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3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8)》。藍皮書指出,在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抗癌藥降價成為年度最熱話題。
報告參考騰訊指數社會熱點輿情數據,歸納總結出2018年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公眾最為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採用輿情大數據分析方法對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社保、個稅等公共服務領域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藍皮書提到,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及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大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等難題。在此背景下,抗癌藥價格下調、進口抗癌藥零關稅、進口抗癌藥納入醫保等好消息頻頻見諸報端,加之電影《我不是藥神》公映,再度引發輿論聚焦醫療改革舉措、抗癌藥價格下調等話題。
課題組表示,輿論對政府抗癌藥物藥價談判、納入醫保、規範藥品流通等一系列舉措表示肯定,同時希望進一步加大抗癌藥的降價力度、增加納入醫保的抗癌藥種類、規範抗癌藥的供應鏈渠道、確保抗癌藥的供應數量。
騰訊指數大數據分析顯示,在抗癌藥降價這一話題中,輿論表現以中性情感傾向為主,佔比約為50%,集中體現為期待相關政策完善並落實、期待加強抗癌藥的臨床試驗等;正面情感佔比約為33%,主要體現為對抗癌藥物降價政策積極點讚,認為該政策利民惠民,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負面情感佔比約為17%,主要是擔心抗癌藥降價難以落實到位。
統計周期內,涉多省下調抗癌藥價格相關話題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課題組分析媒體報導與網民跟帖評論發現,「抗癌藥」「0關稅」「降價」「假藥」等成為輿論討論高頻詞,反映出公眾期待儘快完善並落實相關政策,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
課題組建議,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進入國內市場後,還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加強監管,讓患者真正得到實惠。政府部門利用政策調控手段加強國內藥廠創新能力,提高仿製藥生產水平。
此外,公共應急管理、公共教育資源、收入分配調節、社會保障和就業、公共服務管理、公共住房、生態建設、公共運輸公共場所管理領域的熱點問題分別是公共安全、教育公平、稅收制度改革、全額社保、機構調整、住房保障、環境保護、通勤問題、高鐵霸座現象。
(註:藍皮書觀點僅代表課題組,不得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名義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