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技史研究?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2020-12-02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

11月14日,中國科技史學會2020年度學術年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科院院士韓啟德致辭時,提了一個他最想和大家探討的問題:「要做有意義的研究」。他認為,科技史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史料揭示規律、明白道理,指導當今。」

圖片來源:中國科技史學會

韓啟德說,科技史研究要按時間來建構,史料是基礎,文獻學乃至考古學是基本功,沒有豐富的史料,尤其是新發現的史料,要做出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是很難的。但是不能停留於此,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些史料揭示規律、明白道理,指導當今。我們常說「以史為鑑」,研究歷史是為了理解當前;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才能知道我們現在在哪裡,可能往哪裡去。

北大一位青年教師的一篇科學史文章《技術邏輯與技術民族主義》給韓啟德留下很深的印象。這篇文章挖掘、收集了我國上世紀60-70年代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研製紅旗轎車的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由此說明當時我國的實際科技能力並不像眾人心目中那麼的落後,令人信服地證明只要我們堅持自立自強,加上正確的政策支持,誰也阻擋不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壯大。他覺得這樣的科技史文章有史料有見解有意義。

「但我也發現目前我們有些研究只是史料的堆積,沒有從這些史料中得出有意義的道理。」他舉例說,例如從不同年代的典籍中比較同一名稱中藥的差異,得出它們並不是同一種藥的結論。「像這樣的研究作為中藥學研究似乎還有一點價值,但作為科技史研究就不足道了。」韓啟德說。

還有的研究收集人家已經發表過的資料,歸納出一些淺顯的公知的道理;有的文章看不出史料與結論間有什麼必然的邏輯關係等等。韓啟德覺得這樣的研究給人的感覺就成了「為研究而研究,為發文章而寫文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覺得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學術的願望,『板凳願坐十年冷』,捨得下功夫,摒棄浮躁,拒絕平庸。其次是要加強學術功底,擴大知識面,理工醫科出身的學者要特別加強史學功底,歷史出身的學者要努力補充科技醫學的基礎知識,大家都要更好應用科學方法,加強哲學思考。」韓啟德說。

近幾年,「作為科技史界的一員」,韓啟德多次組織、出席有關科技史的學術交流活動,並積極與研究人員溝通交流。

他認為,我國科技史學界對中國當代科技史的研究最為薄弱,而恰恰當代史與現實聯繫最為緊密,對當今科技發展的實踐最有實際指導意義。他在14日上午的活動中,建議鼓勵與加強這個領域的研究。

今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成立四十周年。「1980年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的建立,使得全國的科技史工作者有了交流、協作的平臺,是科技史在中國建制化的裡程碑,是科技史學科學術共同體形成的標誌。」韓啟德希望學會今後能更多提供平臺,加強學術交流與協作。

「科技史是小學科,學科力量比較薄弱,影響力不夠大,更需要加強彼此間的密切交流、共同發展,學會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他建議,科技史學會充分發揚學術民主,更加廣泛動員成員的積極性,組織更多形式多樣的小型專題學術研討會,辦好自己的學術刊物,反映大家的心聲,維護大家的權益。

