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緩和醫療應被納入基本醫療|緩和醫療藍皮書發布

2020-12-05 醫師報

融媒體記者 昕亞

2020年11月29日,由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京正式發布。

據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會長羅點點介紹,本書共由六章主報告,以及十三篇分報告組成,經由二十七位作者共同努力撰寫完成。內容涵蓋了緩和醫療在全球的發展、我國老年人的離世狀況、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的供需情況、緩和醫療發展的可能途徑以及來自臨床一線的實踐經驗和反思。

現代緩和醫療創建於20世紀60年代。短短50年,它在全世界,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有了相當成功的經驗。

在這些地方,緩和醫療納入了國家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進入了主流醫學的臨床實踐,在社會文化心理認同度不斷提升和法律、保險等系統配套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日益成為社會文明和現代化的標誌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它們各有特色的發展模式為後來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參考藍本。

中國需要緩和醫療的群體和人數

《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主報告顯示,2016年有1.84億人患老年慢病(穩健估計其中「共病」人數佔一半以上),老年死亡732 萬人需要緩和醫療(90%以上死於慢病)。

就緩和醫療對應的症狀而論,2015年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225.12萬人,2016年有7038 萬至1.8億個老年人有疼痛症狀。

2016年兒童緩和醫療相關主要疾病為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先天性心臟病、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傳染病、惡性腫瘤等,約佔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的76%。由此推出5歲以下兒童需要緩和醫療的人數為6.8萬至14萬人。

上海、北京和天津的癌症患者可獲較多鎮痛藥供給,癌症患者人均DDDs(臨床限定日劑量利用頻次)為33~44,即每位患者可獲33~44天的鎮痛治療,癌症臨終患者人均DDDs達83~112天,鎮痛治療滿90天的患者佔比為36%~49%;但是對應西北等地區,後者佔比不足10%;全國僅為14%。地區差異明顯!

對於癌痛患者,仍然是上海、北京和天津,人均DDDs為72~123,癌痛臨終者的人均DDDs能達119~189,患者治療90天佔比亦在80%以上,基本可達100%。相比之下,西北、西南和華北等地區後者不足1/4~1/3,全國平均水平約在1/3 左右。

推算2016年現患癌症總數約為1027萬,則癌症患者人均DDDs不足10天,治療中重度癌痛患者滿90天人數佔合計人數之比約佔1/3左右。

四城市和區域主要鎮痛藥供給分布比較,無論是年人均等效嗎啡量、年均每千人的DDDs,以及癌症或癌痛患者的人均DDDs,天津均居於高位,重慶市的癌症或癌痛患者的人均DDDs亦躍居與東北地區近似持平,高於沿海地區。除了天津人口數量在四城市中偏少外,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天津已有200多家持有印鑑卡的醫療機構,重慶約1000家持有印鑑卡的醫療機構,並在國內均率先推行電子印鑑卡,審批程序簡化,醫療機構可以直接網上申請、審批和採購國家管制的麻醉和第一類精神藥品。

中國緩和醫療發展仍面臨困境

全球安寧緩和醫療服務分為4個不同階段。《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主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躋身至第4a階段,與馬來西亞、紐西蘭、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及地區並列,但仍與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德國等第4b階段的國家存在一定的差異。

4a階段是指安寧緩和醫療服務與主流的醫療衛生服務提供開始進中國、紐西蘭等 25 個國家開始進行初步整合;在許多場所開始提供相當數量的服務;服務提供者及服務模式多元化;部分醫療工作者和社區提供安寧緩和醫療服務的意識有所提升;嗎啡和其他強鎮痛藥物的可獲得性提高;政策扶持安寧緩和醫療服務的供給還有一定局限;相當一部分組織開展持續性的專業教育培訓;全國性的安寧緩和醫療服務專業協會成立。

當然,即便如此,中國緩和醫療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困難。這項與人類發展指數水平密切相關的事業,沒有來自政策主導、藥物可及性、教育和培訓以及實施細則的全面配套,沒有合理的發展機制和以此為依託的財務安排,以中國的現狀,非常容易成為一股只有一過性潮頭的無源之水,尤其要防止在急切的大國情結和復興願景中,難以惠及那些最需要這種服務的大眾,反而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的局面。

