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2021-02-28 科普時報

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近日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從2010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選擇美國、中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等國家為案例,著力探討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並共同撰寫形成該叢書,共計7卷。

與以往的科技革命論著不同的是,《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對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的研究擴展到俄羅斯、中國等科學革命或技術革命的非原發國家,特別關注了「地域性的」科學革命或技術革命,以及外力衝擊下啟動的現代化;同時,作者們以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特別是以工業化為主線,闡釋「現代化」及其與科技變革的關係。一方面,從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去理解社會的轉變;另一方面,從社會的發展去理解科學和技術的變革。

 「這是我們研究世界科技史的一次冒險的嘗試。」該叢書主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說,與通常的知識史不同,這套研究叢書屬於國別史,是知識史與社會史的結合,涉及到跨國科技史、全球史等問題;同時,國際科技史界以微觀研究居多,該叢書則是宏觀的研究項目。研究者希望叢書有助於廣大讀者深入思考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國家現代化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獲得歷史借鑑和啟發。

相關焦點

  • 《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研究和撰寫的《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研究叢書》日前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研究員介紹,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2010年開始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討,選擇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美國和中國等國家為案例,著力探討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與現代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 從國別案例入手 探索科技革命和現代化研究的新路徑
    當前我國正處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科技革命」和「現代化」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也是學術界孜孜探求的重要課題。  雖然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現代化早已成為一些史學家敘事的方法和框架,相關著述浩如煙海,但學界此前對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的研究還是主要集中於西歐有代表性的國家,而對現代化的研究則主要關注該進程中的後起國家。
  • 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出版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日本引進出版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叢書前五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古生代1》《顯生宙古生代2》《顯生宙古生代3》已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新書首發會,引發了一陣科普熱潮,在書展現場賣到斷貨。如今,這套叢書已在全國實體書店以及噹噹、京東等各網絡渠道全面上架。
  • 李四光紀念館系列科普叢書出版
    ◎趙曼/文李四光紀念館系列科普叢書之《聽李四光講宇宙的故事》《聽李四光講古生物的故事》近日正式出版發行。該套圖書共分3冊,其中《聽李四光講地球的故事》已於2019年出版。作為弘揚李四光精神、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李四光紀念館深入研究並積極開展將李四光著作科普化的工作。《天文·地質·古生物》是李四光應毛澤東主席要求編寫的科普著作,於2017年被科技部評選為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對開展地學科普教育具有指導意義。聽李四光講故事系列科普圖書就是將《天文·地質·古生物》科普化的成果,受眾主要為中小學生。
  • 著名科普叢書《什麼是什麼》將出
    TESSLOFF出版社,就大型的青少年科普叢書《什麼是什麼》(「WASISTWAS」)中文版的翻譯與出版,在近期達成了戰略夥伴關係,日前,雙方在武漢正式籤署了合作出版協議。這套科普叢書也是迄今為止我國首付版稅金額最高的版權引進項目。《什麼是什麼》叢書,涉及自然、地理、動物、植物、天文、地質、科技、歷史、考古、藝術、人文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TESSLOFF出版社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每年都會邀請數位知名科學家或科普作家,為青少年撰寫一些圖文並茂的科普書,迄今已經形成了將近130冊的規模。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正式出版新聞發布會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主編、近百名專家撰寫的《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對人們認識和了解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必將十分有益,從中獲得的啟迪將有助於推進我國科技體制的改革與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提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 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 王渝生 (作者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來源 | 科普時報 17世紀的近代科學巨人牛頓於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運動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並且同數學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和實驗科學,標誌著近代科學的誕生。近代科學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運動性、運動的規律性、規律的可知性,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科學基礎。與近代科學革命相伴的是英國和歐洲的思想解放、經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勝利。
