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階段,中國的科幻文化正朝著大眾化、產業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為傳播中國科幻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創想未來發展,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將承辦2019科普文創—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南京站)高級培訓項目,挖掘和培養科普創作的青年人才。本次培訓將邀請科幻和科普領域的重量級導師,從寫作與發表兩個層面為學員打造更具針對性、成長性的小班化培訓模式,實在地幫助到熱愛科幻和科普創作、具有潛力的青年創作者創作、打磨和發表更多優質科幻科普作品。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承辦單位: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南京工業大學
協辦單位: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長城(城堡)志願者同盟、、南京工業大學1818科幻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風雲科幻協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幻社、南京大學科幻協會、東南大學科幻協會
媒體支持:《科普創作》、《科學故事會》、《民主與科學》、《科幻立方》、《科學大眾》、《科普時報》
二、培訓模式
1、授課指導
邀請五位國內著名科幻作家、科幻編輯、科幻學者、科普作家為大家提供科普創作、科幻評論、科幻小說設定世界觀、中國化的科幻寫作、全球時代的科幻小說創作等內容的授課指導,指導大家進行科幻創作。
2、寫作指導
為了針對學員進行個性化創作輔導,邀請七位資深科幻作家、科幻學者、科幻編輯擔任寫作導師,針對學員提供的科幻作品初稿,採用導師與學員小組結對輔導的方式,對學員進行寫作方面線上和線下的指導。
3、答辯考核
本次培訓將設立作品答辯機制,由全體寫作導師出任學員作品的答辯導師,在確保作品完成度的同時做好學員作品的質量和科學性的必要保障。答辯會在培訓後期舉行一次。
4、結業參加徵文
本次培訓班所有創作需統一遵照2019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徵文評比活動的創作要求進行創作,並在培訓結束後統一參加徵文評比。
順利完成本次培訓及作品創作的學員將獲得結業證書。
三、培訓導師介紹
馮偉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臺灣吳大猷優秀科普作品獎等二十多個獎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擔任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全國古生物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科普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南京科普教育基地應用協會理事長,南京科普創作聯合體副理事長,中科院南京分院科學巡講團副團長。多家科學科普雜誌主編、編委。
拉茲 本名楊國梁,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四川省期刊協會副會長,四川省科幻學會秘書長,原科幻世界雜誌社圖書部主任、《飛·奇幻世界》副主編,有十餘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幻想文學編輯,對幻想文學、神話學有較深研究,曾獲得第26屆銀河獎最佳科幻編輯。主編有《中國科幻年度坐標》《飛·鏡惑》等書,並在雜誌開設「《山海經》鑑真」專欄。
三豐中國科幻研究者、評論家和活動家。前香港大學高級講師,現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首席研究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駐粵港澳大灣區聯絡處主任。曾主編幻想文學雜誌《新幻界》,參與創辦星空獎、坐標獎和引力獎,創辦科幻公益項目「久隆計劃」,主編《星雲科幻評論》,為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核心團隊成員和評委。在《中國圖書評論》《文藝報》《科幻世界》鳳凰網等媒體發表科幻評論文章數十篇。
王侃瑜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員,亞洲科幻協會副秘書長。曾獲彗星科幻國際短篇競賽優勝,並多次榮獲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作受到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拉斯維加斯作家駐留項目的支持,受邀參加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香港美倫星際科幻大會、歐亞經濟論壇、上海國際文學周、中山大學寫作營、北京大學燕京國際論壇、老書蟲文學節、耶魯大學中國科幻周等。小說見於《收穫》《萌芽》《上海文學》《香港文學》《科幻世界》《南方人物周刊》等,並被劉宇昆、胡紹晏等人翻譯成英語收錄於美加等國的選集,亦有作品正在被翻譯至西班牙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出版有個人小說集《雲霧2.2》,即將出版第二本小說集《海鮮飯店》。
墨熊80後科幻作家、輕小說作家,中國作協、江蘇省作協會員,南京市作協理事,於2008年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處女作中篇科幻小說《末日禱言》,並正式創立了「混沌之城」系列作品。該系列目前包括長篇小說《地獄獵兵》,中篇小說《末日禱言》、《斑鳩》、《綠海迷蹤》、《卡巴斯基悖論》及《白鳥》等若干短篇,該系列多次入圍星雲獎、銀河獎等國內頂級科幻獎項。除此之外,還出版有《S7》系列長篇兩部:《紅蝕》《黑靈》, 獨立長篇《消失的星國》、《愛麗絲沒有回話》等。於不同雜誌發表若干獨立科幻短篇,《消失的邊界線》、《白鬼夜談》、《海葬》等。
四、寫作導師介紹:
汪彥中:南京市作協會員,豆瓣閱讀專欄作家。自2010年起開始創作小說,作品見於《科幻世界》、《科幻Cube》、《萌芽》、豆瓣閱讀等雜誌及平臺,其中《伶盜龍復活計劃》、《症候》分別獲得2012、2013年度中國科幻銀河獎。