在「制約我國緩和醫療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報告指出,在「公立醫院的現行激勵機制的影響」方面,存在扭曲的激勵機制、很強的財務自主權、薄弱的問責機制等問題。在「社會辦醫政策環境的限制」方面,存在民辦醫療機構逐利機制的作用明顯、民辦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難、稅收政策不一致、進入醫療服務市場困難等現狀。同時,還談到了基本醫療保障基金支付緩和醫療項目缺乏有效途徑。而在「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尚無開展緩和醫療的動力」方面,存在行政化特點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弱、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缺乏信任等情況。

全國安寧療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5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就「推進緩和醫療(安寧療護)發展」專題開展全國調研。2016年,全國政協召開了以「推進安寧療護工作」為主題的雙周座談會。在此次會議上,有建議提出根據國家發展水平和現有醫療支付體系,把安寧療護作為中國發展緩和醫療的切入口。短短數年時間,以安寧療護為啟動點的中國緩和醫療事業得到了政府、業界和社會的普遍響應。

2017年2月,全國安寧療護第一批試點工作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發展司啟動並從家庭發展角度推進。

據悉,經過一年半的建設,首批5個試點地區市、區、街道三級基本建立了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可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機構從35個增加到61個,安寧療護床位從412張增加到957張,執業醫生從96人增加到204人,執業護士從208人增加到449人,醫護人員數量比試點之初增加115%。同時,首批試點地區還積極探索,推動出臺了促進安寧療護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

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參加藍皮書發布會並對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做出了展望。他指出,為了進一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在我國的發展,最基本的是要對專業名詞的定義及應用範圍進行明確。此外,也要逐步建立、健全緩和醫療作為獨立專業學科的發展,以推動其在專業及學術層面的進步。在政策方面,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這不僅僅是對於生命、對於人權的尊重,也是相關醫保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同時,韓啟德院士也指出安寧緩和醫療的根本在於社會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因此面向社會的宣傳、教育也是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醫師報超能團##超能健康團#

