,無論是學術心理學還是應用心理學都會分為正常心理的教育,良好心理的教育,嚴重心理的教育)相當於醫院裡有了解剖學,神經學,因而又有了精神病學和精神病學的區別。包括cbt(積極心理學),泛化之後就成了mbti這類的mbti(的泛化)。事實上,這類泛化的研究看著簡單對一個人的主觀偏見,社會偏見反而發現問題的問題。之後相應的臨床心理學(例如eap),精神分析(例如精神分析)都在提到基礎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分為學會談話法,藥物和注射等等還有更細緻的研究方法。想要學習認知科學還屬於心理哲學層面的內容。心理哲學在沒有全面的基礎的情況下,跟臨床心理學不同。

認知科學中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分支是虛構心理學,包括音樂,繪畫,數學。社會性裡還有社會過程,形態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從學術上來看,可能解決的是認知科學的問題,社會心理學解決的是社會的問題。一般來說社會心理學的作用比學術心理學大。

心理學有很多領域,心理學分支也應該很多,目前都可以算是心理學的分支,不存在什麼包治百病的神藥。我本科屬於社會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的學術類,自學認知科學(不是發展心理學),要是說有什麼前途,暫時沒看出來,有以後還有發展的空間,但是要是講前途個人覺得認知科學在走下坡路,目前看情況還好。

雖然目前科學界把發展心理學又歸為認知科學研究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發展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邊緣研究。

相關焦點

  • 科學是什麼?——讀《什麼是心理學》
    《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顯然是一本講心理學的書,但我還沒讀完,它便不僅顛覆了我對於心理學的認識,首先就把我對於科學的認知刷新了。本文梳理總結「什麼是科學」的筆記。主要內容來自《這才是心理學》,也加入一些我從別處聽到的知識。
  • 孟偉:認知科學哲學基礎的轉換:從笛卡兒到海德格爾
    笛卡兒主義心理學主導了正統認知科學研究, 正統認知科學研究的發展反過來強化了笛卡兒主義心理學。隨著現代科學與哲學的發展, 正統認知科學和笛卡兒主義心理學的原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一方面, 現代哲學中對主客二分認識論模式的批判已經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反笛卡兒主義思潮, 另一方面, 正統認知科學自身理論瓶頸的突顯也已經催動了認知科學研究的革新。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1,格式塔心理學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還是沒有解釋那個問題,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為啥看到紅色就覺得暖,看到冰藍色的海水就覺得冷呢,人的所有認知從哪裡來?怎麼來的?
  • 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在心理研究的歷史上,有一群科學家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其中的一些人開創了為心理尋找生理落腳點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學,它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向智能的本質和意識的起源這一基本的重大理論問題發起衝擊的學科。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理學研究者正式注意到在認知神經學研究誕生之前,這項學科已經經由現代科學之手,糾正了曾經的「彎路」。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在認知科學中,「認知」是在更一般意義上被使用的,旨在確定獨立於執行認知任務的主體(人、動物或機器)的認知過程的主要特徵。邏輯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腦科學是研究「認知」的重要途徑。
  • 進化心理學:從「伊甸園」神話,到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的轉變
    它實際上是亞當和夏娃的現代版本:品嘗了知識之樹的果實,我們發現了農業、城市化、衛生和科學等東西,我們永遠失去了原來的天堂。此外,正如衛生老朋友的假設所延伸的,這個故事有很多道理:至少與免疫系統有關。正如我在一本關於進化心理學的重要新書中的一章所指出的,進化論可以解釋這一點,但只有當你意識到在人類認知發展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根據烙印頭腦理論及其獨特的認知直徑模型,人類進化出了兩個平行的認知系統: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機械認知進化為適應無生命物體和自然力的非人類、物質世界。唯心主義進化成能夠與其他有生命的生物互動。
  • 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 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專業區別
    基礎心理學的概念  研究方向有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其研究的都是心理學的根本性問題,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學科。基礎心理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很適合有濃厚學術興趣和學術理想的考生,經過深入的專業研究。
  • 科學網—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在心理研究的歷史上,有一群科學家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其中的一些人開創了為心理尋找生理落腳點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學,它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向智能的本質和意識的起源這一基本的重大理論問題發起衝擊的學科。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理學研究者正式注意到在認知神經學研究誕生之前,這項學科已經經由現代科學之手,糾正了曾經的「彎路」。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以下將聚焦認知科學中研究最為活躍、成果最為豐富,也是哲學家涉足最深入的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三大核心區域,揭示這些分支學科面對的內在困境,以及哲學家與科學家聯手跨學科解困的可能途徑。在此,我們首先需要面對認知科學創建之初的一個實質性問題,即是否存在一門獨立的關於認知的科學,一個好的關於認知本質的科學說明,最基本的理論假設應當是什麼?
  • 哪裡有最新成考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心理學概述要求:1、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歷史與主要研究領域。2、理解神經系統與大腦的結構與功能、心理的發生與發展歷程。
  • 學科特寫 | 心有乾坤,理探其源: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將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的心理學系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併到北京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1978年,北京大學恢復成立國內第一個心理學系。2016年,心理學系正式更名為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近年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緊扣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為我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 重新認識語言 認知科學的立場和證據
    抽象的表意符號語言的發明,使人最終進化為人;語言區別了人類和動物的心智,從而區別了人類和動物的認知;語言構成人類認知的基礎,在抽象概念語言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思維,語言和思維共同構建了人類的知識體系甚至整個人類社會,知識的積澱形成文化。 從神經、心理到語言,主要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從語言、思維到文化,則完全是人類的建構,是人的精神創造。
  • 心理學研究將進入腦科學時代
    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心理學突飛猛進,這與其研究方法的進步和發展有密切關係。  實證研究方法是目前心理學研究取向的主流,它是根據研究目的、按照數據分析的要求獲得數據材料,通過數據分析得出關於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結論或觀點的研究方法。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隨後,李曉東教授又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課程的課程大綱,即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問題、認知發展理論、人格發展理論、學習理論這四個方面來進行著重講解。在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問題中,李曉東教授指出成熟與學習是發展的重要過程。成熟是指個體按照基因裡所包含的程序表現出來的生理上的變化;而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有過不尋常的情感經歷,從而在心理上變得更敏感,產生了探索自我和他人的興趣,這在心理學界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對心理學感興趣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把心理學作為畢生的事業,首先,你得問自己一句:我學心理學的目的是什麼?是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還是在此之外想要進一步研究、探索更多問題,弄清楚它們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呢?
  • 走進《發展心理學》,帶你刷新教育認知,重建你的教育信心
    心理學家一直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人的心靈奧秘和成長的軌跡,也衍生了發展心理學這門學科。《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9版)》是由David R. Shaffer 和 Katherine Kipp 兩位教授合著,兩位教授長期從事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豐富的研究碩果。本書以口語化的語言詮釋了發展心理學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幫助讀者更好的吸收書中精華。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 南懷瑾老師: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是認知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
    換句話說,美國對認知科學的研究,配合了腦科醫學、心理學,慢慢和西藏密宗結合,把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演變成對前生後世有沒有靈魂存在的問題了。這個路線,離認知科學主題越來越遠了。 如果真正講認知科學的話,就是過去希臘哲學所講的認識論。所謂認識論,就是對於能知覺、能思想的本身問題的研究。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