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短視頻」助推 「硬核」科普走向全民時代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兩院院士、動物學博士、古脊椎動物研究專家、火山地質研究專家……在抖音平臺上,這些科學領域的頂尖「大咖」正在通過生動、靈活的短視頻向公眾講述小眾且「硬核」的科普知識。

  據悉,抖音平臺上粉絲過萬的泛知識類創作者有近3萬名,累計發布泛知識類內容超過644萬個。業內人士指出,短視頻形式打破知識傳播和理解的壁壘,同時以社交為紐帶進行共享,讓知識可以觸達更多的人。短視頻平臺有望成為推動實現知識「普及」和「惠及」的助推器,推動全民科普時代的到來。

  寓教於樂成新潮流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博士陳睿是中國石探記科學團隊負責人,在他的抖音帳號「動物學博士」上,記錄了他和團隊踏遍世界的科學考察足跡。

  在亞馬遜叢林,陳睿拍攝到了渦蛺蝶,這種蝴蝶翅膀上天然地帶有數字「88」的圖案,視頻一出來就獲得500多萬的閱讀量和10多萬的點讚。此外,住在南美洲叢林樹洞裡以小鳥為食的世界上最大的蜘蛛、馬來西亞最美蝴蝶紅頸鳥翼鳳蝶、世界上最大且毒性最強的螞蟻子彈蟻……這些世界上罕見又神奇的動物為網友打開了新世界,許多網友留言感慨:「原來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這樣神奇的動物存在。」

  和陳睿一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中科創星科普科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徵等各領域「牛人」,也在抖音上通過短視頻講述他們各自研究領域的科普故事。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四家權威機構與字節跳動公司聯合發起名為「DOU知計劃」的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目前抖音科普顧問團已吸納13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52位專家學者。

  作為「DOU知計劃」第一批科普顧問,陳睿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此一個大流量的短視頻平臺是進行科普傳播的良好舞臺,嚴謹而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內容,藉助短視頻的全民影響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幫助公眾更加了解身邊的地球。動物學知識也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內容,它可以成為孩子認識世界追尋知識最好的材料。

  「抖音和中國科學院等高端機構相結合推動視頻科普,兩者相互結合,實現內容和渠道無縫對接,有利於共同打造適應時代要求的科普視頻精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曉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截至2019年6月,抖音平臺上粉絲數超過1萬的科普類創作者超過5300位,半年內增長近767%。一年來,抖音科普類內容(囊括天文、地學、動植物學、物理和化學等科學門類)創作者共發布超過132萬條科普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1678億次。

  新渠道拓展「知識邊界」

  近年來,「信息流+短視頻」掀起數字內容發展新浪潮。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8年,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在移動網際網路總使用時長佔比超10%,僅次於即時通信。

  張曉歡表示,短視頻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傳播的,便於針對不同群體和事件進行精準化投放。與一般文字、圖片、網站等科普形式相比,短視頻科普更生動、更直觀、更有趣,符合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碎片化傳播的市場偏好和觀眾需求,已經成為繼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科普之後最具活力的科普業態。

  「DOU知計劃」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合作研究中發現,短視頻能夠使日常生活知識化,使隱性知識顯性化,拓展了「知識的邊界」。一方面,以「口語」的形式進行生產和傳播,降低了知識生產的門檻;另一方面,短視頻打破了知識在傳播和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壘,以社交為紐帶進行知識共享,將個體學習轉化為大眾分享和參與,讓知識觸達更多的受眾。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科普工作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其自身也應該隨著時代進步不斷創新,包括科普知識創新、科普組織創新、科普手段創新等多個方面。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在5G萬物互聯的即期願景中,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平臺科普傳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抖音的願景是『記錄美好生活』,而通過抖音傳播科學知識、讓大眾體會科學魅力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和智力支撐。」上述負責人說。

  「知識+短視頻」將成藍海

  值得關注的是,在泛娛樂過剩的當下,知識+短視頻有望成為藍海。

  中國信通院研究報告指出,短視頻內容從基於社交的娛樂、搞笑為主,向新聞獲取和知識分享等專業化、垂直化的方向發展,涉及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涵蓋數十餘種細分類別,已然成為人們獲取資訊、表達自我的一種新方式。

  而作為新興領域,短視頻科普教育也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優化。張曉歡表示,一方面,短視頻科普具有顯著的去中心化和多對多的傳播特徵,科普內容的來源具有廣泛性和不確定性,短視頻科普內容的良莠不齊現象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常態。另一方面,短視頻科普傳播速度快,能量大,但當前大量的科普短視頻僅僅是通過簡單的攝像設備和視頻製作軟體進行剪輯,與社會對科普視頻的內容及形式的要求有較大偏差。

