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齡化藍皮書》發布 五個維度看重慶健康老齡化發展

2021-01-15 上遊新聞

重慶日報消息,《健康老齡化藍皮書: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由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研究院發布。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研究院是全國第一批「國家老齡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已連續3年發布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

報告選取全國38個大中城市作為研究考察對象,基於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評估體系。以此為契機,重慶也獲得了難得的一次以第三方客觀視野和專業視角,審視重慶養老水平、養老現狀與養老位置的寶貴機會。

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藍皮書》課題組組長、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教授楊一帆,以期為讀者帶去一個新視角下的重慶養老。

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健康老齡化水平名列25位已是不易

38個大中城市,38個代表了我國較高養老環境和水平的城市樣本,《藍皮書》按照科學專業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分類比較。

居於西部的重慶市健康老齡化水平總得分,居於這38個大中城市的第25位。

與以往採取直觀的感性認知或以某一方面為指標衡量城市養老整體水平不同,《藍皮書》構建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評估體系。

該體系從「健康醫療」「人居環境」「交通出行」「社會公平與社會參與」和「經濟金融」五大維度,並採取公開權威數據,對這38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發展水平進行系統分析。

「重慶作為西部地區,本身老齡化發展速度就呈現不斷加速態勢,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市情,能夠取得這樣的排名,側面反映了重慶在應對老齡化之路上所做的不懈努力。」楊一帆教授表示。

楊一帆介紹,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明顯呈現東部放緩、中西部不斷加快的態勢,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城鎮化進程相伴隨,農村老齡化程度深,超前於城鎮。重慶作為西部主要大中城市之一,面臨的老齡化壓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據相關研究,到2053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4.87億,佔總人口比重34.8%,老年撫養比將達到70.8%、社會撫養比將達到103%。

到達這樣的峰值,就意味著屆時我國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承擔扶(撫)養71個老人和32個少年兒童的沉重壓力。

「人居環境」和「交通出行」維度上高於均值

重慶健康老齡化優勢和劣勢都較為明顯

按照五大維度比較,重慶在「人居環境」和「交通出行」維度上高於均值,在「健康醫療」「社會公平與社會參與」和「經濟金融」維度上低於均值。

數據總顯枯燥,楊一帆解釋,就健康老齡化水平而言,即便是排名第一的珠海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宜居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珠海已連續3年位居第一,但總得分也並不高,為61.49分。

「這說明我國各大中城市在健康老齡化發展層面仍需進一步加強建設。」楊一帆說。

楊一帆舉例,包括重慶在內的全國各省市都已組建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劃轉到衛健委。但是從其職能來看,仍在五個領域存在不足:

對生命全周期的視角和立足全人群的理念關注不夠,往往將「健康老齡化」簡單地理解為提高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

數十個部門組成的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作用發揮不明顯,部門間政策、行動的協調性不夠,大老齡工作格局亟待加強。

基本概念不清晰,如「健康產業」「醫養結合」「老年長期照護」等界定不清晰,這導致各政府部門包括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執行標準參差不齊。

忽視老年人的主體性發揮,僅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缺乏對老年人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視。

健康老齡化建設的資源短板明顯,老年群體健康服務機會不均等,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和階層差異大。

「重慶在健康老齡化水平的各考察維度上,優勢和劣勢都較為明顯。」《藍皮書》課題組表示。

從第35名到第7名

重慶老年人健康醫療呈跨越式發展

在這場全國健康老齡化大PK中,重慶還以一項特殊的成績被課題組列為重點研究和闡述對象。

在綜合了8個一級指標得分後,重慶在各城市健康醫療總得分與排名中,以57.04分的總分,排名全國第7。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10的城市中,僅有重慶、昆明、成都三座西部城市入選。重慶從2017年的35名躍升至2019年的第7名。

《報告》指出,拉長時間段觀察,重慶城鎮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每萬人擁有醫院數,以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指標,均出現大幅度增長。

重慶老年醫療現狀

政府醫療投入大,居民健康意識弱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健康醫療作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核心要素,重慶即便是在38個大中城市中,也居於非常領先的位置。

