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寬醫療器械生產限制 著手修改藥事法

2020-12-03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日本相關法律中關於醫療器械的生產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國內企業一般很難達到要求,導致日本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為振興經濟,促進國內更多企業加入醫療器械產業,近日,日本政府放寬醫療機械生產限制。並在此基礎上,著手對藥事法進行修改。

據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為減輕國民醫療負擔,鼓勵國內企業加入醫療器械生產,1月30日,日本政府放寬了對醫療器械生產的限制。日本藥事法中關於醫療器械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國內企業很難加入,目前只能依靠海外進口。因此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安倍晉三政權基於促進經濟成長戰略,決定廢除相關限制,促進國內企業加入到醫療器械產業。

為此,日本政府召開了限制改革會議和產業競爭力會議,擬將在國會上提出緩和限制推進法。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還將著手對藥事法進行修改。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使用心臟起搏器和導管等醫療器械的人越來越多。而藥事法對醫療器械生產許可和認證有極其嚴格地限制,企業加入到醫療器械企業處於躊躇不前狀態。於是造成了約2.4兆日元日本市場,近半需要依賴進口。由於購入了高昂的海外產品,醫療費用負擔也相應增加。為此,日本政府考慮促進國內企業加入醫療器械產業,降低醫療費用。

另一方面,預計2017年世界醫療器械市場將是2007年的2倍,達到40兆日元規模。作為未來發展戰略,日本政府也將培植國內企業發展醫療出口產業。

關於具體的緩和限制政策,日本政府在藥事法中新加入醫療器械章節,對生產許可進行細分。研究只對器械生產進行簡化手續,對於銷售方面則沒有變動。政府將簡化通用技術醫療器械生產手續,導入配合醫療器械技術和性能等認證制度,使相關手續辦理更加快捷。

