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李木元 實習記者 閆春旭)「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這不僅僅是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是相關醫保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 11月29日,在《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本書榮譽主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致開幕辭
韓啟德表示,所謂緩和醫療,就是在生命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不以治癒為目的的醫療照護。
緩和醫療受益的主要人群是老人。《藍皮書》指出,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已達2.3億人,今後每年還將大幅增加。2016年有1.84億人患老年慢病,732萬老年死亡者需要緩和醫療(90%以上死於慢病)。就緩和醫療對應的症狀而論,2015年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225.12萬人,2016年有7038萬至1.8億老人有疼痛症狀。
「我國對基本醫療還沒有精準的定義,但是根據大家形成的共識就是維護人體健康所必需的、能夠滿足患者基本需求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政府層面有能力保障的這一部分醫療就是基本醫療。」韓啟德表示,緩和醫療、安寧療護應該定義在基本醫療裡面,每一個人都要去世,去世的時候有的人很快,多數人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很痛苦的,應該讓這個階段得到好的健康照護,少受痛苦、有尊嚴地死去。「目前沒有把緩和醫療看作是基本醫療,反過來把ICU放在那麼重要的地位。我認為緩和醫療要比ICU更重要,必須滿足國人的這方面需要,這個定下來非常重要。」
韓啟德還建議,在醫保核算成本的時候,要給緩和醫療以更加合理的一種做法,特別是人力成本,包括精神成本,要把現在緩和醫療實踐當中的經驗,在醫保系統裡面研究。
「緩和醫療最根本在於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人的生命從生物學價值上來講就是繁育,社會學意義上來源講為社會留下遺產,也就是人類的傳承。」韓啟德認為,緩和醫療應該成為醫學學科,只有把它作為學科才能更好地研究,才能在研究的基礎上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所以應把緩和醫療建成醫學裡面一個重要的學科,相當於全科裡面重要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