索何夫:本名李智宇,新疆大學碩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員,於2014年起在《科幻世界》,《科學Fans》,《中國科技報》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文學評論及科普文章等作品,共計40篇以上,超過60萬字,曾獲2015年中國科幻銀河獎,2015,2016年三次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本年度(2019)第四次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018年獲全球華語科普優秀獎。
顧非魚:作家,主要創作科幻 懸疑探險類小說。2009——2012年出版系列懸疑探險小說《西夏死書》(共五部,現已改編電視劇),2013——2014年出版系列科幻懸疑探險小說《復活的鄭和艦隊》,2015——2019年創作系列科幻懸疑探險小說《黑軸》(第一部《荒原大字》已在微博連載完,第二部《赤道王朝》正在連載中)
白賁: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委員。自2016年起開始創作小說,作品曾入圍第六屆未來科幻大師獎,獲第四屆晨星科幻文學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獎,作品散見於觀察者網、《科幻世界》《科幻Cube》、《臨界點3》、《中國青年作家報》、《今古傳奇·武俠版》等。
劉媛:文學博士,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講師、江蘇省科普作協科幻專委會委員。多年來致力於研究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及大眾文化。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並出版專著《中國科幻小說史論》。
張潔: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報刊編務總監、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付昌義:江蘇省科普作協科幻專委會主任,中國科普作協科學文藝委員會委員,先後在《青春行》、《科普時報》上開設科幻評論專欄,在《新華日報》、《江蘇科技報》、《科學大眾》、《山花》等報刊雜誌發表過多篇科幻評論。
培訓地點:
江蘇省南京市湖北路85號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六樓會議室
報名和培訓時間:
1、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7月16日24時
2、培訓時間:
7月20日(上午8-12點,下午14-17點)
7月21日(上午9-12點)
3、小組研討時間:
7月21日-8月16日,在線為主
4、答辯交流時間:
8月17日(上午9-12點)
七、培訓內容
1、集中培訓:
(地點:江蘇省南京市湖北路85號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六樓會議室)
7月20日(周六)上午:
08:00—08:30:學員報到
08:30—08:45:開班式
主辦方代表講話;承辦方介紹本次培訓;培訓導師、寫作導師基本介紹(含文字、照片和視頻)
08:45—08:50:學員填寫開班調查問卷,導師意向表
08:50—10:20:《從科研到科普創作——以遠古生命的探索叢書為例》
主講:馮偉民老師
10:20—10:30:茶歇
10:30—12:00:《中國化的科幻寫作》
主講:拉茲老師
中午:
12:00—14:00:午餐、休息
下午:
14:00—15:30:《寫評論也能幫我寫好小說嗎?——談科幻評論與創作的互動關係》
主講:三豐
15:30—15:40:茶歇
15:40—17:10:《全球時代的科幻小說創作》
主講:王侃瑜
17:10—19:00:晚餐
7月21日(周六)上午:
09:00—10:30:《科幻小說如何設定世界觀》
主講:墨熊
10:20—10:30:茶歇
10:30—11:00:學員自我介紹(需會前提供個人簡介和照片)
11:00—12:00:集體寫作沙龍(寫作導師)
12:00—13:00:午餐
2、答辯交流
8月17日(周六)上午:
09:00—12:00:學員創作期末答辯,全體導師點評打分(含中場休息)
12:00-13:00:午餐,學員交流
3、考察
時間待定
八、培訓寫作選題(由中國科普作協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徵集遴選)
結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背景,可圍繞的科普科幻主題包括:
防災減災、城市規劃與智慧城市、心理健康、人工智慧、轉基因技術、古生物、航空航天、黑洞、暗物質與暗能量、量子科技、海洋生物、宇宙與星球探測、隱形技術、虛擬與增強現實、新能源與新材料、深海探測、食品安全、機器人、公共安全、大數據、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水土資源與環境保護、顛覆性技術、先進武器、綠色生活、氣候與環境、自救互救、極地與青藏高原、無人機、傳染病、科技與社會、前沿醫學、航空母艦、安全生產、信息安全、科學教育與傳播、安全用藥、智慧醫療、礦產資源、核能、醫學倫理、遙感、現代農業、區塊鏈、軟硬體核心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大科學裝置、現代交通、腦科學、生殖健康。
九、費用說明
本次培訓免學費,主辦方免費提供學習資料、培訓工作餐、考察科普科幻基地往返交通,學員自行承擔往返培訓地的交通費和住宿費。
十、報名規則
1.報名資格:高級班學員須有科幻科普相關作品創作經歷,發表過作品或者有成熟的創作構想。16-45歲熱愛科普科幻寫作的科研工作者均可通過本頁面報名參加,報名需提交一篇科幻或者科普作品,科普類作品要求1500-5000字,科幻作品要求1500-10000字。科普作品可以是科學童話、科學小品文、科學故事、科學隨筆、科普劇本等多種類型的文字或圖文原創作品。
2、學員名額25人(另有高中學生學員名額5人,不通過網絡平臺報名)
3. 參與2019年「青年科普科幻之星計劃」徵文活動的科研工作者可優先獲得名額。
4、報名途徑:本次報名將統一通過官方報名連結進行。
5、遴選機制:報名學員所遞交的資料經主辦方安排的招生系統通道後,由承辦方組織專家進行遴選,獲得兩位專家籤字認可的學員可成功入選。報名者如有作品請附上(原創或評論),便於優先獲得入學資格。
6、名額珍貴,提交報名信息表後,報名是否成功以收到工作人員確認為準,獲得名額的學員不得缺席,因故不能到場的須提前五天告知主辦方或與主辦方協商轉讓名額。
7、報滿截止,主辦方會在收到報名信息後,依據優先原則逐步公布學員名單。
8、學員在本次培訓中所創作的作品將統一參加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徵文評比活動,獲獎作品將獲得高稿酬及支持媒體的推薦發表機會,並優先授權「科普中國」平臺及本項目刊發使用。
十一、聯繫方式
1、江蘇省科普作協 王麗華 02552230684
2、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
付昌義 13951829717 劉媛 15952020303
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