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2021-01-09 人民論壇網

【摘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僅降低了韓國勞動供給能力,而且降低了社會總需求,加大了韓國政府財政負擔。為了應對老齡化趨勢,韓國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和制定老齡化相關法律,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韓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經驗,給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以很好的借鑑。

【關鍵詞】韓國 老齡化社會保障 人口結構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再生產規律作用的結果,也是人口發生結構性轉變之後的必然趨勢。隨著東亞經濟崛起,東亞國家逐漸面臨著老齡化的社會問題,韓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多年來韓國在應對低生育及老齡化方面做過不少政策嘗試與探索,值得借鑑。

韓國人口老齡化挑戰

低增長、低出生率與人口老齡化是當前韓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三大難題。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影響韓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韓國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呈快速上升態勢。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2020年韓國老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達到15.7%,老齡人口規模比2000年增長了473萬人。如果按照當前韓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該國老齡人口的比重將在2040年達到33.9%,2065年則達到46.1%。

衡量一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通常採用的指標是65歲以上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數的比重。根據1956年聯合國發表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社會含義》提出的標準,如果一個國家的該指標達到7%—14%則被視為老齡化社會,達到14%—20%則被稱為老齡社會,20%以上則被稱為超老齡社會。2000年韓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2%,標誌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見表1)。2018年韓國的老齡人口比重超過14%,即韓國從老齡化社會進入了老齡社會。預計到2025年,韓國的老齡人口比重將達到20.3%,這意味著韓國即將進入超老齡社會。

韓國不僅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而且老齡人口中的高齡化趨勢也非常明顯。2020年,65—74歲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為5.1%,2065年將增加到9.1%;75—80歲高齡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從2020年的7%,將增加到2065年的16.5%。與此同時,韓國的人口老齡化也與出生率下降密切相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了實現經濟的快速起飛,韓國實行了長達30年的控制生育政策。但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提高,韓國的生育率出現斷崖式下降。特別是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總和生育率更是首次下降到1.5人以下,從而跌入了「低生育率陷阱」。韓國人口快速老齡化、高齡化與「少子化」挑戰不斷加深,對韓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並將持續產生重大影響。

韓國政府應對老齡化的政策措施

日益嚴重的老齡化挑戰,成為歷屆韓國政府高度重視的國民經濟重大課題之一。第一,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和制定人口政策。為了改變人口結構問題,2004年韓國開始實行獎勵生育的人口政策。2005年6月韓國政府制定了《低生育、老齡化社會基本法》(見表2),並於同年9月成立直屬於總統的「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委員會」,負責推行針對低生育及老齡社會的政策。在該委員會的運作下,韓國政府根據情況頻繁修訂和調整人口政策,出臺法律法規,做出頂層設計和安排,積極應對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問題。

第二,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韓國政府先後頒布《育兒支援法案》《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計劃》《老齡親和產業振興法》等法律,並不斷健全「國民年金制度」「退休年金制度」「個人年金制度」等,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從法律制度層面為老年人提供保障。1999年,韓國基本實現國民年金制度對目標人口的全覆蓋,國民可根據《國民年金法》享受國民年金制度。該制度從設計上注重讓老年人維持退休前的生活質量,避免退休後生活水平下降。韓國三次修訂國民年金制度,不斷彌補國民年金制度的漏洞,完善資金撥付和管理制度,為老齡人口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提升收入再分配功能。2007年,韓國設立「基礎老齡年金制度」,為低收入和家庭財產少的老齡人口發放生活補助。除此之外,韓國還建立「住宅年金制度」,根據該制度老年人可以通過抵押住宅,每月領取養老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老齡人口的貧困現象。

第三,提高財政投入,改善老齡人口福利。根據《低生育、老齡化社會基本法》規定,韓國從2006年開始每五年制定《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計劃》,至今已出臺三次基本計劃。根據最新版的《低生育及老齡社會基本計劃試行方案(2016—2020年)》,韓國每年需增加財政資金用於提高生育率,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條件。老齡人口專項財政資金的長期投入有助於提高老年人在居住、醫療和養老方面的社會福利待遇。

第四,推動老年人就業,保障老齡人口就業權益。隨著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韓國老年人擁有勞動能力的時間也相應延長。不少老年人雖然有較強的就業願望,但社會上缺少合適的工作崗位。韓國政府不斷推出新的法律法規,推動老年人再就業。1991年,韓國製定了《老年人就業促進法》,規定企業有義務僱傭員工至60歲。為了避免社會對老年人的歧視,韓國政府明確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事業單位的一些崗位必須僱傭老年人,而且僱傭比例由3%上調至6%,適用企業對象也由規模以上企業擴大至大中小型企業。2013年韓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修正案,該修正案明確提出要嚴懲強迫職工提前退休的企業。這些政策保障了老年人的正當就業權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齡勞動力的浪費與閒置,推動了老齡人口的就業與再就業。