  陳睿表示,科普知識傳播的領域和空間十分廣闊,應當創新和運用好各類傳播平臺,讓公眾對自然科學有更多正確的、科學的認識,幫助公眾更加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陷於固有的刻板印象裡。對於青少年而言,家長、學校、社會也需要給予更多關注,樹立良好的教育規範。

  「科普短視頻應是系統科學知識體系中的節點知識精品,應具有更深層次和更系統性的知識思考和依託。」張曉歡建議,下一步,需要防止短視頻科普過於碎片化,打造具有深度思考和系統知識體系的科普短視頻;短視頻科普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與科普工作人員參與進來;市場和參與主體需要製作適應市場需求的科普短視頻,充分發揮短視頻科普教育在文化產業、科技教育、社會治理和文化軟實力等多方面的綜合作用。

  此前,中國科技館聯合上海科技館、四川省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等總計42家科技場館集體入駐抖音,推出「我的科學之yeah」全民科學挑戰線上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DOU知計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吸引更多的權威機構和科研人員,在平臺上持續傳播權威、嚴謹的科學知識,覆蓋更多學科,讓抖音上的知識內容體系更加全面。同時,希望塑造更適宜的學習場景,讓權威的科學知識能夠以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感染力、更具教育效果的展現形式和傳播方式,讓更多的受眾感受科學,愛上科學。

