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與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媒體發布會暨紀念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五十周年學術會議於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第8會議室召開。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的近30位學術成就卓越的老師出席了本次會議。《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人民網等媒體的記者也參加了會議。
張黎明(北大出版社總編)致辭
首先舉行的是《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叢書》的媒體發布會,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鳳珠主持。《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叢書》由吳國盛教授主編,眾多學者參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至今已經出版了18種。張鳳珠指出,此時舉行這套叢書的媒體發布會,既是對過去十年的總結,也是再一次出發。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黎明致辭。張黎明回顧了北大出版社與北大一批學科發展的關聯,介紹了《北大科史哲叢書》譯介、出版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著作的成果,對北大出版社的學術出版工作表達了殷切的希望和信心。北京大學哲學系吳國盛教授從學科的角度,從出版柯瓦雷、庫恩、現象學技術哲學、科學社會史的著作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十年來這套叢書的具體成果,展望了這套叢書對學科建設的作用。北京大學哲學系黨委書記尚新建教授也做了發言,表達了對叢書工作的肯定和希望。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研究所範岱年先生在會議上表達了對叢書出版的真切祝願。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金吾倫以譯者的身份感謝了北大與北大出版社的工作。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劉鈍從科學史家的角度談了庫恩在今天世界的意義。
吳國盛教授代表叢書主編發言,談論叢書組織與主旨
在會議的第二部分,範岱年等七位學者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第一階段由吳國盛教授主持,範岱年、孫永平、劉華傑做了發言。
範岱年教授做了題為《庫恩與中國科學哲學》的報告,首先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中國引介和研究庫恩的重要事件,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如庫恩基本以物理科學為基礎,並未考慮應用科學、大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上的推廣,而恰恰是在這些領域會提出許多重要的新問題,如在科學家共同體之外還有政府、權力、資本等。他還對技術哲學做了新的展望。
北京大學孫永平教授以《庫恩與邏輯經驗主義》為題,嘗試釐清庫恩對邏輯經驗主義科學哲學的超越之處。孫老師討論了在庫恩處範式的優先性、不可公度性和概念相對主義,也研究了為何庫恩不能接受他是相對主義和非理性主義的指責。
孫永平副教授做報告
胡新和教授做報告
北京大學劉華傑報告的題目是《庫恩與科學知識社會學》,集中闡述了他對庫恩同SSK關係的思考。劉華傑以清晰通俗的方式談了庫恩對SSK的認同問題,庫恩反對SSK的強綱領,但同時自己也在一定程度山表現為科學社會學家。劉華傑還談及了「相對主義的指責有多嚴麼嚴重」這一問題,打開了關於SSK的新的學術視野。
經過短暫的茶歇,中國人民大學劉曉力教授主持了學術報告的第二部分,李創同、吳彤、袁江洋、胡新和等學者做了精彩的報告。
李創同教授探討的是《庫恩與解釋學》,他以庫恩思想傳記為開端,提出了嶄新的看法:庫恩解釋學思想從微觀到宏觀兩個方面都拓展、扭轉和超越了德國解釋學的狹窄視野,從某種意義上看,是庫恩大大修正了從海德格到伽德默解釋學思想的偏頗之處。他認為用庫恩的解釋學思想來豐富和改造德國解釋學的工作,將是一件有趣而富有挑戰的事情。
吳彤教授報告題目為《庫恩與科學實踐哲學》。他首先指出,範式概念最核心用法是實踐性範例,接著他探討了庫恩著作中常規科學的重要意義——常規科學體現出來的科學形象,就是真正的真科學的日常實踐形象,是科學革命最終所想要達到的結果。吳教授還細緻地分析了庫恩的解釋學思想及其影響。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袁江洋研究員做了報告《庫恩與科學編史學》。在報告中,袁老師主要用化學史為案例,藉助豐富的歷史案例內容,論述了庫恩對於科學編史學的意義。
中國科學院大學胡新和教授做了題為《庫恩與科學哲學》的精彩報告。胡教授特別強調了庫恩科學哲學的「二象性」,將庫恩的科學哲學界定為歷史(主義)的發現邏輯,將庫恩哲學的特徵界定為革命性(人物)的研究心理。他用豐富的材料論述了庫恩思想中的二象性,展現了一個立體的庫恩形象。
最後,劉曉力教授和胡新和教授代表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做了閉幕致辭,整個會議在活躍的思考交流中順利結束。(文/蔣澈)
編輯: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