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一輪招生季即將到來,為便於考生和家長更加了解北大的學科特色與專業優勢,新聞網特聯合招生辦推出「學科特寫」系列報導。該系列報導將聚焦北大部分特色學科,介紹相關院系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學習體驗、就業去向等基本情況。
1917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校長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中國現代心理學研究的開端。1926年,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成立。1952年,院系調整將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的心理學系和相關研究機構合併到北京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1978年,北京大學恢復成立國內第一個心理學系。2016年,心理學系正式更名為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近年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緊扣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為我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匯集了一批心理學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現有教授13人,研究員9人,副教授17人,講師5人,人均發表國際核心期刊論文的數量在全國心理學界處於領先地位,而學院教師在國內學術界也兼任很多學術要職。
2019年,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成立了下屬四個學科方向的學系,分別是腦與認知科學系、管理與社會心理學系、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以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系。
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其目標是描述、解釋、預測、控制行為和精神過程。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為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體現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整合,它從分子、細胞、腦區、腦網絡、個體和群體多個層面探索正常和異常心理行為的規律和機理。心理學並不是人們通常所想一般,「不解夢,不讀心」是每一個心理人的口頭禪,心理學幫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如何影響他人、他人如何影響自己。
心理學學什麼?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科學研究與學生培養圍繞學術發展趨勢以及國家社會發展需求,逐漸發展形成了腦與認知科學、管理與社會心理學、臨床與健康心理學以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四個學系。
腦與認知科學系
研究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思維、意識、社會認知等大腦高級功能的認知神經機制。設有視覺與腦成像實驗室、運動控制實驗室、神經經濟學實驗室、腦與語言認知實驗室、計算與決策實驗室、多感覺通道加工實驗室、文化與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聽覺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記憶實驗室和靈長類動物電生理實驗室等。腦科學與認知科學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當前最熱門的交叉研究領域之一,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目前關注度極高的人工智慧、虛擬實境、人機互動、用戶體驗等。
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相關研究
管理與社會心理學系
研究組織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人事評價與甄選、績效與薪酬管理)、領導力開發、職業健康與職業生涯管理、應用社會心理學(風險決策認知、文化與認知、網絡心理學)、行為金融學(消費心理學、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企事業單位管理與經營活動過程中的需求,培養學生在實踐領域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技能與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輸送了大量人才。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崗位涵蓋企業管理諮詢、市場分析與用戶研究、人力資源管理等。
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
研究中國人人格特徵、社交焦慮、應激和壓力管理、人格障礙等。設置了包括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人格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概論等課程在內的臨床心理學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精神科見習、心理諮詢見習等與國際接軌的臨床心理學本科生培訓方案。心理健康在當今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可為未來學習心理諮詢並從事心理健康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系
研究人類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的發生、發展與老化問題,包括兒童與老年人的認知發展,兒童與老年人社會性發展,兒童語言發展和和特殊兒童的發展與幹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心理諮詢實踐的需求,培養學生在實踐領域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好評,就業崗位涵蓋學校心理諮詢機構、政府教育部門研究與決策機構、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產品研發等領域。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
心理學院的本科生們在大學四年中雖然面對的是同樣的課程安排,但是同學們可以根據個人自身興趣的不同,在本科生階段進入各個學系的實驗室,參與到科研當中,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理念
注重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開展了大班授課和小班研討相結合的「小班課教學」,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向「啟發式的講授,批判式的討論」轉變;開設了多門全英文講授的專業課程;建設了兩門校級精品核心通識課;推進主修和雙學位「同質化培養」的平行班教學;圍繞學科特色推進學生教育;圍繞「心」特色,打造「心」系列(知心圓桌、暖心知業等),穩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120周年校慶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相關活動
