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秋霞
十五、在哲學研討會上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突發,傳染性極強,沒有特效藥,也沒有可借鑑的治療方法,導致全民恐慌,人人自危!社會上傳言燻白醋、喝板藍根能預防,搶購風四起,平時一大包10元以下的板藍根一下子飆升到三四十元,白醋價格也節節攀升,有的地方白醋竟然高達1000元一瓶!民眾一邊在心裡罵這些不良商家大發國難財,一邊又不得不忍痛購買他們的商品。同時,戰鬥在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擔當和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精神,感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同樣為人,為什麼有的商家為了賺錢喪失了良知,而我們的醫護人員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病人呢?
巨大的反差帶給人們反思,在災難面前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到堅守高貴的品質?而有的人卻輕易就丟失掉做人的尊嚴呢?災難像一面鏡子,使人性的兩面性(社會性和個體性)露出矛盾和對立的鮮明特徵,一面是如此光輝可貴,一面又是如此醜陋卑賤!
「非典」的暴發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們不禁疑問,這種罕見的病毒是怎麼產生的呢?當時許多人曾猜測,可能是美國的生物武器。
人們為什麼這麼猜測呢?因為美國在國際上越來越表現出其霸道獨裁的野心。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引起世界震驚。
任何戰爭的發生都有前因後果,在19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因為邊境摩擦發生戰爭,薩達姆向鄰國科威特借了140億美元的戰爭經費,沒有錢還,看中了科威特的富有,為了緩解戰爭帶來的困境,突襲侵佔了科威特,成為海灣戰爭的導火索。1990年8月~1991年2月,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於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制裁。
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勝利,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結束。
全世界人們都看明白了,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美國媒體通過調查揭示,有將近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
人性的貪慾擴大到國家層面就會演變為大規模的戰爭,伊拉克為謀求海灣霸權發動兩伊戰爭和入侵科威特的戰爭,美國為取得全球霸權和中東石油資源發動戰爭海灣戰爭。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戰爭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世界和平與發展成為21世紀的主題。怎麼才能避免邪惡的戰爭發生呢?如何才能抑制人性的貪慾呢?這恐怕是最智慧的哲學家也難以回答的問題了。
「馬克思說:「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他又說:「從來的哲學家只是各式各樣地說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於改造世界。」——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任何理論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價值,哲學的現實意義也在於實踐價值。
孫金漢通過研究和思考,認識到人性問題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進入研究課題之後至2003年上半年,初步取得了人性理論的研究成果,因此他經常關注哲學領域和學術界的動態,希望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2 0 0 3年 8月 10~17日,第21屆世界哲學大會將於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市舉行,會議主題是「面對世界問題的哲學」,這次大會的規模和參加人員級別都很高,中國也將派代表參加。北京一高校特意為參加這次大會的專家學者舉辦了一場預熱研討會。
孫金漢覺得這是個了解當前學術現狀的好機會,決定去看看。論壇這天正好是周末,到會的專家學者和大學生很多,禮堂裡幾乎座無虛席。
專家們都已到位,研討會正式開始了。幾位挺有學術派頭的哲學專家在臺上對著講演稿開始了演講,雖然他們不像古代教書先生那樣搖頭晃腦了,依舊是陳詞濫調,照本宣科,生硬古板,充滿了迂腐之氣,大大破壞了大家的熱情和期望。有的學生開始交頭接耳,有的乾脆打起了瞌睡,會場氣氛令人壓抑沉悶。
孫金漢坐在下面越聽越不舒服,講蘇格拉底,講亞里斯多德,能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嗎?如果缺少理論的批判和創造,召開這樣的探討會有什麼意義呢?
到了自由發言階段,他第一個舉手,站起來,拿起話筒很直接地提問:「感謝諸位老師的精彩演講!我的問題是,請問研究西方哲學對當今的中國來說,有什麼現實意義?」
臺上坐著的專家們沒有一個發言,停頓了一會,終於有一位專家拿起話筒,乾咳了幾聲,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歸為哲學有什麼現實意義的範疇,我認為不管西方哲學還是東方哲學,都是解決人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和疑問,中國哲學注重務實,比如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西方哲學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思考,比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要說它的現實意義,我認為在解決人的精神困惑方面更多一些。」
哲學家的回答沒有讓孫金漢感到滿意,他本來希望在這次哲學研討會上能得到有價值信息,結果不理想,這也反映出當前學術界缺少創新和務實精神,為什麼會這樣呢?由於我們這些年來西化的問題,導致我們的知識界軟骨病,沒有文化自信。當代學術界瀰漫著虛浮心理,誰經常說兩句英文單詞,誰經常引用兩句西方名人的話,就好像誰很有學問一樣,誰要不談西方學問、不談城邦制、不談古希臘就是沒有學問。
這些年來我們的高校,講管理學就是講西方管理,講哲學就是講西方哲學,講法治就是講西方法治,這種崇洋媚外的學風導致的我們整個社會管理界、知識界瀰漫著一層非常糟糕的風氣,似乎只有西方有哲學,中國的老莊、孔孟的理論不是哲學一樣。有很多人天然地就認為:你中國人怎麼還能有管理理論?你中國還能產生哲學理論?對於別人辛苦研究出來的新理論,也壓根不正眼看待,更不用說讓他去了解去接受了。在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下,一個人能夠靜下心來,去研究最基礎的東西,本身就是困難的。如果僅僅是看書學習,中西方哲學家的理論書籍一摞摞的,可以埋頭啃一輩子,學不能致用,只是紙上談兵,講一些虛無縹緲的理論,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能解決「非典」期間奸商的行為嗎?能解決未來不確定的戰爭災難嗎?
孫金漢思考之後,更加堅信自己研究的課題的意義了。
2003年10月,孫金漢在《國際學術動態》雜誌第五期上看到了傅有德教授的文章,帶給他一種欣喜的感覺,心裡亮堂多了。
傅教授是參加21屆世界哲學大會中方代表之一,他在文中說:「雖然由於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的影響」,但是仍有87個國家、1200名哲學工作者出席。中國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北大、人大、復旦、山大等16名代表參會。這次大會上不少學者談到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在21世紀對世界的作用,有的學者在發言中還提倡中西哲學的對話。我感到:不同文化和哲學間的對話和融合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會議的熱點問題較多,其中關於人權、社會正義、美國的霸權主義等問題的討論比較多。著名哲學家彼得.辛格在報告中激烈批評了美國武力推行其自由民主人權的政治主張,以及試圖取代和超越聯合國作用的作法,與會各國哲學家的熱烈歡迎,反映強烈。這也表明哲學正日益關注社會現實問題,遠離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之塔。」
哲學越來越與現實貼近了,這對他是一種激勵,他覺得自己對人性理論的研究成果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可以應用於社會實踐。那麼,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