他鼓勵科技史研究人員自覺把自己的研究與國家戰略聯繫起來,以紮實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借鑑,為我國科學文化建設、國家科技自主創新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韓啟德談科學技術史研究:「板凳願坐十年冷」
    「科學技術史要做『有意義』的研究,不僅要發掘新史料,還要通過史料揭示規律、明白道理、指導當今。」11月14日上午,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在致辭中表示,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學術的願望,「板凳願坐十年冷」,捨得下功夫。
  • 韓啟德談科學技術史研究: 「板凳願坐十年冷」
    11月14日上午,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在致辭中表示,要做出好的科技史研究,首先要建立追求一流學術的願望,「板凳願坐十年冷」,捨得下功夫。「我們常說『以史為鑑』,研究歷史是為了理解當前;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才能知道我們現在在哪裡,可能往哪裡去」。什麼是有意義的科技史文章?
  • 如何看待轉基因、新冠疫情……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
  • 如何看待轉基因、新冠疫情?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
  •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2020-12-01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韓啟德出新書 關注「醫學的溫度」
    11月19日,「醫學的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該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所著,該書收錄了20篇文章,闡述了其對醫學本質、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系列專業議題的人文思考。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該書體現了醫者的人文精神,彰顯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表現了北大學者的社會責任感,是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後疫情時代,人類要學會和自然界和諧相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如是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人耳熟能詳,但調查顯示,我國僅3.27%的國民科學素養合格,只相當於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疫情之下,各種謠言不時在網上流露出來引人深思:該如何讓科學走入人們的心中?如何才能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如國民的科學精神長期低下,下一次危機該如何應對?
  •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醫學的溫度》發布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
  • 關注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第一個例子,是轉基因。「我們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
  •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醫學是人學 醫道重溫度
    原創 健康報 健康報開篇語1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所著的《醫學的溫度》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會上,韓啟德院士結合本書的寫作、出版背景和個人思考做了主題發言。
  • 韓啟德院士主講「北大文研講座」第38期暨首場「科學與人文」主題...
    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教授以「醫學是什麼?」為主題作講座,介紹了中西方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發展史,闡釋了醫學的科學屬性、人文屬性、社會屬性。講座由文研院院長鄧小南教授主持,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張大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國盛等出席活動。
  • 韓啟德: 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而「反轉」派則言之鑿鑿,認為轉基因食品一定有害處,現在確實沒有證據,但是它就是有可能發生。「這句話沒有辦法證偽。
  • 探索中國科技史研究新進路
    因此,《科學詞源表》對於科技史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義。1.提供科技史的一種獨特「側寫」。李約瑟提到,「我們這樣做,倒是因為一些特殊的會意的科學詞彙的起源,作為原始科學通史的一個方面不能不具有重要的意義」。科技史學科本具有複雜多面體結構,對重要古字詞的考索恰是交叉學科範式的直觀體現。2.作為科技史與科技哲學的橋梁。
  • 韓啟德:學科交叉成功的幾個要素 | 科學的擔當
    講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主任湯超主持。在講座中,韓啟德指出科學源於不分科,分科後的學科交叉催生了累累碩果,他還從親身經歷出發,充分闡述推動學科交叉研究的巨大價值。同時,韓啟德認為,作為文理交叉的典型學科——科學史,它的學習與研究,是任何一門科學發展必經的道路,他呼籲,科學史理應成為大學教育中的基礎必修課。
  • 韓啟德:精準醫療 科技界必須有深刻認識
    6月19日,中國科協組織召開精準醫療座談會,探討在中國現有國情下,如何從各個領域理解和認識精準醫療,以及如何推動醫學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主持座談會。韓啟德表示,對於精準醫療,科技界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中國科協要組織專家針對精準醫療問題展開研討,集中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意見,從各個角度探討中國政府、科學家、企業、醫院應該怎麼做,並下大功夫匯總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
  • 九三學社第9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韓啟德連任主席
    韓啟德說,過去5年中,九三學社在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方面發揮一定作用的同時,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步。    九三學社力爭在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上取得參政議政的重大成果,通過九三學社中央與地方組織縱向協調、地方組織之間橫向協作的方式開展聯動式調查研究,針對特定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 韓啟德:科學傳播關乎人類未來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他呼籲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應有使命擔當,「堅持科學精神,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成為這場關係人類命運之戰的中流砥柱。」
  • 韓啟德: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
    11月29日,在《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本書榮譽主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致開幕辭韓啟德表示,所謂緩和醫療,就是在生命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不以治癒為目的的醫療照護。
  • 韓啟德:公眾有權知曉科學界在做什麼、做得好不好
    >韓啟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編者按科學塑造了人類的現代生活2020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他呼籲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應有使命擔當,「堅持科學精神,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成為這場關係人類命運之戰的中流砥柱。」
  • 以尊重科學的態度審視科技史項目
    在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方面,要擺脫「先前闊」的文化陰影,首先應該解決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理論上講,科技史是關於科學技術本身的歷史。不屬於科學技術的東西不應該寫入科技史,尤其不應該將本不符合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標準的東西肆意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