相關焦點

  • 韓啟德: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李木元 實習記者 閆春旭)「緩和醫療以及安寧療護應被納入基本醫療,這不僅僅是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是相關醫保政策進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礎。」 11月29日,在《中國緩和醫療發展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本書榮譽主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
  • 《公共服務藍皮書》發布:抗癌藥降價成公共醫療年度最熱話題
    今天(1月23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8)》。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
  • 韓啟德:精準醫療 科技界必須有深刻認識
    6月19日,中國科協組織召開精準醫療座談會,探討在中國現有國情下,如何從各個領域理解和認識精準醫療,以及如何推動醫學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主持座談會。韓啟德表示,對於精準醫療,科技界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中國科協要組織專家針對精準醫療問題展開研討,集中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意見,從各個角度探討中國政府、科學家、企業、醫院應該怎麼做,並下大功夫匯總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
  • 全國範圍內至少60個城市落地城市定製醫療險專家認為 醫療保險新...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上海健康醫學院近日聯合發布《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2020)》(健康保險藍皮書),其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已有至少60個城市落地城市定製醫療險,合計已經惠及超過2600萬人,總保費收入超過10億元。
  • 五十二種疾病被納入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近日,根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醫保規〔2020〕4號),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制定並發布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準入標準(試行),通知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療保障局開始貫徹實行。
  • 湖南發布2021版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醫療機構製劑目錄
    近日,湖南印發2021版《湖南省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醫療機構製劑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布584 種醫療機構製劑的醫保支付標準、自付比例、限定使用醫院等信息,其中西藥96種,中成藥488種。《目錄》對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的醫療機構製劑在使用範圍、動態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
  • 社會體制藍皮書:建議國民生命健康相關指標納入政府考核評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社會體制藍皮書: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2020)》今天發布。藍皮書稱,當前的中國公共衛生治理面臨人口老齡化、人員頻繁流動等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和不足。對此,藍皮書建議,推動公共衛生建設和國民生命健康相關指標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和評估,同時加快制定《公共衛生法》《生物安全法》。
  •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50問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50問 來源:市政務公開辦 發布時間:2020-02-17 14:28 瀏覽次數: >寶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寶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一、哪些人群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 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
    在11月20日國新辦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醫保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還組織動員全國80多萬基層醫務人員全面摸清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籤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對貧困患者實行分類救治,實行「及時發現、精準救治、有效保障、動態監測」全過程管理,全面實現了對貧困人口的應治盡治、應籤盡籤、應保盡保,有效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累計分類救治1900多萬貧困患者。
  • 日本放寬醫療器械生產限制 著手修改藥事法
    點擊查看 日本相關法律中關於醫療器械的生產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國內企業一般很難達到要求,導致日本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為振興經濟,促進國內更多企業加入醫療器械產業,近日,日本政府放寬醫療機械生產限制。並在此基礎上,著手對藥事法進行修改。
  • 江蘇發布《意見》鼓勵用人單位建立補充醫療保險
    《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政府引導支持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重點解決參保人員個人負擔的住院和門診發生的大額醫療費用,將醫保目錄外的自費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形成與基本醫療保險的有效銜接。允許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歷年結餘資金留足一定額度後,可用於個人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也可為其參加省內基本醫療保險的配偶、父母、子女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
  • 醫療器械集採開了第一槍,樂普醫療、凱利泰們傷有多重?-虎嗅網
    圖2:醫療器械行業細分領域分類 來源:醫療器械藍皮書,招商銀行研究院目前,我國每臺手術支架使用數量約1.5枚,與國外基本處在同一水平。興業證券研報顯示,近5年國內心臟支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2年將超過250億元。其次,我國冠脈支架的國產替代率非常高。從市場格局來看,當前國產企業佔據冠脈支架約80%的市場,其他進口支架約佔20%。
  •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江門市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辦法​的...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用人單位及個人應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第九條 以城鄉居民身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財政補助相結合。第二十三條 各級財政補助資金應納入當地年度財政預算安排。基本醫療保險的預算按國家有關規定分別制定。按國家、省有關規定統計口徑分別對應進行基金統計。第二十四條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以地級市為統籌單位,統一組織並實施基金預決算。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統一管理、分帳核算、基金收繳和待遇給付分級負責、基金缺口分級負擔的市級統籌管理模式。
  • 倫琴醫療資訊:眼球細胞再生恢復視力、農村養老床位達194萬餘張
    ,那麼醫療未來會如何發展?每個醫療行為都將被監控  5.河南省藥監局官網接連發布幾起口罩召回公告,總計有197400個醫用口罩要召回,其中,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有132500個,醫用外科口罩11000個,醫用防護口罩53900個。
  • 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加劇看病貴
    當下,隨著慢性病和傳染病發病率的上升、普通人體檢意識的提高以及醫保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在不斷增大。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過去12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2001年的179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700億元,12年間增長了8.5倍。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微創醫療機器人獲30億融資;國家兒童區域醫療...
    來源:36氪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湧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 《南通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後評估報告
    《南通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後評估報告 來源: 備案審查處 發布時間:2020-12-29 字體:[ 大 中 小 ] 一、前言 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根據國家和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規定,按照《關於切實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併軌工作的意見
  •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將納入醫保政策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醫保確定  11月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官方網站公開《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支持符合規定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發展,對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實行公平的醫保支付政策。
  • 疫情阻擊戰,全國各省市環保措施匯總,醫療廢物,醫療廢水,汙水處理...
    六、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處理、汙染物排放信息發布工作。以設區的市為單位,統籌應急處置設施資源,建立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資源清單。規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活動,防止疾病傳染和環境汙染,及時發布應急處置信息。   《指南》提出了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技術路線。
  • 智慧醫療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智慧醫療技術運用實例
    智慧醫療通過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透徹的感知和度量,實現醫生、患者以及各醫療機構之間的高度協作,達到醫療信息的高度移動與共享,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本文首先介紹了智慧醫療的體系架構,其次闡述了智慧醫療的五大 關鍵技術及架構,最後介紹了智慧醫療技術運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