相關焦點

  • 13名院士把關「科普短視頻」,糾正不準確甚至是偽科學內容
    短視頻有望助推科普了。昨天下午,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協科普部、字節跳動等攜手,聯合發起名為「DOU知計劃」的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據介紹,「DOU知計劃」一期行動內容包含:成立一個科普顧問團、發起一次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和推出一項知識增容行動。「抖音科普顧問團」首批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等13位兩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鄧濤等25位知名學者和科普創作者。
  • 知識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大眾化生產 即時化傳播 人格化呈現  知識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玩骨頭的盧老師」盧靜把吃過的魚頭、黃燜雞、北京烤鴨的骨頭,拼成整幅骨架,產生一種「古生物博物館既視感」。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 我市舉辦優秀健康科普知識短文或短視頻徵集活動
    為此,濟南市衛生健康委、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開展健康濟南行動優秀健康科普知識短文或短視頻徵集活動,並將聘任其中的優秀獲獎者作為健康濟南行動健康科普宣傳員,為做好健康濟南宣傳匯聚更大力量,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據悉,本次徵集活動以「健康濟南愛衛同行」為主題,為非命題徵集,題目自擬。
  • 全民視頻時代,也是全民掌握視頻生產力的時代
    在人人皆可拍的時代,短視頻作為更加直觀、真實的內容形式,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效率。比如,幾天前,一位8旬老人沒法用現金交社保的短視頻在各個官方媒體的帳號中傳播。不久之後,包括新聞聯播在內的官方帳號還作了回應。不可否認,視頻為這個時代提供的不止是泛娛樂的作用。
  • 抖音發力知識科普內容直播 2020年發布超2586萬知識視頻
    抖音發力知識科普內容直播 2020年發布超2586萬知識視頻 2020年4月7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短視頻與社會創新研究報告》:抖音以共享共創助力社會創新
    8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與抖音短視頻共同發布了國內首份《短視頻與社會創新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短視頻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個體微創新被看見、被記錄、被分享、被認同,這種普惠的共享共創,高效聚合、感召了範圍更大、程度更深的群體創新,從而助力了社會整體創新。
  • 中國醫學科普進入「硬核」時代
    同時,民眾對於健康科普的需求也已經進入一個「硬核」時代,不僅僅滿足於了解健康常識,還希望能主動獲取和學習疾病全周期所需的科普知識。打造權威醫學科普平臺網際網路已成為普通民眾獲取醫療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受變相廣告、缺乏權威來源等因素影響,各種醫學信息的缺失和錯漏屢見不鮮。
  • 短視頻可能成為行業標配
    短視頻讓知識實現普惠3月21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字節跳動聯合發起名為「DOU知計劃」的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抖音平臺科普內容累計播放量已超3500億,條均播放量高出抖音整體條均播放量近4倍,用戶點讚量超125億。據抖音運營人員介紹,在這些科普內容中,「越硬核的科普內容,越受粉絲歡迎」,而且從內容點讚率數據看,科普作者的粉絲粘性,遠高於平臺作者的平均水平。
  • 科學實驗大玩家陳徵:短視頻科普,用自然之美打動人心
    2019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4家權威機構聯合字節跳動共同發起全民科普活動——「DOU」知計劃。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北京交通大學教師、抖音《加油向未來》科學實驗支持「陳徵博士」出席發布會,並以「用自然現象本身的美打動人心」為主題分享了他的短視頻科普之路。
  • 2021年眼視光健康科普短視頻大賽正式啟動
    為了讓眼視光健康知識的社會化科普走近每一位公眾的身邊,提高全民的眼視光健康意識,"2021眼視光健康科普短視頻大賽"於2021年1月1日正式開啟。據此,大賽將通過創新性的短視頻創作及展現方式,向公眾傳播正確的、權威的專業的眼視光健康相關的醫學知識,提升大眾對於眼健康預防意識,增強病患及大眾的接受度,幫助眼視光患者康復訓練、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進一步拉近眼視光健康領域學者專家與患者、社會大眾的距離,搭建新的交流平臺,綜合推動全社會眼視光健康意識和科普水平的提升。
  • 大眾化生產即時化傳播人格化呈現 知識短視頻科普更走心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 焦慮的「求知慾」:科普知識走進輿論場
    隨後,這段短視頻迅速發酵,截至發稿,僅在微博平臺,該視頻的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4000萬次以上。而這種需求所激發的全民「求知慾」,也是新聞+知識類內容成為市場剛需的關鍵。 「宅家」為國做貢獻的大眾們直接推動涼皮、蛋糕、牛奶麻辣燙、口罩餅等美食製作攻略在全網瘋傳,並不斷助推新的美食走向熱搜和大眾的飯桌。
  • 抖音發力知識科普內容直播 4月7日上線」抖音看世界「專題直播
    而在眾多垂類內容中,知識科普類直播無疑是熱門領域。4月7日起,抖音正式上線DOU知計劃「抖音看世界」系列科普直播,連續三天帶你「上天下海穿越無人區」。  野生動物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可可西裡申遺特邀攝影師顧瑩,果殼主筆、年度天文攝影師Steed,以及紀錄片導演、資深潛水探索者、執導中國第一部水下紀錄片《水下中國》的paupau,三位科普達人將分別帶來三場硬核直播,邀你一同探索「生命禁區可可西裡」、共賞「2020最大滿月」、尋覓「中國水底奇觀」,盡情感受自然世界的神秘與美好。
  • 泛為科技譚飛:全民短視頻時代,如何提升品牌營銷價值
    8月26-28日,泛為科技COO譚飛出席在烏鎮舉辦的數字營銷行業盛會,並分享了《全民短視頻時代,如何提升品牌營銷價值》,闡述短視頻/直播風靡下品牌營銷的大趨勢和洞察,以及泛為科技為行業營銷效率提升所做的努力。
  • 網易新聞攜手歐陽自遠院士等八大知識官,科普火星知識
    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全民視頻生產力時代來臨 智能終端步入視頻新賽道
    5G激活了視頻的全場景和全消費,一場視頻瘋狂進化的時代正在來臨。  全民受益的全民視頻生產力時代來臨  截止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擴大至9.4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8.18億,日均使用時長110分鐘,這意味著僅在短視頻一項上,中國用戶每天停留的時長就超過16億小時。
  • 全民5G時代 OPPO推動5G終端的方法論是視頻場景
    2020年毋庸置疑將跨入全民5G時代,廠商們也都會全力以赴「All in」。但是手機終端從百萬級到千萬級,再到億級的演進,究竟會是哪種元素作為中堅力量去驅動,這引發全行業的思考。5G終端的普及之路似乎成為又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問題。運營商網絡建設、終端售價、終端應用的發力會增進消費者嘗試5G手機的興趣,當消費者足夠多的時候又進一步刺激前三者的投入和深耕。
  • 果殼上線知識類短視頻 App「吱扭」
    報導:除果殼之外,其他短視頻品牌也紛紛發力科普知識領域。  3月29日消息,近日,果殼上線了知識短視頻產品「吱扭」,內容涵蓋科技、娛樂、文化等領域。
  • B站視頻衛星成功上天:布局科普知識,要堅決「破圈」下去
    由B站定製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9月15日,由B站定製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是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定製的科普傳播類視頻遙感衛星,由國內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自主研發,支持高精度三維立體成像、高分辨對地遙感觀測、運動視頻拍攝、天體及極光攝影、夜光遙感等,可觀測地球、月球、土星等空間天體。
  • 哈工大博士用視頻講述背後的硬核知識
    這些經常會出現在新聞熱點中的問題,已成為近期熱門科普選題。在抖音和西瓜視頻上,有位「畫風樸實」的科普博主——@三一博士 讓科普知識既硬核,又有趣。針對近期飽受爭議的「挪威三文魚」,@三一博士 專門推出一期科普視頻,從地理、養殖、漁業、科技等多個角度,詳細介紹了挪威三文魚為何世界知名,以及我國深海漁場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