《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健康醫療發展報告》對38個樣本城市的人均醫療支出、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等8個一級指標,進行了綜合評分和排名。

此外,課題組還綜合分析了這些城市在2015年、2017年、2019年的健康醫療維度指標變化情況,因此具有客觀性和趨勢性。

在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得分與排名中,重慶以11.64的分數,高居38個城市中的第2位。

「醫療衛生支出佔GDP的比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城市政府對該城市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視程度。」課題組表示,這個比重越高,則說明政府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越多。

另一個關鍵指標「每萬人擁有醫院數」排名,重慶也以全國第2的成績,佐證了重慶政府層面在醫療衛生領域所做的努力。

儘管課題組認為,眾多中西部城市存在著人口外流因素,導致每萬人擁有醫院數指標得分相對較高,但考慮到重慶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3400萬人口,這項關鍵指標的全國第2名,依舊含金量十足。

但與重慶政府層面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高度重視相比,重慶居民的整體健康意識,卻顯得很不夠。

城鎮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排名中,重慶排在了第29位。在這一指標排行中,排名靠前的大多都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排名靠後的多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這意味著包括重慶在內的地方政府,應在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服務財政投入的同時,引導居民開展自我健康管理,主動投資個人健康,轉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提振內需、搞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需要。」課題組坦言。

重慶人居環境發展指標穩步提升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有待提高

城市人居環境是社會老齡化的重要載體,為此課題組也發布了《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人居環境發展報告》,以空氣優良率等9個一級指標作為評價基礎得出綜合評分和排名。

重慶在「人居環境」維度上,綜合排名全國第13名。在9個一級指標上,重慶在「城市區環境噪聲等級」和「道路交通等效聲級」指標躋身全國前10。但是,在「每萬人擁有綠地面積」指標上,重慶僅僅名列第28位;在「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指標上,重慶名列第22位。

儘管重慶有些指標不太理想,但近年來在城市人居環境發展上一直在穩步前進。城市人居環境排名也從2015年的排名第18,前進到了2019年的第13。

「適老化交通」需要打造慢行系統

改造公交系統有三點建議

在城市老年人人居環境中,城市交通狀況和居民出行條件深刻影響著城市老年人的發展機會,課題組因此專門在《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交通出行發展報告》中,從38個大中城市的交通出行角度進行了量化分析。

課題組建議,重慶交通地理條件的改善,要從規劃、從組織、從細節等角度下「繡花針」功夫,更加考慮人性化,尤其是兒童、老人、殘疾人等脆弱群體,構建全齡友好包容的人民城市。

課題組研究顯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為公共運輸(公交)和慢行(步行),因此應通過優化、改進公共運輸和慢行系統,投入新要素,以構建老齡友好型交通系統。

在老年人的中短距離出行中,主要出行方式是慢性(步行),因此構建好年齡友好的慢行交通系統非常重要。

而構建一個好的慢行交通系統需要做到三點:

增加慢行交通道路的面積,優化慢行交通道路的分布和規劃,擴大慢行交通道路的輻射範圍和提升慢行交通道路的使用效率。

加強慢行交通道路的服務性,通過設立休憩點、服務站和提高道路綠化程度等措施,提高老年人出行舒適度。

提高道路安全性,通過控制機動車速度,設立「老年人安全區」、增加安全防護設施等手段,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

至於公交更是老年人出行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對老年人友好的公交系統也需要注意三點:

合理規劃公交站點的分部,增加城市公交車的數量,構建輻射範圍廣、服務可及性高的公交網絡。

公交上加裝老年人專座、對候車廳進行適老化改造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乘坐公交的難度,提高老年人出行舒適性。