相關焦點

  • 日本政府將推進藥品及醫療器械國產化
    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8日透露,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政府基本敲定推進重要醫藥品和醫療器械國產化的方針。調查疫苗和治療藥、人工呼吸機等的供應鏈(零部件的採購及供應網),根據需要將其定為戰略物資並限制出口,還將強化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儲備。預計將寫入國家安全保障局經濟組匯總的經濟安全保障新戰略。
  • 家用醫療器械無需去日本搶購
    核心提示: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中國都是歐姆龍最重要的生產和研發基地。目前歐姆龍在大連有兩家工廠,是最大的血壓計生產基地,各種種類的血壓計都在這裡生產,每個月生產可達100萬臺,產品銷往全球各地。   近年來,隨著多個國家對中國遊客放寬籤證限制,境外遊變得愈加火爆。
  • 日本將藥品和醫療器械列入外資限制行業
    (觀察者網訊)共同社6月15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當天在修改後《外匯法》有關「限制外國投資者出資的行業」中分別增加了「對傳染病的醫藥品」及「高度管理醫療器械」相關製造業。新規將從7月15日起適用。 報導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外界對上述領域研發的關注高漲,並宣稱,此舉旨在防止先進技術外洩至海外。
  • 美日歐進口醫療器械代理人管理模式一瞥
    原標題:美日歐進口醫療器械代理人管理模式一瞥□ 魏俊璟 李青雲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境外生產的醫療器械如需在我國境內流通、使用,需要通過進口醫療器械代理人在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備案或註冊。日本MAH和DMAH制度日本在《藥事法》及藥品醫療器械相關法令中,規定了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和指定上市許可持有人(DMAH)制度。
  • 日本藥事監管一瞥---PMDA的由來和職能
    根據日本藥事法相關規定厚生勞動大臣可將審查工作委託給PMDA進行;醫藥品和醫療器械作為製造銷售業者在沒有厚生勞動大臣的批准下不能進行生產和銷售的。所以說厚生勞動省負責行政審批和制定法律法規,而PMDA的一個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技術審評。
  • 日本醫療器械行業強在哪裡,差距的背後是什麼?|鈦媒體行研
    這套分類標準被稱為「藥事法分類標準(JMDN)」。同時,日本、美國、歐洲、澳洲和加拿大五個地區共同組成了「國際醫療器械標準聯合會」(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組織在2003年12月根據醫療器械風險的大小提出了一套分類標準。這套分類標準被稱為「國際標準(GMDN)」。
  • 淺談日本藥品審批審評制度和市場準入機制
    本文就日本的藥品審批審評制度和藥品如何進入日本市場進行了一些論述。厚生勞動省與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日本分管藥物上市審批的部門是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MHLW)。由厚生勞動部長領導,下設副部長、政務官、部長助理、秘書長、委員、醫療技術監督幾個職務。
  • 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產業或部分轉移 201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和海嘯對密集分布在日本東部沿海地區的醫療器械產業造成了嚴重打擊。據悉,以生產血管內超聲造影器械產品及先進牙科器械產品為主的日本Volcano公司,其產量因此下降了30%~40%;生產人造心臟瓣膜的在日美資企業EdwardLifescience公司,其產量下降了17%~19%。
  • 稻田按摩椅獲得日本醫療器械認證揭秘
    「全面質量管理」「精益生產」「工匠精神」等是日本企業的重要標籤。一直以來,日本被視為世界上質量管理最嚴苛的國家之一。在涉及身心健康的按摩椅領域更是如此,按摩椅列入醫療器械認證審評就是明證。由日本厚生勞務省審批的醫療器械認證被國際視為要求最高、審評最嚴苛的認證之一。
  • 日本醫療器械MAH制度的核心是什麼?帶您了解
    日本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以下簡稱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分為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和指定上市許可持有人(DMAH)。 日本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核心是構建確保產品質量的「鐵三角」:總經理、上市後安全負責人和質量保證負責人。一般醫療器械(Ⅰ類)可由一人作為MAH履行三人所有義務。受控醫療器械(Ⅱ類)必須有兩人作為MAH承擔三人義務(其中一人可承擔兩人義務)。高度受控醫療器械(Ⅲ類、Ⅳ類)必須三人各自履行義務。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防止先進技術外洩,日本將醫療...
    日本將藥品和醫療器械列入外資限制行業旨在防止先進技術外洩近日,日本財務省在修訂版《外匯法》中限制外國投資者出資的行業中分別追加了「對傳染病的醫藥品」及「高度管理醫療器械」相關製造業。九江市醫療器械「清網」行動啟動近日,九江市在全市範圍內部署開展為期6個月的醫療器械「清網」行動。此次行動重點查處醫療器械網絡銷售企業「線下」未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或者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線上」未辦理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備案;超出經營範圍銷售醫療器械以及未按照規定貯存和運輸醫療器械等行為。
  • 日本腹肌貼涉及藥事法。。該改什麼品名
    日本腹肌貼涉及藥事法。。該改什麼品名  腹肌貼,帶健腹儀的,貨代突然講涉及藥事法,要有厚生省的認證,不然就是改品名,衝貨出去,但是可以改成什麼品名...
  • 27批次醫療器械不合格 涉及2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臺)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涉及美國賽諾秀公司、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醫療器械企業產品。吉林弗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淑蘭金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市德美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長東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新鄉市榮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宇安醫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6批次手術衣產品不合格,涉及脹破強力-幹態(產品關鍵區域)、脹破強力-溼態(產品關鍵區域)、斷裂強力-幹態(產品關鍵區域)、斷裂強力-溼態(產品關鍵區域)、抗滲水性(產品非關鍵區域)不符合標準規定
  • 日本治理和監管藥品市場的法律制度 值得借鑑
    日本的藥品市場比較規範,主要是因為有一套嚴格的治理和監管藥品市場的法律制度。藥品的製造、銷售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完全按法律規定辦事,違法必究,從而保證藥品市場安全有序。  在日本,藥品管理法律法規主要分為三類:由日本議會批准通過的稱法律;由日本政府內閣批准通過的稱政令或法令;由厚生省大臣批准通過的稱告示或省令。
  • 日本內閣再生醫學法案出爐 稱將加快利用iPS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共同社5月24日報導,日本內閣會議24日通過了《藥事法》以及《再生醫學安全性保障法》兩項法案的修正草案,草案中新加入了有關「儘快開始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 cells)」的內容。日本內閣將於近期向國會提交以上兩項修正草案。
  • 日本將藥品和醫療器械列入外資限制行業,旨在防止先進技術外洩
    共同社消息,日本財務省15日在修訂版《外匯法》中限制外國投資者出資的行業中分別追加了「對傳染病的醫藥品」及「高度管理醫療器械」相關製造業。新規將從7月15日起適用。由於新冠疫情擴大,對上述領域研發的關注高漲,此舉旨在防止先進技術洩露至海外。
  • 日本醫療器械行業深度研究之一:整體篇
    我們歷史上已經做過類似分析,為了推進研究深度,我此次特對日本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進行深度回顧和分析,採用以史為鑑、跨市場比較的方法,尋找醫療器械行業更多的邏輯。日本醫療器械市場60年回顧:從快速發展到高度成熟,日本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可以分為區別較明顯的兩個時期:70、80年代,以及90年代和21世紀。
  • 日本電器巨頭紛紛積極拓展醫療器械市場
    據共同社3月24日電報導,日立製作所等日本國內的電器業巨頭正在積極發展醫療器械業務。與常規的家電行業不同,醫療器械業務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累積,絕非僅靠成本高低即可決定勝負。目前日本廠商在這一領域優勢地位明顯,各公司紛紛致力於積極滿足國內外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據共同社3月24日電報導,日立製作所等日本國內的電器業巨頭正在積極發展醫療器械業務。與常規的家電行業不同,醫療器械業務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累積,絕非僅靠成本高低即可決定勝負。
  • 日本政府首次批准機器人為醫療器械
    原標題:日本政府首次批准機器人為醫療器械  新華網東京11月25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厚生勞動省25日正式批准將「機器人服」和「醫療用混合型輔助肢」(HAL)列為醫療器械在日本國內銷售,用於改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肌肉萎縮症等疾病患者的步行機能。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啟明醫療布局全球創新醫療器械...
    近日,福建省藥監局為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頒發福建省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後第一張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廈門納龍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註冊證、貝萊勝電子受託生產的數字式心電圖機,由此成為福建省首個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試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