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本學期對宗寶海老師的研究進行一下梳理,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宗寶海老師進行認知科學的領域劃分,第二部分是由學生把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進行梳理。
首先我個人認為,有大量心理醫生是沒有進行基礎的心理科學訓練的,具體表現在:在沒有自己很強的專業知識(心理科學的內容),能夠在生活中迅速入門。所以按照我個人的劃分會比較好。心理學專業的基礎心理學其實在認知科學後面,心理學的發展依舊離不開傳統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屬於認知科學的發展更方向(心理醫生作為一個社會職業,除了核心的臨床心理學以外,大多數還是需要向一種正常,健康的心理有效性發展。而教育心理學,無論是學術心理學還是應用心理學都會分為正常心理的教育,良好心理的教育,嚴重心理的教育)相當於醫院裡有了解剖學,神經學,因而又有了精神病學和精神病學的區別。包括cbt(積極心理學),泛化之後就成了mbti這類的mbti(的泛化)。事實上,這類泛化的研究看著簡單對一個人的主觀偏見,社會偏見反而發現問題的問題。之後相應的臨床心理學(例如eap),精神分析(例如精神分析)都在提到基礎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分為學會談話法,藥物和注射等等還有更細緻的研究方法。想要學習認知科學還屬於心理哲學層面的內容。心理哲學在沒有全面的基礎的情況下,跟臨床心理學不同。
認知科學中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分支是虛構心理學,包括音樂,繪畫,數學。社會性裡還有社會過程,形態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從學術上來看,可能解決的是認知科學的問題,社會心理學解決的是社會的問題。一般來說社會心理學的作用比學術心理學大。
心理學有很多領域,心理學分支也應該很多,目前都可以算是心理學的分支,不存在什麼包治百病的神藥。我本科屬於社會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的學術類,自學認知科學(不是發展心理學),要是說有什麼前途,暫時沒看出來,有以後還有發展的空間,但是要是講前途個人覺得認知科學在走下坡路,目前看情況還好。
雖然目前科學界把發展心理學又歸為認知科學研究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發展心理學是心理學的邊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