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老齡化社會的抗衰老醫學學術地圖怎麼畫?

2021-01-10 今報網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齡在65歲(16%)以上,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為11人(9%);到2050年,在歐洲和北美,每4人中就有1人年齡在65歲或以上。2018年,全球65歲或以上人口史無前例地超過了5歲以下人口數量。此外,預計80歲或以上人口將增長兩倍,從2019年的1.43億增至2050年的4.26億。而亞太及我國的老齡化趨勢也正愈演愈烈。

  人口老齡化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趨勢之一,如何應對也成為最嚴峻的課題。12月13日,由(臺灣)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主辦,臺北市政府擔任指導機構的《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立大會暨2020年度融合醫療論壇》上,來自政府、學術 、投資、媒體的各界人士展開多方探討。

  此次論壇從精準和抗老化兩大醫學研究趨勢入手,從產業和專業兩個維度去解析精準抗老化醫學,分享了精準抗老化產業的前沿分析和趨勢判斷,共同描繪未來亞太「抗衰老醫學學術地圖」。

  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2020年度融合醫療論壇現場

  嘉賓分享了什麼?

  論壇當天,包括臺北市長柯文哲教授,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理事長吳光雄醫師、副理事長王輝明教授和吳仲根醫師、教育總監李英雄教授,以及敏盛醫療集團董事長楊弘仁、臨床科學家Habib Torfi和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教授等出席,共同深入探討以人為中心的健康老化策略。

  演講嘉賓合影

  臺灣老齡化現狀及應對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 :目前臺灣人口急速變化的問題已產生社會經濟問題;亟需臺灣精準醫療學者專家、產業醫生共同合作。

  據介紹,臺灣人口結構正在快速高齡化,臺灣2020年超高齡(85歲以上)人口佔老人人口10.3%,臺北市11.87%,2070年預計增長至27.4%。臺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臺灣正致力於通過成立臺北高齡健康前瞻中心,搭建衛政體系(醫療院所),社政體系,教育體系(教育局,學校,社區大學),體育體系(體育局、運動中心等),民政體系(活動中心)和其他民間單位,提供完整服務,降低失能比例,應對高齡化問題。

  精準抗衰老學術及產業展望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教研執行長李英雄教授在《精準抗老化:抗衰老產業展望》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精準不是從一個器官,而是從一個生物整體來看,才能落實精準醫學。

  李英雄教授表示,在1997年文獻的定義中,老化是一個生物過程,從生物觀點來看,人是演化過程中的意外產物,老化則是演化過程中的不幸產物。十年前,大家都認為老化過程是必定的、無法改變的,但近十年來,從酵母菌到靈長類的老化研究很多,並陸續發現可以推遲、停止或是逆轉老化的方式方法。 李英雄強調,但這些長壽研究的目標並不是要讓人活得更久,重點是在於要活得更健康,因此,延長健康壽命、壓縮發病率就是抗衰老產業最主要目標。

  「據數據統計,人類預期壽命提升5年,健康餘命提升4.6年,代表有0.4年都是在生病,而人在晚年發病率約有20%,有80%的人其健康照護費用都花在晚年,抗老化醫學將是未來最大的一個產業。」

  李英雄教授演講現場

  他認為精準抗衰老產業不能各自為政,必須協同發展,三級產業是販賣產品、二級產業是創立品牌、一級產業可制定規範,希望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為制定規範的一級學術性產業。

  學會理事長吳光雄表示,隨著人口已進入顯著老齡化的時代,人們對長壽的追求可以說達到前所未有的需求,其中追求健康和減輕痛苦更是當務之急。所以建立臺灣生技抗衰老醫學的標準,搭建國際化交流學術平臺, 這正是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立的初衷。

  吳光雄理事長(中)發言現場

  「臺灣的醫師素質高、專家水平知名,但臺灣在精準醫學領域能否持續領先,需要我輩的繼續努力。希望透過學會作為交流平臺,運用臺灣的生技產業知識、人才,建立預防、保健、治療、照護一系列精準抗衰老的知識規範,有望創造世界級水平的精準健康產業。」

  吳光雄表示,學會首先倡導精準的診斷手段,即並非傳統的單一診斷,而是以個人化量身精準診斷,例如鼓勵醫師基於基因體不穩定、蛋白環境喪失、幹細胞衰竭、細胞衰老、線粒體機能不良及營養失調等多重角度做精準診斷。

  「未來,我們的精準抗衰老學術及產業地圖,很可能是:首先以個人化醫學視角,能精準診斷出每個人衰老的主要原因,然後融合國際化的產、經、學佼佼者力量,進行融合醫療創新,為老齡化社會提供精準的抗老化醫療服務體系。」