  • 為國家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徵程。全國各地都將經歷從全面小康向現代化的戰略轉型,對現代化研究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10多年的科學探索和研究成果,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偉大復興,提供和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科學基礎和理論儲備。下面採用「科普語言」,簡要介紹我們的10個創新火花。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即將出版
    2016年8月23日,外研社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合作協議,授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國際學術出版社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Palgrave Macmillan)出版該系列叢書。  外研社社長蔡劍峰表示,中國有縱貫數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
  •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講好山東16座城市故事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9日消息,11月8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記者節媒體開放日上了解到,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最新出版的《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山東省城市分卷,為16座城市打造了一張張特色鮮明的亮麗城市名片。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尹傳紅(左)和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右)在新書發布會上尹傳紅是個會講故事的人,現任《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該死的粒子:理趣閱讀司南》等15部作品,曾獲評「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此次作品是從尹傳紅多年來創作的100多個人物傳記中精選而出,並重新編排撰寫。
  • 《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媒體發布會暨紀念庫恩《科學...
    11月9日,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與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北京大學科技史與科技哲學叢書》媒體發布會暨紀念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五十周年學術會議於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第8會議室召開。
  • 科普圖書的出版與閱讀力量
    經常有讀者感嘆,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難讀,缺乏思想和趣味,沒有閱讀的意願,更談不上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有出版人說,科普圖書難做,做原創科普圖書更難,能夠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創科普圖書難上加難。的確,科普圖書需要既要有嚴謹的科學觀點,又要有深入淺出的可讀性;既要有獨特的視角吸引讀者,但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科學規律。科普圖書的出版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功力的考驗。
  • 完整講述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
    隨著少兒科普圖書成為近年來出版界關注的焦點,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這套叢書從日本引進,是一套兼具科學與美學的大型地球百科全書,完整講述了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
  •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傑)10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了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簡稱「Space期刊」) 期刊合作籤約儀式暨《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 讓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 梅全喜主編艾葉百科系列叢書正式出版
    近日,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藥學部學科帶頭人梅全喜教授主編的《艾葉百科系列叢書》(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本套叢書包括《艾葉實用百方》(英文版)、《蘄艾灸治百病》(英文版)和《艾蒿食療百味》(英文版)共三冊,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艾葉的藥用、灸用和食用情況。三本書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詮釋了艾葉與健康的密切聯繫。
  • 好書推薦 | 珊瑚礁裡的秘密科普叢書
    01封面全套定價:149元分類:海洋科普出版日期:2020年1月叢書簡介:本叢書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珊瑚礁裡的世界,一層層地揭開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神秘面紗。通過閱讀叢書,你將透過清麗簡約的文字和精美豐富的圖片去一探洶湧波濤下的生命奇觀,暢享一次知識與趣味雙收的「珊瑚礁之旅」。同時,本叢書也將逐步揭開人類與珊瑚礁的歷史淵源,站在現實角度,思考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未來。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正確開發並切實保護好珊瑚礁資源,更加需要我們認識並了解珊瑚礁生態系統。
  • 「世界思想寶庫鑰匙叢書」出版,以批判性思維解讀經典著作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漢英雙語版「世界思想寶庫鑰匙叢書」力圖通過對經典學術著作的解析,讓讀者以新的角度看待人文學科的經典著作,從而培養學術研究中最重要的能力——批判性思維。比如《解析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人口論〉》指出,馬爾薩斯認為的「人口以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產量以算術級數增長,因而人口增長總會超過糧食供應」這一觀點在當代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不適用,但是馬爾薩斯在18世紀提出的數學模型仍有其開創性價值,是現在許多理論的組成部分。
  • 崑山參與完成的「生命奧秘叢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據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進行表彰。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每年評審一次。
  • 硬核科普:院士編著,漫畫網絡信息新技術科普叢書
    讀書節啟動儀式上,舉行了「漫畫網絡信息新技術科普叢書」的新書首發儀式,本套叢書是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推薦叢書對於孩子來說,要想向他們傳遞科普知識,需要尋找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