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來了!知識時代,網際網路科普,入場趁現在

2021-01-20 中國科普博覽

「科普中國融創學院」2020年科普創作與傳播培訓第一期

怎樣科普,才能做到口碑和點擊量「雙豐收」?

好的科普作品有沒有公式?

........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致力於促進公眾與科學之間的相互了解,讓科學在大眾中流行起來。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學傳播的隊伍,欣慰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存在其中的挑戰。

在科普創作的道路上,幾乎每位創作者都會遇到各種問題。

科普創作是一門藝術,寫科普文章,做科普視頻,簡而言之就是,要說好一個科學故事,要想將故事講的生動並且深刻,則需要技巧。

我們開始思考是否有更方便、更直觀的方式,將積累的科學創作經驗授予更多熱愛科學的人。

於是,我們想到了做科普中國融創學院培訓交流活動,幫助提升創作者的科普創作能力。

「科普中國融創學院培訓」科普創作與傳播培訓第一期,將邀請三位科普中國融創導師圍繞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把科普做到有趣有料,分享他們的科普創作經驗和技巧。

這個培訓為什麼值得參加?

培訓背景

自2014年起,中國科協以「科普中國」品牌為統領,會同社會各方面大力推動實施「網際網路+科普」和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著力科普內容建設,促進傳統科普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2020年,在「科普中國-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項目」的基礎上,推出科普融創培植計劃,為科普團隊提供創作經費、科學支持、傳播支持和成長平臺。

「科普中國融創學院」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指導,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是「科普融創培植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聚集科技創作媒介跨界融合的力量,打造新媒體環境下科普創作與傳播的黃埔軍校,為有志於科普事業的團隊提供資源支持和專業培訓。

本期培訓導師

劉俊: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信息化處副處長,主要負責科普中國建設和科普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制定、項目管理、評估研究等工作。他要分享的報告主題是《科普信息化的思考》。

肖云: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秘書長,全國科普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68)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創新、傳輸和出版」教席中國區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要分享的報告主題是《科普,與時代同進化》。

葉盛:結構生物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航大數據精準醫療高精尖中心特聘研究員。目前還擔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科普工委秘書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影視專委會常委,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榮獲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以及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等。他要分享的報告主題是《以受眾為中心的科學傳播》。

更多的收穫在後面

基於我們自己參加培訓,組織培訓的經驗,如果缺少了互動以及反饋等環節,哪怕培訓內容再好,也會(看/聽)過就忘,很難起到真正的效果。

所以,這次,我們準備了大招。

線上分享結束後,學員結合老師分享的經驗和方法,在一個月之內創作一篇未發布過的原創科普作品,完成作品的學員將獲得科普中國融創學院當期結業證書,並獲得加入科普中國融創團隊的機會。

提交作品經由專家審核,通過初選後,入圍作品將受到專業科普編輯一對一指導,之後作品將會收錄在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以及中國科普博覽媒體矩陣號上進行推送,入圍作品會給予豐厚的獎勵資助。

有科普創作經驗的學員,至少提交一篇已有的科普作品,通過審核後可直接獲得加入科普移動融合創作團隊的機會。

培訓時間及參與方式

時間:2020年6月19日14:00-16:30

如何入場?

1、點擊連結

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10334004713&pro_cl=link&ch_r=shareR2&shareKey=22d496e846bf481ce5de02d3b4b4049d&userSourceId=71afdbcc44955&shareSourceId=axir6v172c5766945

2、微信關注千聊公眾號,進入正在直播,搜索「科普中國融創學院」參與直播培訓!

