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

2021-01-09 人大新聞網

10月28-29日,「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大會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和自動化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五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今年6月,經校長辦公會議和學校學術委員會審核批准,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學科標誌性重大規劃項目平臺」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Sciences)正式成立,該平臺是由哲學院與心理學系合作建立的人民大學首個文理交叉平臺。平臺的宗旨是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整合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其他學科相關資源,在人民大學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與認知科學跨學科研究新路。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徐飛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朱信凱、哲學院教授劉曉力、心理學系系主任胡平分别致辭。

朱信凱肯定了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對於整合優勢學科資源、發展雙一流學科建設所具有的榜樣意義,並表達了對人民大學第一個文理交叉平臺的支持和期望。

平臺首席專家劉曉力表示,一流大學具有生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具有能夠創建跨學科研究的氛圍和跨學科人才成長環境的人文環境。當前正處在新技術革命的時代轉折點上,中國的哲學研究也處在如何重整哲學學科規範,如何使哲學研究落地的一種轉折中。認知科學是研究人類心智和認知本質的科學,是包括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人工智慧、人類學和教育學在內的七大學科構成的交叉群。認知科學的大發展,一方面與哲學構成雙向挑戰效應,同時也提供了科學與人文聯手的重要機遇。

劉曉力認為,交叉平臺將整合多學科資源,建設具有六大模塊的「教學-研究-人才培養一體化」的跨學科架構。在哲學研究方法上,反思傳統哲學研究的局限,不僅採用哲學思辨、語言分析和邏輯論證的方法,還將運用計算機建模、社會心理學問卷調查、人類學以及腦電和神經科學方法,把哲學與認知科學經驗研究的跨學科資源引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拓展研究問題域,使哲學和人文科學的理論研究在解決中國當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中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平臺將以「涉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為鮮明理論特色展開三類研究:第一,在涉身認知背景下的社會-文化認知和哲學研究;第二,基於認知神經科學的心理學+的研究,與情緒腦-民族心理地圖經驗研究結合的實驗哲學研究;第三、研究當今數據化科學(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機互動、數位化人類增強技術)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範式轉換過程中認知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也包括人工智慧的邏輯、哲學、倫理與政治等問題研究。

首席專家胡平認為,交叉平臺在雙一流建設的整體規劃中,由哲學院和心理學系共同建設,這對於人民大學心理學科的發展,乃至對中國的心理學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交叉平臺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也體現了雙一流建設的初衷。當代知識的創造、生產、傳播和管理體現出高度產業化、市場化、技術化傾向,雖然哲學家、心理學家都在不斷努力與其他知識部類互動,還需要新的嘗試、更為具體的落地、更清晰的實體保障來實現知識部類之間的互動與交叉。儘管心理學作為科學的分支已經從哲學中獨立出來一百多年的歷史,儘管心理學自身也已經擁有了眾多學科分類,但是在回答重大科學對象和科學方法等問題上,我們依然理解太少,還很孱弱。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學離開了科學哲學思想等諸多思想性學科的引導與啟發,而只是採用技術主義的手段來分析心理現象的構成。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了現在,依然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的範式、意識、思想等根本性問題進行不斷地辨析。現在是到了需要有心理學家開始想些和做些心理學哲學層面工作的時候了。將最為基礎的理工科和最基礎的哲學社科相結合,培養未來面對複雜變動環境的學生,這樣的嘗試值得稱道和鼓勵。

在專家致辭和探討的環節,北京大學教授孫小禮首先發言,她回顧了蔡元培提出「文理溝通、融通文理」理念,在北京大學親自參與心理學實驗、建立心理學學科的貢獻,以及錢三強當年對文理交叉時代即將到來的預言,指出今天文理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意義;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傅小蘭高度肯定了交叉平臺對於人類揭示自我心靈奧秘的意義,並祝賀平臺的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彤代表研究會表達祝賀之情,同時談及在雙一流建設中應當建立保護跨學科研究機構的穩定和良性運轉機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鞠實兒分享了20年交叉研究機構的成功經驗和面對的困難,非常具有啟發和警示作用。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周北海、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吳豔紅、復旦大學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教授劉闖、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謝地坤、北京師範大學哲學院教授李建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劉孝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勁楊等先後發言,對交叉平臺成立和未來的發展表達祝賀和支持,並就如何在中國開展跨學科研究作了有建設性的探討。

開幕式後,「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始,共舉行了五場學術報告。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朱菁作了題目為「探尋哲學與認知科學聯姻的中國道路」的報告;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超報告了「道德情緒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深圳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羅躍嘉探討了「情緒與認知的認知神經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積家的報告題目為「語言與文化影響自我:來自少數民族的證據」;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倫敦國王學院教授Oliver Davies分享了「Doing Neuroscience in China: a Western View」的比較研究見解;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王國豫探討了「中國腦計劃的倫理挑戰」;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梅劍華重點介紹了「實驗哲學的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南京大學哲學系陶孝雲報告題目為「意識與認知」,探討了現象意識與可提取意識的認知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暢帶來了關於「手風琴效應與責任」的報告,討論作為心理事件的有意圖的行動的緊縮論和延展論理解的異同。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項目研究員代海強的報告題目為「認知神經科學與心靈哲學交叉研究的雙向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報告圍繞 「能動性與人工智慧倫理建構」問題展開;紹興文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陳巍結合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報告了「他心的現與未現:一種構成觀的辯護」;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博士陳敬坤的報告探討了 「激進生成主義何以激進」的主題;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博士向必燈的報告內容是「概念的基本認知功能及其類型」。

