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關係的概念
英國公共關係協會(IPR)關於公共關係的定義為:「公共關係實踐致力於有計劃地、持久地建立和維持一個組織及其公眾之間的良好願望和相互理解。」
美國公共關係協會(PRSA)關於公共關係的定義為:「公共關係是一個組織為獲取公眾之信任與好感,藉以迎合公眾之興趣而調整其政策與服務的一種持續工作;公共關係是一種專業技術,這種技術在於激發公眾對一個組織的了解並產生信任。」
國際公共關係協會(IPRA)關於公共關係的定義為:「公共關係實踐就是分析趨勢,預測趨勢,為組織領導提供決策諮詢,執行既有利於公眾的行動計劃的一種藝術和社會科學。」
一般而言,公共關係活動是指社會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非政府機構等)用傳播手段使自己或他人與公眾之間形成雙向交流,使雙方達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適應的管理活動;當這種管理活動職業化,並為社會組織帶來某種利益或滿足感時,公共關係服務便產生了。
二、公共關係的發展歷史
公共關係行業起源於美國18世紀政治宣傳,發展於發達的現代商品經濟時期,20世紀初公共關係行業逐漸形成。1927年,世界第一家公共關係公司---偉達公共關係公司成立;截至1937年,美國已有250多家公共關係公司,5,000多名公共關係從業人員;1955年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在倫敦成立;1960年,美國公共關係從業人員已達10萬人,公共關係公司超過1,350家,而且美國前100強公司中已有75%的公司設立了公共關係部;截至2005年,美國公共關係從業人員已超過20萬。至此,國際公共關係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成熟行業。 根據The Holmes Report 報告 ,2014年國際公共關係行業總體規模達到135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7%。
公共關係在世界各國的發展都極其迅速,尤其值得借鑑的是日本公關行業的發展。日本的公共關係發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主要由進駐日本的美軍傳入。1957,日本興起了海外公關熱,成立了日本最大的國際公共關係公司,而至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各類公關公司已達1000餘家,並且國內較大的企業基本都設立了公關部。甚至有學者認為公共關係在日本戰後的經濟迅速發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松下、索尼、佳能、任天堂等全球著名品牌,公共關係在其發展道路上均起到了關鍵作用。
我國公關行業的發展歷程只有20多年,企業對品牌的傳播和維護是伴隨企業的不斷成長而產生的。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在境內設立經營機構的外資企業分別成立了專門的公共關係部門,負責與公司運營直接相關的各類公關事務,由此開啟了國內的公共關係服務業。1985年全球著名公關公司博雅公關與中國新華社下屬的中國新聞發展公司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公共關係管理公司-中國環球公共關係公司。1987年中國組織成立了公共關係協會;1991年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成立,標誌著中國公共關係行業協會以及自律組織的建立。此後,關於行業內的從業人員的職業規範、道德準則逐步形成,使中國的公共關係服務業走上了正規化的發展道路。
在2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公共關係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除眾多大型企業均設立了專門的公關部門和團隊外,專業化的內資公共關係服務機構也大量地陸續湧現。此外隨著公共關係概念的廣泛傳播,其在國內也成為了一類專門的社會科學,列為高等學校的專業課程,培養了大批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三、公共關係行業的發展現狀
1、公關行業增長迅猛,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速度,市場空間巨大
雖然公共關係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但公共關係市場發展迅速,公共關係已經滲透到我國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過短短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共關係行業已初具規模,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營業收入逐年增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發布的《中國公共關係業2014年度行業調查報 告》估算,2014年中國公共關係行業整個市場的年營業額規模約為38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11.5%左右,過去15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97%,快於GDP增長率。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逐步落地,各項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產業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社會對公共關係需求的不斷增加,公關行業服務領域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公關公司和從業人員施展才華的機會越來越多,行業發展的機遇將更多,我國公共關係行業的市場空間依然廣闊。
註:GDP數據來源於Wind資訊,未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公共關係行業數據來源於2014年行業年度報告
2、服務模式日趨成熟、新型服務方式不斷得到開發
從業務類型構成來看,根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對具有代表性的35家公共關係服務公司的調查,35家公司中,4家以顧問諮詢為主(11%),11家以傳播代理和媒體執行為主(31%),8家以活動代理為主(23%),10家以網絡公關為主(29%),上述數據表明網絡公關已經逐步成為公關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傳統的公關業務在逐漸減少。
從業務潛力市場構成來看,根據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對具有代表性的35家公共關係服務公司的調查,在新的服務手段應用進展方面,21家(60%)開展事件營銷業務,7家(20%)開展娛樂營銷業務,4家(11%)開展體育營銷業務,22家(63%)開展網絡公關業務,13家(37%)開展危機管理業務,5家(14%)開展議題管理,9家(26%)開展政府關係業務,8家(23%)開展CSR項目,3家(9%)開展城市營銷業務,2家(6%)其他業務。
3、汽車行業佔公共關係市場最大份額,新領域不斷湧現
中國公共關係業2014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度中國公共關係服務市場的前四位為汽車、醫療保健、快速消費品及通訊行業,市場份額分別為26.90%、14.10%、10.00%、7.70%;醫療保健和通訊行業與往年相比,在2014年度位列服務市場前四位;製造業和房地產與往年相比有小幅下降,分別由7.5%、和6.9%下降到4.8%和4.4%。醫療保健、通訊、網際網路等其他行業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2014年度中國公共關係服務市場中,汽車行業市場份額迅速增長,佔據整個行業市場份額的1/4;除此之外,其他服務範圍越來越廣,且業務分布較為均衡。
四、影響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因素
1、公關行業數位化、網際網路化
自上世紀80年代公關行業步入中國以來,中國的公關行業歷經了從起步到不斷發展、繁榮的過程,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播環境的巨大變化,公共關係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公關業務增速放緩,數位化傳播、新媒體營銷等新興公關業務發展迅猛。傳統公關利用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介作為渠道,但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徹底轉變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從微博、微信等微營銷模式的風靡,到APP 在移動客戶端的應用,新技術的每一個改變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傳統公關行業的操作習慣甚至思考模式。傳統公關活動供應商必須緊隨產業環境的變化,在業務模式、管理方式、新媒體應用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創新,把網際網路思維融入企業經營戰略,根據自身特點與資源優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
國內公共關係市場未來將呈現一線城市帶動二、三線城市發展的態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 個主要市場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上海市場和成都市場的發展速度將超過全國平均數;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二、三線城市經濟的發展,主要客戶將會把更多的公共關係支出投向二、三線城市,公共關係公司也將在這些地區大量湧現出來。
3、產業政策大力支持
2009年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提出,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堅持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與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發展服務業與擴大國內需求、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相結合。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城鎮化相結合。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強化服務產業支撐,增強服務功能,在城鎮化進程中完善服務體系,提升城鎮宜居宜業水平。提高服務業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超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到2015年底,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成為第三產業中比重最高的產業。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