注重科研訓練,提升科研水平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堅持學校培養與社會培養相結合、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教學方針,通過課堂實驗實踐教學、學校和系級獨立科研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國際會議和校際交流)、學術成果發表等途徑,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每年受到專款資助科研立項的學生人數佔總人數的70%。通過以上措施,形成了立體、交叉式、縱向延伸的科研訓練體系。
注重實踐教育,強調應用能力
心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每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實驗實踐教學要求。學院的實習基地不僅包括醫院、幼兒園、小學、培智學校等單位,還包括聯想、IBM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從而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上的相互呼應和補充。
注重跨校交流,開拓學術視野
自1999年以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每年組織本科生與香港中文大學和臺灣大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開展三校交流論壇項目,進行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動,加強三校青年學子的了解與溝通、促進中國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學院每年邀請諸多外國著名專家或著名期刊主編為本科生做多場兼具知識性和啟發性的學術報告,帶來心理學各個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2014年以來該類講座累計舉辦超過300場。
2018年以來,學院通過校級和院級的財務預算,每年支持不少於20位以上的本科生赴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暑期學校、暑期科研和國際學術交流(國際會議和校際交流)項目,拓展同學們的國際化視野。學院也接收了多名來自美國、臺灣、香港等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學生進修學習。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開闊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心理學院的老師
方方:賢良方正,大方之家
方方,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麥戈文腦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心理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我們試圖去理解人類行為的內在規律、心理活動的腦神經基礎,以及意識如何產生、智力如何測量等重要科學問題。」方方教授對自己所熱衷的事業如是評價道。這位與心理學結緣20多年的北大人,誠樸穩重,嚴謹認真,有著標準的學者氣質。他用極嚴謹的態度完成了從學生到國際知名心理學教授的蛻變,讓心理學的更多領域為人所知,也在傾心研究中教會學生如何鑽研學術,探索科學。
為了心中的理想,方方在北大這個院子裡每天過著充實而規律的生活。辦公室朝八晚五的工作,下班回家後依然是在電腦旁讀文獻、思考問題。很多北大師生經常看演出的百周年紀念講堂,雖然距離辦公室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方方卻自從碩士畢業典禮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去過。用他的話說,「我心裡裝的東西已經很多,足夠刺激我全力以赴地工作,不再需要外界娛樂活動去刺激」。雖然是一個典型的沉靜安詳的學者,但方方並不「宅」,每周他都會去打桌球,周末爬山,閒暇時分喜歡閱讀歷史類的書籍,這是他從小的愛好,即使是在美國讀博期間,他也會常常閱讀歷史書。
「心理學教會了我們如何認識和理解人,以及人與社會和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這跟每個人都密切相關。」談到自己最喜歡的研究領域,方方說,「我希望能繼續深入探索、不斷鑽研,為學科發展多作一些貢獻,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學。」
組織管理心理學企業參觀
畢業生
2011屆本科生牛啟昆對自己的本科生活這樣回憶道:「有人說心理學系是『小系成大器』,在我看來,心理學系最可愛之處在於為學生提供的機會。心理學系有全中國最牛乃至全世界聞名的教授,有豐富的學生活動和社會活動資源,最最重要的是,在你身邊永遠有一群可愛的同學。」2015屆本科生王一丹則這樣評價道:「北大心理系帶給我的,不只是不時掛在嘴邊的心理學名詞,也不只是參與心理學實驗的被試證明,她讓我深深愛上了這門既有嚴謹的理性思維、又不乏溫馨的人文情懷的學科,讓我從一名無知、懵懂的高中生成長為一名認真而又充滿熱情與探索之心的北大心理人。」2018屆的畢業生席可頌在回顧大學四年生活時表示,心理學帶給他的改變是「用好奇看待大千世界,用包容面對百態人生」,身為北大心理人,需要保持好奇、包容差異;作為北大人,更需要有指點江山的意氣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在北大心理學教育建立發展的這幾十年間,學院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他們進入到學界、業界,展現出北大心理人的風採。
北大心理人們
彭凱平 1979級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曾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及東亞研究終身教職
傅小蘭 1980級
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等,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王登峰 1981級
現任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中國足協副主席
胡 平 1986級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劉 勳 1987級
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宏斌 1987級
現任Texas A&M 生物醫學統計研究中心主任
白文杰 1988級
現任摩根史坦利中國區執行董事、中國區人力總監,曾任IBM公司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
劉 嘉 1990級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施俊琦 1995級
現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汪 默 1997級
現任佛羅裡達大學Warrington商學院管理系Lanzilotti-McKethan傑出學者講席教授、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蔣 毅 1998級
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組部「萬人計劃」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
周 雯 2000級
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宋 璽 2012級
北京大學在讀研究生、獲得「最美退役軍人」「2018北京榜樣」年榜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原文連結:北大學科 | 心有乾坤,理探其源: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