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精準醫療 科技界必須有深刻認識

2021-01-15 中國網

6月19日,中國科協組織召開精準醫療座談會,探討在中國現有國情下,如何從各個領域理解和認識精準醫療,以及如何推動醫學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主持座談會。

韓啟德表示,對於精準醫療,科技界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中國科協要組織專家針對精準醫療問題展開研討,集中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意見,從各個角度探討中國政府、科學家、企業、醫院應該怎麼做,並下大功夫匯總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

精準醫療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熱點領域,會議圍繞精準醫療的定義、歷史背景與政治環境、在我國發展精準醫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等內容,並針對精準醫療「是否應該有靶向性地建立資料庫進行研究?」、「是否應以基因測序作為研究和應用的重點」等具體問題展開了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俞夢孫等12位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參加座談。

相關焦點

  • 韓啟德: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李木元 實習記者 閆春旭)「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這不僅僅是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是相關醫保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 11月29日,在《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本書榮譽主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
  • 中科院院士韓啟德出新書 關注「醫學的溫度」
    11月19日,「醫學的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該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所著,該書收錄了20篇文章,闡述了其對醫學本質、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系列專業議題的人文思考。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該書體現了醫者的人文精神,彰顯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表現了北大學者的社會責任感,是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 韓啟德: 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探討科學和文化之間「流動的邊界」。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
  • 韓啟德:緩和醫療應被納入基本醫療|緩和醫療藍皮書發布
    內容涵蓋了緩和醫療在全球的發展、我國老年人的離世狀況、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的供需情況、緩和醫療發展的可能途徑以及來自臨床一線的實踐經驗和反思。現代緩和醫療創建於20世紀60年代。短短50年,它在全世界,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有了相當成功的經驗。
  • 九三學社第9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韓啟德連任主席
    會議期間舉行的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九三學社中央領導成員,韓啟德連任主席,陳抗甫、馮培恩、賀鏗、王志珍(女)、邵鴻、謝小軍、張桃林、賴明、馬大龍當選副主席。    韓啟德在致閉幕詞時說,在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這次大會開得民主、團結、務實、高效,充分貫徹了中共十七大精神,統一了認識,明確了方向。
  • 如何看待轉基因、新冠疫情……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探討科學和文化之間「流動的邊界」。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
  • 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
  • 韓啟德院士主講「北大文研講座」第38期暨首場「科學與人文」主題...
    據此,韓啟德認為,醫學發展需要更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的交叉研究。從目前看來,醫學無法完全依靠現代科學的實證與量化分析,仍然需要傳統醫學的整體觀和經驗性方法。接著,韓啟德就醫學的人文屬性作了介紹。他指出,價值既有客觀標準,又有主觀標準。客觀上醫學延長了生命,大大改善了生活質量,對生產力、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探討科學和文化之間「流動的邊界」。
  • 關注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探討科學和文化之間「流動的邊界」。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第一個例子,是轉基因。
  • 韓啟德院士:醫學的對象是人,要讓醫學有溫度
    該書作者為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全書收錄20篇文章,以「醫學的溫度」為主題,闡述了他對醫學本質、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系列專業議題的人文思考,針對人們關於癌症治療、死亡所持有的習以為常的觀點,他也提出質疑並發表獨特觀點。在發布會上,韓啟德帶來主題報告,他說,醫學永遠不可能消滅疾病。醫學是有限度的。
  •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醫學的溫度》發布
    有大格局、有真性情、有好文字是顧青對這本書「價值」的詮釋,他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專家學者能夠推出通俗易懂又真摯感人的科普書籍。黃志堅認為,《醫學的溫度》體現了中國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良心與責任使命,這份良心與使命應該成為國人熱心追捧的社會話題,成為鼓舞人心的社會正能量,中國出版集團願意與醫學、教育、新聞界的同仁一道,共同推出有溫度和力度的書籍,在全社會營造出深度閱讀思考的書香氛圍。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科學技術進步有多快?   美國的人類基因組研究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目的,就是將人類遺傳和基因組信息應用到醫療和健康領域。科學家們從第一個人類遺傳病——亨廷頓氏舞蹈症的基因被定位認識到,這種通過家系研究定位遺傳病的方式,在沒有對人類基因組序列的深刻認識、沒有對人類遺傳規律深刻的了解情況下,醫學遺傳學研究的速度將無法從本質上提高。
  • 韓啟德:公眾有權知曉科學界在做什麼、做得好不好
    韓啟德:公眾有權知曉科學界在做什麼、做得好不好 2020-11-28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刻認識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徵
    深刻認識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徵 2021-01-14 11:23:0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醫學是人學 醫道重溫度
    我體會,人文的根本是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態度。人與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都終有一死;不同的是人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給人類社會和後人留下了什麼。理解了這一點,醫者會對醫學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會對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對的淡定。一周前,我的二姐去世了。她1961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是一位婦產科醫生。她勤奮工作幾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後。
  • 紅杉資本楊雲霞:對精準醫療依然樂觀
    2)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從認識基因(基因測序)、改造基因(基因編輯)到重建基因(基因合成)這一趨勢上在快速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能夠看到行業的成本在快速下降,更多的科學工具可以進入到臨床實踐中,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可能有機會看到與當前技術和模式很大不同的人類醫學模式。  2.
  • 精準醫療大趨勢下,護理人員能做些什麼?
    對於護理人員來說,應及時掌握精準醫療的進展,積極提高對新進展的認識。本文簡要介紹了精準醫療及其對患者和研究參與者的影響,以及護理人員在推動精準醫療發展上的作用。 個性化治療,讓更多患者受益 隨著過去十幾年基因組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個性化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在各類疾病,特別是腫瘤類疾病的應用日益廣泛。精準醫療就是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開展針對性或個性化的治療,以促進患者預後。
  • 醫療概念股有哪些?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綜投網(www.zt5.com)09月03日訊  精準醫療概念常見問題解答  精準醫療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是哪幾隻?  精準醫療概念股的龍頭股最有可能從以下幾個股票中誕生 千山藥機、新開源、華平股份。  精準醫療概念股今天的平均漲幅和市場人氣如何?  今日精準醫療概念股平均漲幅為0.40%,其中 姚記撲克漲幅最高,精準醫療概念目前市場關注度為 0.00。  精準醫療概念上市公司一共有多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