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2020-10-30 家有鐵頭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10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了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簡稱「Space期刊」) 期刊合作籤約儀式暨《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據悉,本次發布的《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是中國首套成系列「走出去」的航空航天類科技著作,這套叢書對世界航天領域科技工作者了解中國航天具有重要意義,對雙方未來更深層次的合作充滿期待。


Space期刊執行主編鄧玉林教授表示:航天科技引領世界科技發展,Space期刊聚焦國際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的前沿領域,一定會帶領編委會和期刊編輯部全力為世界航天學術界作者和讀者們做好出版服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一所行業管理處馮崢英處長指出:科技期刊是展示科技成果和傳播科技文化的重要平臺,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校企合作辦刊模式非常好,《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規模化國際出版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作者團隊向世界航天學術界做出的重要分享。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張洪太院長表示:世界一流宇航企業,需要世界一流期刊;世界一流大學,同樣需要世界一流期刊。Space期刊不僅僅屬於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學,它屬於中國,更屬於全球航天學術界。研究院將與北京理工大學竭力合作,為打造航天領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而奮鬥,並以此為新契機,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合作與學術交流,為早日建成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中國區圖書業務總監李琰在發言中說,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與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在2015年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長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張軍校長指出,國際期刊矩陣群建設和出版國際化是學校「雙一流」建設新時期的重要舉措,是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大職能的集中體現。期刊在葉培建院士、鄧玉林教授和全體編委和作者們的努力下,秉承定位一流、面向一流和服務一流的理念將為促進全球航天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助力世界航天的共贏與發展做出貢獻。

期刊主編和叢書總主編葉培建院士指出:「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國際話語權的提升。Space期刊為國內學者和國際同行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中國航天人以開放的胸懷去共享中國的航天科學發現和創新性成果。《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叢書作者團隊幾乎覆蓋了中國航的各領域的領軍科學家,叢書內容具有中國特色、代表中國實力。科學家們應該出版更多好書不斷為全球航天技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葉培建院士)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和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將設立聯合管理委員會,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共同完成期刊目標管理、宣傳管理、經營管理等工作。

相關焦點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英文版(共3冊)。 為此,中國免疫學會牽頭,曹雪濤擔任《人體健康與免疫》科普叢書總主編,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與海軍軍醫大學教授於益芝擔任副主編,組織了全國200多位專家,歷時4年,篩選出327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免疫學問題,通過漫畫和文字解讀的形式,呈現給廣大讀者。今年初,中文版《人體健康與免疫》(10冊)正式完成並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即將出版
    2016年8月23日,外研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合作協議,授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國際學術出版社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該系列叢書。  外研社社長蔡劍峰表示,中國有縱貫數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
  • 「走進日本」叢書在鍾書閣蘇州店舉行新書發布會
    「走進日本」叢書編委會與上海遠東出版社共同合作,推出了「走進日本」叢書,將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優秀研究著作譯介入國內。12月1日,「走進日本」叢書編委會、上海遠東出版社、鍾書閣在鍾書閣蘇州店聯合主辦了此次新書發布會。
  • 英文版《中國名村志叢書·中洪村志》在加拿大出版
    英文版《中國名村志叢書·中洪村志》在加拿大出版 2020-12-27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硬核科普:院士編著,漫畫網絡信息新技術科普叢書
    通過網絡安全相關新書發布及好書推介,面向公眾普及網絡安全知識,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科學普及工作。讀書節啟動儀式上,舉行了「漫畫網絡信息新技術科普叢書」的新書首發儀式,本套叢書是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推薦叢書
  • 寫給孩子的科學啟蒙書 「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首發
    圖片說明:「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發布會現場  東方網記者葉頁8月21日報導:21日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新書發布會召開。院士們在分別介紹了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還以自身成長經歷為例,講述「學」的故事,並寄語現場小讀者,希望他們養成「讀書、學習、思考」的習慣。現場還有小讀者和院士積極互動,共同探討科學的秘密。
  • 「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新書發布會 ——科學和科幻的激情碰撞
    8月15日上午,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在上海書展舉辦新書發布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浦東科幻協會會長顧備、著名科幻作家丁丁蟲等出席發布會。這套叢書既有對人類文化傳承的接收,同時也有助於小讀者打破常規,放飛想像,在現有的基礎上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通過這套書,我們實現了創新思維的多元碰撞,科學人文的跨界交流。」本套書系的主編尹傳紅說道。
  • 《中國至2050年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英文版下載量快速上升
    《中國至2050年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英文版下載量快速上升 2015-06-15 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ina: A Roadmap to 2050》系《中國至2050年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的英文版,是中國科學院「至2050年中國重點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戰略研究」系列研究課題的成果之一。
  • 讓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 梅全喜主編艾葉百科系列叢書正式出版
    近日,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藥學部學科帶頭人梅全喜教授主編的《艾葉百科系列叢書》(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本套叢書包括《艾葉實用百方》(英文版)、《蘄艾灸治百病》(英文版)和《艾蒿食療百味》(英文版)共三冊,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艾葉的藥用、灸用和食用情況。三本書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詮釋了艾葉與健康的密切聯繫。
  • 頭條 | 《腫瘤雷射熱消融治療》英文版盛大發布
    此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作了關於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疾病超聲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等專題報告。同時,會議期間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即在各位專家同仁的見證下,由蔣天安教授及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聯合編撰的《腫瘤雷射熱消融治療》英文版著作啟動發布。
  • 《詭秘之主》泰文出版,烏賊新書即將發布,唐三通告新書鬥羅五!
    在起點海外版Webnovel網站,《詭秘之主》英文版也一直有著不俗的人氣,廣受外國書友的喜愛。 2.愛潛水的烏賊新書即將發布
  •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
    本報電 (魏 微)近日,商務印書館與施普林格舉行《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文版發布會。  《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參照國外發展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從制度設計和發展模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方法。
  • 中國科學院北京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8年碩士招生目錄說明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簡稱空間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在空間科學與應用研   究方面的核心科研機構。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
  • 《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日前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介紹,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選擇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為案例,著力探討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 【科普時報】《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近日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路甬祥說,這是我國科技界第一次大規模地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進行比較全面、系統和綜合性的研究。這套叢書對最近一個半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針對不同歷史時期選擇一些關鍵性的課題和以往研究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填補了科技史、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等跨學科研究中的空白。
  • 「農民三部曲」英文版亮相第24屆北京圖博會
    2017年8月23日,商務印書館與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在第24屆北京國際書展舉行了「農民三部曲」英文版發布會。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副總裁潘凱雄到會祝賀,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先生,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自然出版集團人文及社會科學編輯總監裴米婭(Myriam Poort),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人文及社會科學執行編輯李琰,「農民三部曲」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樹凱,共同見證「農民三部曲」英文版的發布。新書發布會由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陳小文主持。
  • 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出版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日本引進出版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叢書前五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古生代1》《顯生宙古生代2》《顯生宙古生代3》已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新書首發會,引發了一陣科普熱潮,在書展現場賣到斷貨。如今,這套叢書已在全國實體書店以及噹噹、京東等各網絡渠道全面上架。
  • 人類的空間活動與空間科學
    許多科學衛星和深空探測活動規模巨大、技術複雜,建造的多個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成為綜合性的空間研究設施,實施了上百個大型空間科學研究計劃,開展了6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研究。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與地面上建造的宏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施相比,空間科學活動無論是規模、造價還是科學成就都毫不遜色,堪稱空間時代的大科學,對當代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