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2021-01-10 澎湃新聞

從阿基米德到霍金,從莎士比亞到柯南·道爾,從牛頓到賈伯斯……我們對這些人類先賢的認識往往是從一則故事,一個人物小傳開始,譬如阿基米德與支點,抑或是牛頓與蘋果。

3月30日,由科普作家尹傳紅編寫的《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在上海書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該套叢書精心收錄編寫了75位人類長河中湧現的創新者,從各個人物的人生、事業發展的關鍵場景或重要時刻切入,講述了他們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將著墨點置於他們如何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法。

尹傳紅(左)和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右)在新書發布會上

尹傳紅是個會講故事的人,現任《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該死的粒子:理趣閱讀司南》等15部作品,曾獲評「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此次作品是從尹傳紅多年來創作的100多個人物傳記中精選而出,並重新編排撰寫。

「我希望這個作品呈現給讀者後,對他的觸動是他開始思考一些問題,而不僅是說掌握了某種知識。」尹傳紅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道。

《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

科學小品是科學普及的輕騎兵

尹傳紅對科普作品的創作熱情緣起於年少時大量閱讀的科普、科幻作品。

「我生於1968年。在我小學階段的時候國家開始重視科學技術,要向四個「現代化」進軍。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科普雜誌、報紙,還有科普圖書的出版。」尹傳紅回憶道,「我就在那個時候看了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對科普、科幻和寫作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1990年代大學畢業的尹傳紅,幾經周折調到了《科技日報》,從此便與科普工作結緣至今。

十四年前,尹傳紅在《科技日報》上開闢了名為「科學隨想」的專欄。專欄作品以科學隨筆和科技評論來解讀科技事件或科技話題,重視思想性。他認為這是一種進行科普和科技傳播十分便捷、高效的方式。如今在《科普時報》上,尹傳紅依舊每周寫一篇科學隨筆,以鍛鍊自身的思想和筆頭,從而保持自身的寫作狀態。

說起「科學隨筆」,尹傳紅認為這與民國時期流行的「科學小品」在寫作體裁和風格上有著一定的承襲。1943年9月20日,由陳望道主編的《太白》雜誌在上海出版。《太白》的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了「科學小品」的名字,並開闢了「科學小品」專欄以小品文的形式普及科學知識。

「有人把科學小品概括為科普領域的輕騎兵。」尹傳紅說,「這樣的文體短小精悍,多半圍繞科學話題去談,讓人看完之後會有一些感悟。這類作品從適應面和可讀性來說,比較適合於小讀者。」

「有心插柳柳成蔭」

2009年春的一天,時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陳芳烈約尹傳紅到家中談事。見面時,陳芳烈對尹傳紅先前發表的人物傳記故事表示讚賞並邀請他為「愛問科學」系列撰寫科學家小傳,然而尹傳紅只當是前輩對晚輩抬愛的客氣話,不成想陳芳烈直言:「不是什麼人都能把這件事做好的,我覺得你行,做得很好!你應該繼續做下去,要不真的就可惜了。」

自此以後,尹傳紅結合自身對科技史的偏好,更專注於人物傳記故事的創作,並潛心探索寫作技巧,積累了許多作品。從科學隨筆到人物傳記故事,尹傳紅的科普寫作多了一個發力點。

隨著此次新書的出版,陳芳烈也在新書的序言中感慨道:「得悉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以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立項,精選傳紅近年來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集結出版,我真為自己多年來的等待終於有了回應而高興。」

這套書中選取的75位人物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還有諸多影響歷史進程的思想家、文學家等。在人物選擇和寫作風格上都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交融。「我覺得這套書也可以稱為一種『科學人文』讀物。」尹傳紅說。