  兩岸大健康抗老化領域見聞及趨勢判斷

  論壇的最後,針對近年來兩岸大健康產業融合的諸多事實,學會副理事長吳仲根醫師從這一特別角度,做了針對性的主題分享:《青春崛起:大健康領域上中下遊投資火力不斷增強》,他從近幾年的兩岸投資案例見聞,分析問題所在並展望破局之道。

 

  吳仲根副理事長演講現場

  在詳細介紹了他所見聞及參與的兩岸大健康融合案例後,吳仲根分析指出,大健康產業的上中下遊產業鏈條,包括T(醫學醫療)、B(商業模式)、O(運營服務)、M(市場行銷),只有回歸醫療本質,學術界和產業界融合共生,共同描繪學術產業地圖,才是破局之道。

  關於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

  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 Asia-Pacific Society of Precision Anti-Aging Medicine ( APPAM)是基於抗老化醫學(Anti-aging Medicine)並以此為主要研究方向,由多位數十年專注於老化醫學以及精準醫療的臨床抗老化醫師/醫學院主任醫師級教授,聯合發起的醫學學會組織。學會以推動亞太預防、再生與抗老化醫學交流與臨床合作為宗旨,通過舉辦學術會議,開展醫師培訓和交流,推動亞太區抗老化行業的發展,促進全球抗老化保健科研成果的轉化。

  作為一個產經學的國際醫學組織平臺,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將致力於共同改變臺灣精準老化醫學服務的運作結構,建立新的精準老化醫學生態圈,為專家和行業領導者搭建分享學術成果和經驗交流的國際化平臺,加速精準醫療的行業發展。

  未來,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將開展兩岸更多精準抗衰交流學術活動,《新醫100人》將是兩岸交流的獨家媒體連接平臺。