第五,全國範圍內推行生育獎勵。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韓國於1994年放棄實施了30年的控制生育政策,並自2004年開始轉而實行獎勵生育政策,將人口政策重心轉向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2005年,韓國政府首次投入30.5萬億韓元資金全面實行獎勵生育政策,具體包括向多子女家庭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對多子女家庭提供購買或租賃住宅的優先權;由國家全額負擔產婦因產假髮生的經濟損失;為雙職工夫婦提供夜間保育服務;在全國幼兒園推行全天制等。2010年韓國進一步擴大該政策,不僅加強了財政補貼力度,也補充和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確保女性員工的權益。2016年韓國將關注對象擴大至青年就業和新婚夫婦等群體,因為幫助解決年輕人就業及住房問題將有助於從源頭上防止低生育率現象的發生。2016年韓國出臺新的應對老齡化政策:韓國政府向青年提供就業培訓,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為新婚夫婦提供各種優惠信貸政策,並面向新婚夫婦提供優惠住房政策;向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提供減免醫療費用待遇,對產婦和育兒婦女提供各種資金補貼等。

韓國政府應對老齡化對策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加強老齡化政策頂層設計。為應對老齡化趨勢,韓國政府把老齡工作納入國家整體發展規劃,設立直屬於總統的老齡化政策管理機構,建立了一整套應對老齡社會的戰略體系。中國可借鑑韓國經驗,將碎片化的老齡化相關公共政策和管理體系重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老齡化政策體系。1999年我國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負責研究老齡事業發展戰略,陸續出臺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一系列老齡政策文件。未來有必要繼續推進改革,通過修訂法律進一步保障老年人權益,確保老年人社會財富分配權、機會享有權、老齡社會參與發展權等。

第二,完善中國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見表3)。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做好老年人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我國自2016年開始試點嘗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但仍然存在籌資來源有限、護理服務供給不足以及評估和服務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有必要不斷完善對失能人員的相關政策和補貼,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覆蓋全國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通過制度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構建老年人公平享受的基本社會福利系統。我國應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力量進入社區居家養老領域,增強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力,建立全方位、綜合性老齡人口保障體系。

第三,延長退休年齡勢在必行。當前中國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而女性一般為55歲。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繼續參與工作的意願增強。老年人較早退休不僅增加國家養老負擔,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我國有必要對現行的退休制度進行改革,調整退休年齡,修訂養老金制度。實施延遲退休制度、延長個體生命周期中的勞動年限,可以提升生命價值的社會供給寬度,而修訂養老金制度、推遲個人領取養老金時間,可以緩解人口負增長時代財政負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革措施需要結合國情,不能採取「一刀切」的方法,應廣泛聽取相關利益方意見,可以借鑑韓國的彈性退休制度,針對不同職業和不同工作崗位採取靈活辦法。

第四,健全老年人就業政策。過去,中國人口基數多而且增長速度較快,勞動力相對充足,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採取苛刻的年齡限制措施,即使未到退休年齡,也存在要求達到一定年齡的職工離開工作崗位或者提前退休等現象。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這種年齡歧視行為會造成大量人才浪費,很多中老年勞動力處於閒置狀態。可以借鑑韓國的做法,從政策角度合理配置和利用老年勞動力資源,禁止企業的年齡歧視做法,不得在招聘員工時設定苛刻的年齡限制,確保中高齡人群工作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企業可以根據老齡職工的實際勞動能力,靈活調整工作崗位與工作時間,安排老齡職工從事體力要求相對低且充分運用老齡職工工作經驗的工作。

第五,逐步實行獎勵生育政策。中國曾通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隨後以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儘管這些政策的具體解決對象與當前狀況有很大不同,但歸結起來有一個共同點:即糾正人口不均衡發展態勢。有必要將「人口均衡」作為人口發展的目標,站在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高度,建設「人口均衡型」國家。我國應推行優化生育政策,注重提高人口質量,改善人口年齡結構,提升人力資源水平。韓國通過給予育兒補貼的形式鼓勵生育,但目前我國尚未實行全國性的生育鼓勵政策,還停留在碎片化的政策層面,尚未達到制度化程度。面對生育政策轉型的需要,與「鼓勵生育」相配套的制度設計應適時重構。有必要適時將鼓勵生育的建議和倡議轉化為法律明文規定的形式固化獎勵制度,明確獎勵的實質內容以及程序內容。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天國對本文亦有貢獻)