由於受到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的影響,尹傳紅在寫作時往往也從人物的關鍵時刻切入,以敘事性的風格展開,有著較強的畫面感,講述了他們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同時也沒有特意迴避或曲飾人物的汙點與過失,力圖真實地講故事。另外在目錄的編排上也進行了新的嘗試,以預言者、思想者、探索者、發現者、開拓者、創造者六種做精細分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科普不是簡單地傳遞、講授和普及知識。如果我們能夠把科學思想、科學方法,還有理性思維進行傳播和普及,效果就會好得多,意義也更為深遠。」尹傳紅說。

知識是重要的,也是一個基礎性的東西,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又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知識人們可以查到、買到、問詢到。「但思維方式是潛移默化的。我們經常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思維方式對於指導一個人的成長和工作是最重要的。」尹傳紅解釋道,「我希望整個作品呈現給讀者後,對他的觸動是使他開始思考一些問題,而不僅僅說掌握了某種知識。」

書中關於美國物理學家費曼的一個小故事,也正體現了這一觀點。在費曼小的時候,他的父親特別注意培養他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有一回,費曼的一個玩伴嘲笑費曼不知道一種鳥的名字。費曼的父親則對他說,你可以知道這隻鳥的名稱,但你知道了名稱之後還是對這隻鳥本身一無所知,我們不妨來仔細觀察這隻鳥,看看它在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身為父母,該如何帶領孩子去培養這種思維方式,而不是灌輸給他某種知識呢?

「其中一種傳播這種科學思維的方式就是讓他閱讀,找一些比較適合他閱讀的好的科普作品,就類似我剛才講的科學人文類的作品,它比較跨界,但它主要是從思維方面的薰陶而不僅僅限於知識的堆砌,這樣對孩子比較有幫助。」尹傳紅接著說道,「除此之外,我們認識世界也有多種手段多種渠道,比如帶孩子去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去大自然裡認識事物等。」