相關焦點

  • 幹細胞醫學美容率先在抗衰老應用上有所突破
    幹細胞醫學美容是現代醫學美容與幹細胞前沿技術的完美結合,目前臨床上最主要的應用是美容抗衰老。隨著老齡化問題突顯,以及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的變革,幹細胞醫學美容率先在抗衰老的應用上突破,開啟了醫學美容的新藍海。
  • 中科大舉辦亞太國際病理學會學術大會力促新醫學發展
    2019年10月12日至14日,第11屆亞太國際病理學會(APIAP)學術大會在合肥召開。本次大會由國際病理學會中國區分會(CDIAP)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10月12日上午,第11屆亞太國際病理學會(APIAP)學術大會盛大開幕,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致歡迎辭,中國科學院院士、IAP中國區主席、本屆大會主席卞修武教授主持開幕式。大會以精準醫學時代下一代病理學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中國病理學科發展、促進中國病理學者與國際病理同仁的交流與合作。
  • 梁建章於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老齡化社會的「阻擋效應」
    這一效應建立了社會人口結構對於個體創業行為的影響途徑,是一個全新的、人口經濟研究視角。值得一提的是,創刊於1892年的《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PE)是經濟學五大頂級學術刊物之一,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期刊,也是經濟學領域的國際核心期刊。
  • 幹細胞抗衰老技術的3個研究方面,建議都看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4.05億,其中,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超2.5億,佔總人口的18.1%;而中國老齡化全國委員會(CNCA)預測,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在2050年左右達到4.87億,即近中國人口35%,老齡化人口數量激增。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病發生率增加,人體器官生理功能發生病變,功能下降。
  • 氫分子醫學有望給抗衰老、皮膚病、腫瘤綜合治療帶來新突破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正式召開。本次國際轉化醫學論壇邀請了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曹雪濤、樊代明等近三十名兩院院士等頂尖專家,聚焦「健康中國與轉化醫學」展開高層研討,並就免疫治療、代謝症候群、監管科學、藥物創新、組織工程、老年醫學等轉化醫學關鍵領域舉辦了分會。  本次「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全部十個論壇指定用水由怡泉熱愛獨家提供,老年醫學分論壇也由怡泉熱愛獨家冠名支持。
  • Q&A|幹細胞發揮抗衰老作用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2.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我國現有醫療體系產生哪些挑戰?答:伴隨全球「銀色浪潮」的來襲,早在1999年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要應對我國老齡化的挑戰,努力實現健康老齡化是重要措施,而最近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幹細胞科技為實現健康老齡化帶來了希望。3.衰老與疾病存在什麼關聯性?
  • 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2018)在西安召開
    2018年5月28日至31日,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 2018)在西安召開。
  • 一張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這個圖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地圖是一回事嗎?地圖都是怎麼測繪出來的呢?如何「畫」出一張南京地圖?「說起測繪工作,很多人可能都感覺陌生,不太了解,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江蘇省測繪局地圖編制部的技術人員說,測繪離老百姓的生活一點都不遠。比如有私家車的人都熟悉的車載GPS導航儀,大家外出、旅遊經常要查閱的地圖,這些其實都跟他們的測繪工作息息相關。
  • 「中國國際功能醫學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作為一種先進的健康管理方式,功能醫學與傳統中醫「上醫治未病」的理念如出一轍,強調提前、可持續的健康管理,通過各項生理指標的測定,綜合分析人體各系統功能下降的原因,在睡眠、放鬆、運動、營養等方面開展個性化生活方式及環境因素的調理幹預,以期達到治未病、避免或延緩慢病發生和抗衰老的目的。
  •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摘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僅降低了韓國勞動供給能力,而且降低了社會總需求,加大了韓國政府財政負擔。為了應對老齡化趨勢,韓國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和制定老齡化相關法律,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韓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經驗,給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以很好的借鑑。
  • 日本高端品牌賽樂瑞助力科學抗衰老,享受高品質長壽生活
    自2011年起,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超過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逐年增長,至2019年達到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我國已然在老齡化社會的路上越走越遠(一般國際上65歲以上人口佔比7%即認為進入老齡化社會)。
  • 全球抗衰老創新大賽中國力壓美國
    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在抗衰老領域的發展速度和實力。在大賽公布首輪結果的同時,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的子刊同步上線了一篇主編寄語,《Science》雜誌的主編、美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攜數位頂級研究者,共同表達了抗衰老研究和相關民用產品研發的重要性,呼籲全球政府更進一步的重視起抗衰老問題,共同向衰老發起挑戰。本文是對這篇極具鼓舞性的寄語的翻譯。
  • 幹細胞抗衰老技術3大發展方向,由內而外逆齡抗衰!
    而近兩年,隨著顏值經濟的深入,抗衰老更是成為了一種大眾需求,且這種需求還在不斷加深。人們對抗衰老需求增強,同時促進了抗衰老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抗衰黑科技應運而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幹細胞抗衰技術了。什麼是幹細胞抗衰技術?
  • 《MIT科技評論》2020"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之抗衰老藥物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抗衰老藥物被列入其中,意義源於在癌症、心臟病和失智症等許多不同疾病中,可以通過延緩衰老來治療。抗衰老藥物能夠被評選表明抗衰老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性關注,同時人類在面對抗衰老問題的態度上較以往更有底氣,這種底氣則源於科學技術的進步!
  • 「睿見」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人們一談到老齡化往往就是指養老,不是的,老齡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養老的範疇,這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大轉型。
  • 消費的B面|納入消費視角,計算社會老齡化程度
    人口老齡化在當今社會已然成為一個重要議題。發達國家最先面臨人口結構老齡化的問題,對此,日本在今年2月通過法案,鼓勵企業將最高退休年齡由當前的65歲提高至70歲;英國也在今年將領取養老金的標準年齡提高至66歲,以應對社會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與之相比,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目前仍在延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標準: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歲。
  • 如新全球抗衰老科研顧問團再添三位科學巨擘
    NU SKIN 從創立之初,就致力於研發優質的產品——力邀來自世界在醫藥、植物學、皮膚病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傑出科研人士,組成NU SKIN 全球抗衰老科研顧問團。定期召開學術會議,探討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科技,戰略性地指導公司的科學研究。優異的公司總會不斷吸引優秀的人才, 2020年NU SKIN全球抗衰老科研顧問團又迎來了三位在國際上頗富聲望的科學家的加盟。
  • 日本1970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何依舊能「老而不死」?
    01 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一是指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佔比上不斷上升的一種社會變化趨勢;二是指整個社會的人口結構中呈現出老年化狀態。【圖】人口老齡化成倒人口比例倒三角發展眾所周知,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加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等原因,也逐步邁向了老齡化社會。但今天的日本,老齡化問題卻是來源已久。早在二戰之後,日本的政治經濟發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特別在製造業方面更是出現了日漸萎靡的狀態。
  • 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 高二學生手繪地圖惟妙惟肖,地理老師坦言:這樣的地圖自己也畫不出
    戴佳樂畫的南美洲地圖。這張世界地圖是我照著電腦上的世界地圖畫的,總共只花費了20分鐘。」  記者發現,戴佳樂繪製的世界地圖對於很多大陸的細節把握得較好,特別是加拿大北部的眾多無人小道,她也能一一畫出。  據了解,戴佳樂是一個開朗的女生,小時候喜歡繪畫,但是卻沒有走藝術特長生的道路。她說:「我在繪畫上已經有了點功底,我要給自己今後的人生尋找其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