來自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哲學與認知科學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跨學科對話與交流。

相關焦點

  • 「科學技術哲學與社會系統工程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在紀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之際,為了充分發揮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為國服務」的功能,「科學技術哲學與社會系統工程學術研討會暨黃順基教授九十華誕慶典」於7月3日成功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出席了相關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代表學校講話。
  • 人民大學成立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
    10月13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現代邏輯與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所成立大會暨第一期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社會-人文論壇」在人大逸夫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哲學院院長馮俊在會上致詞。
  • 「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
    10月2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重大規劃創新平臺主辦的「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應用倫理跨學科重大規劃創新平臺成立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以奮鬥築牢學術根基誕生於1956年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6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哲學人才,貢獻出一大批影響社會進程和學術發展的思想成果,更在近年來通過不斷追求與努力,從人大校園逐漸走向世界前列。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人大哲學人更是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現當代中國哲學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結下了累累碩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此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網太原訊(記者 陸航)12月7日,由山西大學、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承辦的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開幕。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志強 通訊員 楊洪源 董鍵銘)學科體系建設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之一。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2月3日,「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
    11月10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大會舉行。同日,科學哲學和邏輯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出席會議並致辭。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早已成為各國知名大學十分重視的學科領域。
  • 「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第二季成功舉辦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由著名哲學家陳先達、張立文、劉大椿擔任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黨委書記徐飛擔任總策劃。講座第一季於2020年7月下旬舉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公眾開放,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評價與積極反響。
  • 《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媒體發布會暨紀念庫恩《科學...
    11月9日,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與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媒體發布會暨紀念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五十周年學術會議於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第8會議室召開。
  • 「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學術研討會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以及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擬定於2018年4月27—29日在中國榕城福州召開以「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2020年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在眉縣舉行
    12月13日下午,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之際,2020年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暨第四屆經史傳統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在眉縣舉行。西部網訊(記者 魯鵬飛 劉望)12月13日下午,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之際,2020年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暨第四屆經史傳統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在眉縣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西北大學主辦。在開幕式上,寶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武勇超,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張志強,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分别致辭。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在去年《道體學引論》面市後不久,便開始籌備研討會,原定年初舉辦,卻因疫情一再延遲。疫情形勢嚴峻期間,也曾擬改為線上研討會,但學人們一致認為線下面對面交流更能激起思想的火花。終於,2020年9月4日,「中國哲學再出發——《道體學引論》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召開。
  • 「康德先驗哲學及其歷史效應」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為推動中國學者對自己的哲學傳統的反思與轉化,推動中國哲學在當代的發展,2018年11月10日-11日,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2018年年會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康德先驗哲學及其歷史效應」。  會議由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承辦。
  • 西北大學哲學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7月5日上午,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揭牌儀式暨新時代哲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陝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省社科聯學會部部長梁亞娟,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校長郭立宏共同為哲學學院揭牌。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正斌宣讀學院成立文件。
  •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關鍵詞: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人工智慧  作者簡介:劉曉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加快哲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的聯盟,推進認知科學與哲學的學科建制化進程,探索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實踐途徑,無疑是中國學者需要自覺擔當的學術責任,也是時代境遇和國際大勢所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學科,連續3年排名中國高校第1!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的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教學科研重鎮,新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是目前國內教授最多、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最完善、具國際聲譽的哲學院系,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QS世界大學哲學學科排名32位(2020),連續三年大陸高校排名第一。
  • 《科學的人性論》——十五、在哲學研討會上
    文/朱秋霞十五、在哲學研討會上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發,傳染性極強,沒有特效藥,也沒有可借鑑的治療方法,導致全民恐慌,人人自危!2 0 0 3年 8月 10~17日,第21屆世界哲學大會將於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市舉行,會議主題是「面對世界問題的哲學」,這次大會的規模和參加人員級別都很高,中國也將派代表參加。北京一高校特意為參加這次大會的專家學者舉辦了一場預熱研討會。孫金漢覺得這是個了解當前學術現狀的好機會,決定去看看。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國科大舉行
    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9月24日電(記者 張之豪)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李樹深首先介紹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建設情況。在中國科學院建立哲學研究所,從哲學的高度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提升中國的科技原創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界的新使命。組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白春禮院長在2019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學位委員會上首次提議的,此後經過反覆討論、諮詢和修改,形成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籌建方案。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70周年慶典暨「中國與世界政治」學術...
    12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70周年慶典暨「中國與世界政治」學術研討會舉辦。原國務委員戴秉國,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潘嶽,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裘援平出席活動。活動開始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會見了戴秉國、潘嶽、裘援平等同志以及參會嘉賓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