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
其計劃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預計 11 月底擇機發射 「嫦娥五號」。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嫦娥五號特邀 「知識官」郝景芳快問快答:
1、全球的航空航天事業,您比較關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今年的 「航天熱」?
郝景芳:我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比如新型材料、能源技術、太空種植,另外的關注點就是商用航天,包括太空旅遊。
我們未來只有更多地調用全社會的力量做商用航天,才能讓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壯大。比如我現在特別關心小行星採礦,我自己其實也蠻希望參與到未來的商業航天領域的工作中。
2、 中國航天逐漸從追趕者到引領者,面向未來,中國在天體空間有哪些有想像力的事情可以做?
郝景芳:未來的想像空間很大,中國可以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國際太空建設過程當中,一是空間站,二是月球的基地建設,三是更多商用航天的應用。
3、如今,公眾越來越關注航天科學,這意味著什麼?您對航天科普有哪些建議?
郝景芳:公眾關注航天科普可能主要是關心結果,什麼時候能到外太空定居呀等等,我還是蠻希望航天熱能帶動一些真正對科學學習的熱情,讓各個領域的人願意參與,讓更多的孩子願意往這個方向努力。
美國的航天熱是在六七十年代,就有很多小朋友受到感召,長大以後就成了科學家、工程師,我希望這種航天熱從教育上面影響到下一代。
4、中國探月可以說是最為成功的工程之一,請您暢想一下我們未來可以在月球上做什麼?
郝景芳:未來在月球上還是很多科研方向的工作,一方面是建立更好的天文觀測基地,因為在月球上做任何天文觀測都比地球的條件更好,沒有大氣汙染、重力很輕,月球可以作為一個到太空裡面最好的一個中轉站,那麼以後更多的火箭發射可以從月球上面去發射,可能從月球上面到火星上面來來回回就不用再回到地球地面了
5、 您期待太空移民特別是月球移民嗎?為什麼?請您描述一下百年後,人類會有怎樣的太空之旅?
郝景芳:我覺得其實移民月球和火星肯定生活是非常不舒適的,哪怕火星經過很多年的改造,可能還是遠遠比不上地球,沒有這麼多豐富有趣的環境,也不適宜人居住,人只能勉強在那邊生存吧。
它都是科研意義大於生活居住的意義,可能只能到 100 年,200 年後,人們已經在那個地方開發了非常久的時間,它才能夠真正去承接一些移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