相關焦點

  • 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許你一個難忘的「科學之夜」
    伴著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記者走進了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主辦的「科學閱讀與創新思維科普課堂」展區,原來,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正在與現場觀眾進行分享交流。什麼是科學閱讀?如何通過科學閱讀培養創新思維?
  • 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南京考點)舉辦
    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南京考點)在南京市舉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科普時報》總編輯尹傳紅、江蘇省科協二級巡視員楊文新、江蘇省科協副秘書長、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主任夏軍、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迎暉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大賽開幕式。
  • 2019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北京)評審研討會圓滿舉辦
    本次研討會由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協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副主任王衛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副秘書長、清大紫育副總裁陳柳岐,以及北京市重點中學優秀高中語文教研組長及語文學科骨幹教師出席了會議。
  • 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評審研討會圓滿舉辦
    本次研討會由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協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副主任王衛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教育專委會副秘書長、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副秘書長、清大紫育副總裁陳柳岐,以及北京市重點中學優秀高中語文教研組長及語文學科骨幹教師出席了會議。
  • 科學好簡單》推升級版:科普知識也能這樣講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上官雲)9日,「當法式幽默遇到兒童科普——法國金牌科普圖書《哇!科學好簡單:升級版》新書分享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據介紹,《哇!科學好簡單》系列由法國知名出版社巴亞出品,內容涵蓋航空、能源、水資源、礦產、農業、林業、漁業、書籍和社會保障9大主題,濃縮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技術和工程、社會科學5大領域知識。
  • 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成功舉辦
    2019年10月20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全國總決賽」成功舉辦。北方賽區開幕式現場南方賽區開幕式現場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科普發展中心、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等20餘家相關單位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劉慈欣出席2019中國科幻大會 為科普科幻作文獲獎師生頒獎
    【觀察者網訊】11月2日下午,2019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在北京市園博園舉辦。本次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故事會》《北京科技報》協辦。
  •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提升孩子的綜合實力?童書媽媽小麗採訪了文津獎得主、著名科普作家汪詰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汪老師怎麼說。汪詰,著名科普作家,科普自媒體人,「科學聲音」聯盟執行秘書。
  • 第五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暨2018年全國中學生科普...
    原標題:第五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暨2018年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寫作夏令營 一、活動背景 國家2006年制定的2006-2020年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 「忽左忽右」的健康科普刷屏 我們該如何「相信」科學?
    去年,一則題為「《科學》重磅:確認!66%的癌症發生是因為『運氣不好』」的新聞賺足了眼球。既然癌症發生主要因為「運氣不好」,那麼環境汙染、個人生活習慣等就都不重要了嗎?很快,科學家就出來發聲說,論文的結論並非如此,這屬於媒體偷換概念。在無數次與科學謠言「過招」後,孫慧敏發現,「以偏概全、掐頭去尾」是從論文到謠言的最常路徑。
  • 2017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報名中
    》中明確提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於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於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推進中小學生科學素質培養,解決「學生科學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缺陷」的問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於2013年推出「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 與科幻作家郝景芳一起傳播科學知識 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預計 11 月底擇機發射 「嫦娥五號」。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英國兒童科普作家這樣說
    近日,來自英國著名兒童讀物出版公司尤斯伯恩的三位兒童科普作家,來到中科院玉泉小學,現場進行了「好的科普書好在哪兒」主題分享。北京教育研究科學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科學室主任彭香,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獲得者鄭永春,少兒科普閱讀指導專家李一慢,接力出版社總編輯、兒童文學作家白冰等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 「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新書發布會 ——科學和科幻的激情碰撞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浦東科幻協會會長顧備、著名科幻作家丁丁蟲等出席發布會。「科學家帶你讀科幻」系列叢書以科普科幻的形式,將內容精彩、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以時間旅行、太空探索、生命科學等八個角度分類成冊,並邀請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科普相關知識
  • 網絡科普,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好奇心
    現階段,我會專心做一個運營自媒體的科普作家,當然,也可能出版一本科普小說。於是,我的網絡科普之路開始了。  我用心尋找社會熱點背後的科學問題,或者大家耳熟能詳卻不了解原理的科學概念,然後用最基本的知識、最通俗的方法進行解釋。這也讓我學到了許多新東西,能夠更好地將課堂知識與社會現實聯繫起來。  在海外社交平臺上,中國的內容製作者很多,但從事科普內容創作的人很少。我把科普視頻發到YouTube頻道後,與時事相關的內容很受歡迎。
  • 科普雜誌:科普傳播不可或缺的鏈條
    科普雜誌不僅承載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的重任,還肩負重塑科學精神的使命,它是科學傳播的一個重要陣地。不過,隨著新媒體和各種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科普雜誌也面臨一系列挑戰,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已成為科普雜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想成為科普作家的你 首屆「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徵文活動來啦
    事實上,大量流行歌曲也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鄧紫棋的《泡沫》等。如果藉助流行歌曲來開展科學知識的普及,一方面可以發動更廣泛的社會大眾來創作科普作品,讓大家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家明白,找到合適的著眼點,創作科普作品其實很容易。
  • 科普童書|從身邊的科學開始 探索萬物由來的秘密
    哈爾濱學院副教授、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楊藻老師也來到活動現場,和小朋友們一起探索萬物由來的秘密的同時,也分享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此外,小朋友們還做動手做了「能在水裡飄的氣球」科學小實驗,當了一回小小科學家,一起度過了一次歡樂難忘的科學之旅。自6月29日起,買歡樂兒童餐或20元美味套餐,可得「Discovery萬物由來的秘密」系列圖書一冊。肯德基「一周一實驗,科學享不停」暑期科普季也拉開帷幕。
  •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活動通知
    一、活動主題科學·逐夢二、活動目標1.通過大賽在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發掘培養優秀的科普創作者;2.激發全社會創新科普傳播形式活力,不斷推動科學理念與科普實踐雙升級;3.聯動開發科普資源,推動講科學
  • 什麼樣的科普才是好的科普?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事實上,科普文字不科學的現象並不少見。科普關係到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關係到下一代的教育,如何介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何在書籍裡展開大自然的圖景,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書寫自然時,當於何處落筆?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科普作家,他們的回答中,有著諸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