相關焦點

  • 「知識+短視頻」助推 「硬核」科普走向全民時代
    業內人士指出,短視頻形式打破知識傳播和理解的壁壘,同時以社交為紐帶進行共享,讓知識可以觸達更多的人。短視頻平臺有望成為推動實現知識「普及」和「惠及」的助推器,推動全民科普時代的到來。  寓教於樂成新潮流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博士陳睿是中國石探記科學團隊負責人,在他的抖音帳號「動物學博士」上,記錄了他和團隊踏遍世界的科學考察足跡。
  • 中國醫學科普進入「硬核」時代
    同時,民眾對於健康科普的需求也已經進入一個「硬核」時代,不僅僅滿足於了解健康常識,還希望能主動獲取和學習疾病全周期所需的科普知識。打造權威醫學科普平臺網際網路已成為普通民眾獲取醫療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受變相廣告、缺乏權威來源等因素影響,各種醫學信息的缺失和錯漏屢見不鮮。
  • 有來醫生斬獲「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三項大獎
    12月23日,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部與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總結交流會」在粵舉辦,有來醫生出品的《骶髂關節炎怎麼鍛鍊》榮獲微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吸菸有「理」》榮獲長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同時有來醫生還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獎。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由應試教育帶來的對科學「無興趣」弊端,以及「學會」的不易、畏難情緒的蔓延……讓科普工作在中國極難收效。在全國倡導「網際網路+」轉型的今天,中國科協敏銳洞察到這一時代風口,以「科普中國」攜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上線為契機,開啟了智慧科普戰略計劃,將中國科普事業帶入到新的高度。
  • 聯想官方科普:一文了解筆記本電腦充電知識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今天聯想小新筆記本官方發布科普文,介紹了筆記本電腦的一些充電知識,感興趣的IT之家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全文如下:首先,先給各位同學們用三句話簡單科普下筆記本電池的知識。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常用電池,物理老師講過,它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圖中所示)所以,充電和放電這兩項動作,對於電池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現在手機和筆記本使用的電池都屬於鋰離子電池,而鋰電池本身是比較「嬌氣」的。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就會有自然損耗,屬正常現象。由此可見,正確地充放電對鋰電池的壽命是十分重要的。過度充電和過度放電,都會對電池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
  • 孩子疾病預防知識哪裡查?兒童健康科普「寶庫」更靠譜
    如今,這種狀況已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得到改善啦!5月28日,新京報記者在2019兒童健康「網際網路+疾病預防知識寶庫」傳播會議上獲悉,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客戶端健康中國APP、支付寶APP和阿里健康疫苗服務三大平臺上線的「疾病預防知識寶庫」,今年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內容擴容,增加嬰幼兒常見病防治、營養健康、兒童近視、超重肥胖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這將是國內首個全面科學的兒童健康科普傳播平臺。
  • 人類知識洞見讓網際網路有了「魂魄」
    在知乎官方所公布的提問嘉賓中,有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投資女王」徐新、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科幻作家劉慈欣,美國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以及美國版知乎創始人亞當·安捷羅(Adam D' Angelo)等十位「大伽」紛紛亮相登臺。他們在知乎上拋出了十個重磅話題,也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奇思妙想」回復。
  • 官方說法來了!|自媒體入門篇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大腦每天都要接受處理大量的信息,用戶對於看到的文章並沒有一個個點開閱讀的時間,這個時候哪個標題吸引用戶的眼球,哪個點開率就高!因此,寫作標題的能力,也成為了衡量新媒體作者實力的重要指標。那麼應該如何通過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獲得用戶的關注呢?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陳選濱  地理大發現,又名大航海時代或探索時代、新航路的開闢。  雙跨平臺再進5席,全是巨頭入場?  誠然,在2019年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榜單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第一梯隊已經展露明顯的巨頭引領的特徵。伴隨著2020年雙跨平臺清單的公示,這一特徵愈發顯著。  簡單從2020新入選的5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基本情況來看,其背後站著無一不是各行各業的巨擘。
  • 知識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促進知識共享?
    網際網路促進知識經濟的原因很多。在我看來,其實質原因是「知識消費」的經濟性更好,提高人們從事「知識生產」的積極性。具體因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知識在網際網路上共享,能夠讓知識的價值倍增。間接的原因包括:網際網路帶動大數據,讓「知識消費成本錢降低」;網際網路帶動智能化,讓機器自動、反覆地用知識,從而再次「讓知識的價值倍增」。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記憶是一種獨特的思維能力,它不僅使學習成為可能,也使教學成為可能,並且讓幾千年來知識大規模的積累下來。錫德尼曾說過:記憶是知識的唯一庫管人。記憶造就了我們的本身,它們以難以覺察的方式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一切。如果,沒有記憶,我還是我嗎?你能想像沒有記憶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嗎?
  • 量子網際網路離我們越來越近,今天來科普一下量子的相關知識
    近期,歐盟成員國發布了開展量子技術、量子網際網路及其安全的規劃書,加大對量子網際網路的投入。今年美國也發布了相似的戰略構想書,提出將在美國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量子網際網路是一種基於量子力學原理建立起來的新型網際網路。
  • 健康宣教之路更需「行穩致遠」 ——疾控宣傳工作交流暨科普知識...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通過健康知識的傳播,使群眾能夠掌握健康基本技能的無比重要性,因此弘揚衛生健康科學精神,普及健康科學知識,讓廣大群眾認識疾病,重視預防,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健康工作重要的鮮明標誌以及是健康科普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
  • 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
    多國加緊部署量子網際網路,相繼推出建設計劃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近日,美國能源部發布了題為《建立全國量子網 引領通信新時代》的報告,提出10年內建成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的戰略藍圖,並希望藉此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美國能源部方面稱,量子網際網路利用量子力學定律,能比現有網絡更安全地傳輸信息,「幾乎不可破解」,未來將對科學、工業以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 2018全國科普日百度百科創新亮相 科普傳播進入AI時代
    9月15日,以「創新引領時代 智慧點亮生活」為主題的2018全國科普日在全國範圍內拉開帷幕,百度百科在北京主場活動亮相,展示了梁家河數字博物館、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工程以及秒懂大師說等創新性科技產品,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和現場體驗。
  • 2018年今日頭條科普內容閱讀量超5000億 知識分子如何走紅?
    在雜誌行業大蕭條的時代,《博物雜誌》因他枯木逢春,從此銷量無憂。《海錯圖筆記》出版發行幾個月後,一段37分鐘的人類學演講視頻火爆全網。這段演講以《進擊的智人》為題,主講人是國家博物館講解員、著名科普博主、頭條文章作者——河森堡。
  • 賦能醫生,有來醫生致力於做精準健康科普平臺
    現階段,國家已經出臺政策,明確提出「加強『網際網路+』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醫生群體的觀念也已經發生轉變,開始主動投身科普教育,發揮自我價值,民眾更是通過自媒體、短視頻等多個渠道更便捷地獲取健康知識。健康科普正當時,但還需要更多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加入其中,通過健康科普,教育患者少得病,正確了解疾病,正確治療疾病。
  • 2019的網際網路金融:互金離場,銀行「撞進」新時代
    2019,網際網路金融退潮,十年繁華,夢幻一場。互金入場,提供了這個出口,成就了自己,也「激活」了用戶。天平開始向用戶一側傾斜,當用戶慢慢站起來,銀行便只能俯下身去。選擇自由十幾年前,用戶一邊吐槽大銀行的糟糕體驗,一邊乖乖做大銀行的用戶。原因很簡單——在那個看「網點」的時代,網點即真理,大銀行的網點無處不在,糟糕體驗能奈它何?
  • 李光鬥:網際網路+能源 自由能源時代會來嗎?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光鬥:各位專家朋友,其實來這裡演講我有點忐忑,這是一個跨界的時代,面對這麼多生物質能源的專家教授,也是一個跨界的問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能源品牌建設,我講一個旁觀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