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轉基因、新冠疫情?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2020-12-02 科技導報

11月26日,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在北京召開,文化界和科技界人士共聚,探討科學和文化之間「流動的邊界」。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

第一個例子,是轉基因


「我們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

「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

而「反轉」派則言之鑿鑿,認為轉基因食品一定有害處,現在確實沒有證據,但是它就是有可能發生。

「這句話沒有辦法證偽。但是,科學一定是可證偽的。」韓啟德說,「所以,『反轉』人士的說法,並不科學。」


第二個例子,是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發生初期,陰謀論、人造病毒論一度也有市場。韓啟德感到不解:「拿得出任何證據嗎?科學是需要證據的。」

如今,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製,它需要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經過審批後才能正式上市。「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一直在問,究竟什麼身份才能獲得疫苗?這種說法,也不科學。」

早在2003年,韓啟德就在中央電視臺講過人類和傳染病鬥爭的歷史。他當時就總結說,人類從歷史中能學到的第一點,就是傳染病會長期存在。

「人是不可能和與我們共生的細菌、病毒等生物劃清界限的,也不可能脫離這些生物生存。」韓啟德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今天,仍然可以斷言,疫情遲早會過去,但因為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人始終面臨著傳染病的威脅。

「如果我們不調整人和自然的關係,這種威脅可能比以前更大,甚至可能發生比新冠肺炎更加嚴重的疫情。」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饒毅也在現場表示,病毒的分子很簡單,它一直在不斷變化。

病毒可能在一個地方發生突變,進入人體,但在這次突變之前,它已經在其他地方也發生了突變。人類很難幹涉自然界病毒的變化。

「糾結疾病在哪裡發生,認為要追究發源地人的責任,這是很愚蠢的。」饒毅說。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

韓啟德說,科技工作者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外,還有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韓啟德說,這個世界危機四伏,需要科學知識和理性思維。

「科學傳播已經不僅僅是科研的副產品,它正在成為一個時代的戰場。關係到未來人類的生存。我們科技工作者要有人文關懷,負起社會責任。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錢江晚報

作者: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轉基因、新冠疫情……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我們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
  •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院士說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2020-12-01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後疫情時代,人類要學會和自然界和諧相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如是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人耳熟能詳,但調查顯示,我國僅3.27%的國民科學素養合格,只相當於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疫情之下,各種謠言不時在網上流露出來引人深思:該如何讓科學走入人們的心中?如何才能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如國民的科學精神長期低下,下一次危機該如何應對?
  • 述評|如何看待關於轉基因的分歧與爭議?
    如何認識轉基因問題?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從科學精神的角度做了解讀。在2020第五屆騰雲峰會上,韓啟德院士以轉基因、新冠疫情為例,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引發媒體的廣泛關注。
  • 關注丨韓啟德院士: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第一個例子,是轉基因。「我們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
  • 如何做好科技史研究?韓啟德院士這樣說→
    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11月14日,中國科技史學會2020年度學術年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科院院士韓啟德致辭時,提了一個他最想和大家探討的問題:「要做有意義的研究」。圖片來源:中國科技史學會韓啟德說,科技史研究要按時間來建構,史料是基礎,文獻學乃至考古學是基本功,沒有豐富的史料,尤其是新發現的史料,要做出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是很難的。但是不能停留於此,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些史料揭示規律、明白道理,指導當今。
  • 韓啟德: 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
    作為到場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用了幾個例子,向在場觀眾做了一次深入淺出的科普。「我們中國的情況非常特殊,轉基因食物竟然引起這麼大的分歧和爭議。而且,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都說自己是科學的。」韓啟德說,其實,如果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和知識,這個問題就很好分辨。「挺轉」派指出,這麼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吃了轉基因食物有不良反應的案例,「挺轉」派也承認,可能在某些時刻、某種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反應,但現在並無發現。
  • 韓啟德:科學傳播關乎人類未來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他呼籲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應有使命擔當,「堅持科學精神,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成為這場關係人類命運之戰的中流砥柱。」
  • 韓啟德:公眾有權知曉科學界在做什麼、做得好不好
    2020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他呼籲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應有使命擔當,「堅持科學精神,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成為這場關係人類命運之戰的中流砥柱。」
  •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醫學的溫度》發布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
  • 中科院院士韓啟德出新書 關注「醫學的溫度」
    11月19日,「醫學的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該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所著,該書收錄了20篇文章,闡述了其對醫學本質、敘事醫學、精準醫學等系列專業議題的人文思考。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該書體現了醫者的人文精神,彰顯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表現了北大學者的社會責任感,是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 新冠病毒或在2019年夏天已在義大利傳播;王辰院士表示...
    新疆喀什疏附縣4地調整為低風險】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喀什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經喀什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究決定:11月15日0時起,將疏附縣蘭幹鎮、烏帕爾鎮、塔什米力克鄉、鐵日木鄉疫情風險等級由中風險調整為低風險。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家北裏海雄說,病毒溯源、尋找中間宿主、研究病毒進入人群的傳播途徑,對於徹底切斷病毒傳播,意義十分重大。《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表示,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家北裏海雄說,病毒溯源、尋找中間宿主、研究病毒進入人群的傳播途徑,對於徹底切斷病毒傳播,意義十分重大。《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表示,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
  • 頂尖「經濟大腦」這樣看待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不僅將公共衛生問題推到人們面前,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性經濟影響。【疫情好似一場真正的戰爭】「從某種程度說,新冠疫情就像真正戰爭一樣,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把疫情和真實戰爭做對比。
  •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醫學是人學 醫道重溫度
    原創 健康報 健康報開篇語11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所著的《醫學的溫度》新書發布會暨讀書分享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會上,韓啟德院士結合本書的寫作、出版背景和個人思考做了主題發言。
  • 陳薇院士團隊新冠疫苗獲得專利!
    近日,有一則激動人心的消息發布,陳薇帶領的疫苗研製團隊所研製的Ad5-nCoV新冠疫苗正式被國家授予專利。在轉基因小鼠上的研究顯示,該疫苗單次免疫14天後能夠明顯降低肺組織內部的病毒載量。最讓人激動的是,這種疫苗製備快速簡便,可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生產,用於應對突發疫情。該疫苗的專利申請是由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此次被授予專利權,標誌著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的誕生。
  • 沒想到,文科教授是這樣看待轉基因的
    沒想到,文科教授是這樣看待轉基因的。今天早上,偶爾在朋友圈搜索了關鍵詞「轉基因」,發現了中文系畢業的老K轉載過一篇舊文《無聊的轉基因爭論》,該文章於2014年發布。我看了看作者名稱,是湖南的塗建華教授,恰好我也認識他。
  • 九三學社第9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韓啟德連任主席
    會議期間舉行的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九三學社中央領導成員,韓啟德連任主席,陳抗甫、馮培恩、賀鏗、王志珍(女)、邵鴻、謝小軍、張桃林、賴明、馬大龍當選副主席。    韓啟德在致閉幕詞時說,在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這次大會開得民主、團結、務實、高效,充分貫徹了中共十七大精神,統一了認識,明確了方向。
  • 華媒:疫情之下 中國留英學生如何看待回國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英國僑報》微信公眾號「英僑說」報導,近日,英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增加,讓不少中國留學生感到擔憂。記者參訪了正在倫敦實習的Iris,正在利茲大學讀商科的Jiayi,和在謝菲爾德讀教育的Lili三位留學生,聊聊他們是如何看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選擇留守還是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