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2020-11-01 陳思進

□ 王渝生 (作者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

來源 | 科普時報

科技革命懷國篆刻

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16世紀的近代科學革命,以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於1543年出版《天體運行論》為標誌,提出了日心地動說,對古希臘以來至中世紀教會宣揚的地心說進行挑戰。經伽利略的實驗實踐,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現,日心說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布魯諾因宣傳日心說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於1600年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上,為堅持科學真理而獻身!

17世紀的近代科學巨人牛頓於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運動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並且同數學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和實驗科學,標誌著近代科學的誕生。近代科學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運動性、運動的規律性、規律的可知性,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科學基礎。與近代科學革命相伴的是英國和歐洲的思想解放、經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勝利。

18世紀出現了瓦特發明的旋轉式蒸汽機(1871),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進入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舞臺,火車、輪船、汽車飛速奔馳,資本主義取代了封建主義,幾千年的農業時代從此進入了工業時代,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程。

19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學說(1831)到麥克斯韋電磁方程(1865)到貝爾發明電話(1876)、愛迪生發明白熾燈(1879),催生了由機械化轉向電氣化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繼歐洲以後登上了科技革命的舞臺。

20世紀以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1905)、廣義相對論(1915)的誕生,從普朗克量子論(1900)到狄拉克量子力學(1928)的開創,形成了第二次科學革命:繼而發生了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變革。基於新科學知識的重大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引發了以航空(1903)、核能(1945)、計算機(1946)、航天(1957)、網際網路(1969)、人類基因組計劃(1990)、納米技術(1993)等為裡程碑的技術革命,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會生產力水平,促進了人類生活的現代化水平。以歐美為主的一些國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我們的先人在農、醫、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取得了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這四大發明和絲綢、瓷器、金屬冶鑄、造船航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發明創造。

明清以降,由於我國仍然在封建專制的老路上蹣跚爬行,與近代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淪為列強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那個戰亂不止、積貧積弱的年代,多少懷抱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理想的人們報國無門,留下了深深的遺憾。中國近現代科技的發展經歷了一條充滿艱辛與屈辱,而又奮鬥與輝煌的可歌可泣的歷史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多複變函數論和機械化數學、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青嵩素提取、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的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漢字雷射照排、高性能計算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鬥導航、高速鐵路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一些重大科學問題的原創性突破正在開闢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技術相融合,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到幾乎所有領域。繼信息技術之後,生物技術日益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在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和健康等重大問題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生命科學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發展及其與數理科學、工程科學的進一步交叉融合,為更深入系統地認識生命、更精準有效地改造生物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當前,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基因科學,這三位一體形成的科技合力,其掀起的巨浪正在席捲而至!它對人類社會的衝擊,將是前所未有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未來5年的「十四五」規劃和未來15年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我們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國內大局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大局,要抓緊新的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不懈奮鬥!

(思進註: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更並不代表本號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相關焦點