【註: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的思想引領與行動」(項目編號:18ZDA129)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賈娜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關於徵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的啟事
    (二)本著科學、務實的指導思想,注重研究成果的政策轉化,在2017年以來(十九大以後),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開展的高品質研究成果,未公開發表和已發表成果均可。(三)已公開發表的成果,需為在核心期刊或者全國性專業會議上的發表,且注重在該成果基礎上轉化的政策、對策建議。
  • 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定7重點 重視老齡化對策
    中新網2月9日電 未來幾十年,中國會有多少人口?需要多少糧食……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就要回答這些問題。據人民日報報導,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基本確定,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的研究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數量問題。對未來10—50年的中長期人口數量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預測。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維護國家人口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考量。在我國即將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將是基本國情。這個趨勢與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程緊緊相隨,與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密相連,關係到我國代際和諧與社會活力,影響國家人口安全和國際競爭力。
  • 臺灣人口老齡化愈趨嚴重
    新華社臺北8月5日電(記者何自力 潘麗君)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公布:2017年7月的戶口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整體比例13.55%,0至14歲的幼年人口佔比13.22%,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了近8萬人。自今年2月呈現「死亡交叉」後,兩者差距越來越大。
  • 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原標題: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近年來,計劃生育和人口老齡化的關係問題可以說備受矚目,但各界的認識很不統一。計劃生育該不該對日趨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負責?這要區別對待,因為存在著三種人口老齡化的情勢和類型。
  •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夏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 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 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應對
    根據WPP2019,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什麼特徵?與《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簡稱WPP2017)相比,此次修訂後我國人口老齡化又有什麼新的變化?在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版圖中,中國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可以如何促使人口老齡化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有利因素?
  • 問策上海2025|「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特徵及政策應對
    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至2019年底,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518.12預計到「十四五」期末的2025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將增加到40%,而同期全國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約為20%和14%。上海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迫切。一、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徵上海老齡化與全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睿見」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從年輕社會到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是「人的突變」中影響最大最持久的,堪稱人類史上最大「灰犀牛」。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人們一談到老齡化往往就是指養老,不是的,老齡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養老的範疇,這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大轉型。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 關於人口老齡化與相關的英語知識
    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就日趨嚴重,每年都是一個重要的政策議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日益嚴重的國民養老壓力。我們都知道,我國現有的養老金制度本質上相當於是全民分擔一部分養老壓力。即在工作黃金年齡的青壯年在現在工作期間提前為自己繳納的一部分養老金,將用於為社會上已經退休的老人養老。等到自己退休之後循環往復。但人口老齡化使得國民養老體系壓力增加。
  • 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除了發達國家,近幾十年來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也未能躲過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中國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中國從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進程在加速,養老壓力持續增大,而經濟活動中人口紅利因素持續減弱。人口學家預計俄國人口將從現在的1.43億減少到2050年的1.32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羅斯育齡女性生育率只有1.75。經濟衝擊老齡化社會最突出的特徵之一是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之一;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減少了,生產力就受影響,進而累及經濟增長。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這一切都對我國的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盤古智庫作為一個充滿家國情懷的智庫,在疫情形勢轉好、國家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由我帶領展開了歷時六個月,覆蓋十五個省市超過四十個地市,總計五萬裡的七次基層大調研。在「五萬裡」調研中,我們發現,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的衝擊確實十分巨大。但是我認為這次疫情其實像是一隻「黑天鵝」,它是突發的、無法預測的。
  • 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2050年我國會有多少人口?專家給出一個數據
    若要保障一個國家的安全,就必須要擁有充足的人口,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保家衛國的軍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影響遠非如此。第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會增加老年人口撫養比。如果國家要求的退休年齡保持固定,人口的預期壽命增加,在將來,則會有更多的人來申請領取養老金,但由於人口數量減少,工作與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人口會相應減少。
  • 202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程度各國排名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世界正經歷著地震的人口變化,沒有哪個國家能倖免於此。雖然預期壽命的增長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現代科學和醫療保健的主要成就,但它們將對子孫後代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的圖表依賴於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60年老年人與工作年齡的比率將如何變化,突顯了世界上一些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人口崩潰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億人,而今天的人口為77億,其中許多人的壽命將更長。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在2012年1月公布的未來人口預測數據,日本在2110年的人口估計為4286萬,相比2015年的1.27億,在今後100年期間,日本人口數量將減少至現有數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大規模的人口變化,無疑將給日本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吉川洋撰寫《人口與日本經濟》一書的目的,就是探討這種變化及其影響與出路。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吉川洋的《人口與日本經濟》,雖然只是一本只有207頁,11萬字的薄薄小冊子,但其內容非常豐富,作者對人口、經濟問題以及經濟增長對我們意味什麼等問題的深深思考令人驚嘆。  全書包括人口與經濟的關係、日本經濟對人口的影響、各國人口增減的概況以及經濟增長對我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等內容,而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書末尾提出的關於「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