對交通信息系統進行適老化改造,通過智能線路規劃、高峰提示、乘車信息平臺適老化改造等措施,提高老年人出行的便捷性。

資料來源:《健康老齡化藍皮書: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2019-2020)》

重慶日報記者 陳波 黃嬰

原標題:《健康老齡化藍皮書》發布,本報記者專訪課題組專家——五個維度看重慶健康老齡化發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介紹
    《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指出——我國發展大健康產業具有時代意義  2018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了《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2018)》。
  • 社會體制藍皮書:建議國民生命健康相關指標納入政府考核評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社會體制藍皮書: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2020)》今天發布。藍皮書稱,當前的中國公共衛生治理面臨人口老齡化、人員頻繁流動等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和不足。對此,藍皮書建議,推動公共衛生建設和國民生命健康相關指標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和評估,同時加快制定《公共衛生法》《生物安全法》。
  • 特膳與老年營養新理念,倡導健康老齡化
    由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健康研究會與博華展覽共同舉辦的「2020特殊膳食營養與健康高峰論壇暨老年營養健康論壇」於11月2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順利舉辦。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與會分享交流,帶來關於法規、輿情、趨勢、研究成果和科普等多方面的內容,解讀特膳與老年營養的概念,倡導健康老齡化。
  • 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 人口老齡化帶來發展機遇
    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新醫改方案和「健康中國2020」的健康發展戰略,將「健康強國」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政策層面的利好將極大地鼓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健康中國2030戰略」又對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服務能力,健康體系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為實現全民健康而努力。
  • 問策上海2025|「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特徵及政策應對
    預計到「十四五」期末的2025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將增加到40%,而同期全國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約為20%和14%。上海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迫切。一、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徵上海老齡化與全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今天,本文與您一同學習相關重要論述。
  • 中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 用網際網路思維應對「銀色挑戰」
    新華社發  【聊健康】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年的10月25日是重陽節,值此之際,除了問候長輩、表達孝道,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之外,也要直面老齡化社會帶來的諸多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銀髮族」的陣容越來越龐大。
  • 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應對
    日前,聯合國人口司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簡稱WPP2019),對未來世界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了新一輪的展望。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2.49億人,佔總人口比重達到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1.67億人,佔比達到11.9%。
  •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夏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一、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對「十四五」和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 科技部發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國科發資2019〕45號)等文件要求,現將「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見附件)向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聯繫方式:sfs_swyyc@most.cn附件:「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2019年9月30日附件「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本專項的總體目標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 關於徵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的啟事
    為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推進京津冀協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廣泛共識,北京市老齡辦、天津市老齡辦、河北省老齡辦聯合組織開展「科學籌劃『十四五』,積極應對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徵集活動。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盤古智庫作為一個充滿家國情懷的智庫,在疫情形勢轉好、國家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由我帶領展開了歷時六個月,覆蓋十五個省市超過四十個地市,總計五萬裡的七次基層大調研。在「五萬裡」調研中,我們發現,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的衝擊確實十分巨大。但是我認為這次疫情其實像是一隻「黑天鵝」,它是突發的、無法預測的。
  • 亞太老齡化社會的抗衰老醫學學術地圖怎麼畫?
    而亞太及我國的老齡化趨勢也正愈演愈烈。  人口老齡化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趨勢之一,如何應對也成為最嚴峻的課題。12月13日,由(臺灣)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主辦,臺北市政府擔任指導機構的《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立大會暨2020年度融合醫療論壇》上,來自政府、學術 、投資、媒體的各界人士展開多方探討。
  • 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未來中國老齡化速度會以較高斜率上升,「十四五」期間中國或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30年之後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或超過20%,屆時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養老和退休保障體系負擔加重,財政補貼金額不斷上升,養老金短缺將成為政府面臨的最棘手問題。
  • 博鰲論壇:人口老齡化可成社會淨優勢,但必須多方合作
    而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其次,必須要尊重老齡人,有針對性的為老齡人制定一些基礎設施,還有交通工具,在社會中都要考慮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應對老齡化的社會;數據方面,必須很好的監測並了解老齡人的需求,也要了解他們的現狀,從而得知需要什麼樣的數據,如何去應用這些數據。「具備了正確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務,人口老齡化可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新機遇。」陳馮富珍此前曾如此論斷過。
  • 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定7重點 重視老齡化對策
    需要多少糧食……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就要回答這些問題。據人民日報報導,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基本確定,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的研究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數量問題。對未來10—50年的中長期人口數量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預測。  ———人口素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