  • 德專家大膽預測:中國這兩項科技一旦成熟,未來或將改變世界格局
    在50年前的時候,中國的科技發展還是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是在50年後的今天,這一切就不一樣了,不斷的吸收借鑑外來優秀的技術,不斷的完善自身,現在提到中國的科技水平,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不由得心生佩服,連美國英國這些國家都不例外。
  • 科技的飛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它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化和生產智能化,更引起了世界各國經濟布局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相比以往的兩次變革,內容要豐富、延展性要強,並真正的實現了現代化。由於計算機的迅速發展,不僅僅造就了現如今巨大的數字鴻溝,同時也加劇了人類貧富差距化的進一步拉大。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
    3、成就:電子計算機的廣泛運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與國際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在數據和信息的交流中進入信息化社會。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研究出現重大突破,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術引人注目。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緊跟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從英國開始向西歐,然後向北美蔓延。日本也是在這一時期,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這一時期科技革命的特點:(1)科學理論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科技理論的發展促進了技術的更新,技術的革新推動著生產力發展,科技成為了生產力發展的動力;(2)這一次的科技革命幾乎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進行,規模大、範圍廣、速度快;(3)一些落後的國家,借鑑前面發展起來的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把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一起進行,充分利用了先進國家的成果
  • 是什麼技術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科技強國必會技能
    仍然格局完全改變,看一下這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排名驚喜吧,只要你能開採出來,自建能源格局是真的徹徹底底的改變。橫槓真的是孤獨的勇士,圓他而起的鹽業氣革命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喬治米切爾當時就七十多歲了,說我不其實怎麼了,我其實正當年打井開採頁巖氣。對於仙居這種角色,兩個東西特別快,時間很快,錢花得很快,到八十歲的花了三千五百萬美金出去了嘛,除了都不夠水費的繼續啦。
  • 推動科技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開幕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彭韻佳、沐鐵城)面對疫情,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與必然性更加凸顯,8日在京開幕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以「信任·合作·發展」為主題,探討如何推進科學共同體建設,以廣泛的科技合作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面對全球重大危機,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 2020中考歷史知識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定義: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誌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 近代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究竟給當時的人類帶來了怎樣改變
    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後,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人類漫長的文明史上,每一次科技的突破往往伴隨而來的生產力的飛躍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工業革命 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迎來了現代化的黎明曙光。
  • 科學網—科技革命與國際戰爭
    第六次科技革命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它將改變國際戰爭的武器體系和戰爭形態。不可無視的是,當下中國的國際環境並不太平。科技創新和武器創新將影響中國復興的成敗。
  • 「量子狂人」鄭韶輝:量子技術革命將改變人類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雖然量子通信還在早期發展階段,但著名科技投資家鄭韶輝卻堅定不移地相信量子技術是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性創新,很早就重倉投資多家量子通信公司,堅定地踐行量子通信產業化之路。因此被業內稱為「量子狂人」。「量子狂人」鄭韶輝表示,第一次量子革命產生了核彈、雷射、電晶體,即將開啟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將改變人類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世界格局也將在量子競爭中改寫,當前的量子發展正處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階段。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胸懷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堅定發展信心,胸懷兩個大局,保持戰略定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善於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各自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轉化為具體思路、任務和舉措。
  • 科技革命與世界科學中心的關係
    湯淺光朝認為,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現象與科學革命、社會革命有無可否認的關係。下面從四個角度來討論科技革命與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關係。 1. 共生與不一致科學革命與世界科學活動中心轉移之間存在兩個關聯現象:第一,從科學成果的角度看,在科學革命進程中,重大科學理論提出的國家順序與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順序基本一致。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周期在加速(縮短):工具時代的發展周期約200多萬年,農業時代約5000多年,工業時代約200多年,知識時代預計約100多年。有些文明要素的發展在加速,如生產力提高和科技進步的加速等。
  • 三次科技革命之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的科技革命是上個世紀的事,目前還有許多人是見證過這次科技革命,親歷過那個時代。這次科技革命發生在二戰之後,從美國開始發生的。另外,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政府對科學技術高度重視,採取了一些鼓勵科技事業發展的政策。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改變全球能源格局之後,中國在另一項能源資源開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賀電稱讚這次成功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今日(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海域泥質粉砂型可燃冰試採成功。
  • 聚焦科技革命 量子科技助力醫學發展
    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提升至國家戰略計劃,強調了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要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第三屆清華會講舉辦 海內外專家共論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
    來自海內外的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變局與新動能——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的主題展開多領域交叉的高層次精彩發言和研討。  通過視頻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全球正在同時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歷史經驗證明,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重塑世界格局,都會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 世界製造業格局演變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抬頭,世界各國比較優勢持續改變等因素,推動製造業全球產業格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還將進一步改變製造業全球產業格局。
  • 王志剛:勇立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新時期科技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到實處,要求我們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世界浪潮,增強創新自信,勇於站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潮頭擊水,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走好科技強國之路。
  • 頁巖油革命使全球石油供應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在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遭到伊朗攻擊後,川普當地時間2020年1月8日上午在講話中表示: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我們的能源是獨立的,我們不需要中東石油。美國在2019年超越沙特、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油氣生產國,是全球能源行業的重大事件,一舉改變了全球石油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