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近年來,計劃生育和人口老齡化的關係問題可以說備受矚目,但各界的認識很不統一。計劃生育該不該對日趨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負責?這要區別對待,因為存在著三種人口老齡化的情勢和類型。「人口老齡化」從成因和結構都具有豐富性,我們不能簡單化。

  第一種是人口絕對老齡化。也就是老年人口老齡化,包括了老年人口長壽化和新增人口老齡化兩種力量,人口學根據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稱之為「頂部老齡化」。前者是說長壽老人越來越多,過去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人生九十不稀奇,進入老年期的老年人餘壽更長,老年人口的平均存活期更長。後者是說每年進入老年的人口有增加的趨勢,這是過去出生高峰的後續效應(包括了人口增長的隊列效應和時期效應的疊加)顯化,變成了現在的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假定60歲為老年的起始年齡,2013年進入老年的新增人口是1953年前出生的,預計1960年代前期大量的新生人口今後將逐漸演變為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絕對老齡化的人口主體出生於60年前,與開始於1973年的計劃生育無關,更與1980年後提倡一胎化的強制計生無關。2033年特別是2044年以後,計劃生育對人口絕對老齡化的遏制削弱作用通過老年人口增量的相對減少得以顯化。

  第二種是人口相對老齡化。也就是通常說的總人口老齡化。快速的人口轉變情勢下出現的少子老齡化、獨子老齡化、無子老齡化與計劃生育導致的出生人口減少有關,人口學稱為「底部老齡化」。與不推行計劃生育比較,計劃生育使得中國在過去三十多年裡少生了上億人口,換言之,本來作為分母的總人口要多這上億人口,現在分母人口減少了這麼多,但作為分子的老年人口卻在60年前就已經出生了,所以計劃生育相對提升了人口老齡化的比重和程度,相對增加了年輕人口對於老年人口總體上的贍養——照料負擔。計劃生育放大了「宏觀老齡化」的經濟壓力和養老壓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微觀層面上,家庭視角下的少子老齡化、獨子老齡化還是無子老齡化都與計劃生育密不可分。最具有挑戰性的就是獨子老齡化和無子老齡化,兩種「微觀老齡化」的風險和代價都很顯然,例如上百萬的失獨家庭,更多的空巢孤獨家庭。這兩種情況的人口老齡化都存在著人力支撐不足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出現與計劃生育背景下的一胎化政策和持續的低生育率的出現是天然相關的。嚴格的人口控制、生育的少子化到一定時候和某個拐點,利好就變成了弊端,走向我們良好願望的反面。

  第三種是人口移出老齡化。在區域開放人口的假定下,我們可以根據人口年齡金字塔的變化稱之為「腰部老齡化」。人口移出老齡化即人口遷徙老齡化,就是年輕人口外流導致父母空巢的代際人口離散老齡化,這與計劃生育也有一定的關係。據估計,農村有5000萬空巢老人,這與人口外流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出現了快速、持續、大面積的少子老齡化和獨子老齡化的趨勢,所以能陪伴父母身邊的子女數急劇減少。可以想見,多數一到兩個孩子的家庭,一旦孩子成人外出打工,父母一般就會變成空巢老人,所以代際人口離散導致的贍養脫離和照料脫離會嚴重影響空巢父母的養老支持,他們很可能淪為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甚至老無善終的「最弱勢群體」。「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但這樣做也可能會犧牲某些年輕人的前程,從而成為計劃生育時代的兩難選擇。

  (作者為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關鍵詞】韓國 老齡化社會保障 人口結構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再生產規律作用的結果,也是人口發生結構性轉變之後的必然趨勢。隨著東亞經濟崛起,東亞國家逐漸面臨著老齡化的社會問題,韓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多年來韓國在應對低生育及老齡化方面做過不少政策嘗試與探索,值得借鑑。
  • 臺灣人口老齡化愈趨嚴重
    新華社臺北8月5日電(記者何自力 潘麗君)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公布:2017年7月的戶口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整體比例13.55%,0至14歲的幼年人口佔比13.22%,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了近8萬人。自今年2月呈現「死亡交叉」後,兩者差距越來越大。
  • 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應對
    根據WPP2019,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什麼特徵?與《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簡稱WPP2017)相比,此次修訂後我國人口老齡化又有什麼新的變化?在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版圖中,中國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可以如何促使人口老齡化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有利因素?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二、深刻把握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總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制定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黨總攬全局,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堅強保證。
  • 關於人口老齡化與相關的英語知識
    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就日趨嚴重,每年都是一個重要的政策議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日益嚴重的國民養老壓力。我們都知道,我國現有的養老金制度本質上相當於是全民分擔一部分養老壓力。即在工作黃金年齡的青壯年在現在工作期間提前為自己繳納的一部分養老金,將用於為社會上已經退休的老人養老。等到自己退休之後循環往復。但人口老齡化使得國民養老體系壓力增加。
  • 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而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才是一隻「灰犀牛」,是我們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隻「灰犀牛」將會為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帶來挑戰與機遇。這也是我們盤古智庫高度重視老齡社會研究的原因。中國從1999年正式邁進老齡化社會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口持續增長。
  • 「睿見」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從年輕社會到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是「人的突變」中影響最大最持久的,堪稱人類史上最大「灰犀牛」。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人們一談到老齡化往往就是指養老,不是的,老齡化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養老的範疇,這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大轉型。
  • 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除了發達國家,近幾十年來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也未能躲過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中國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中國從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進程在加速,養老壓力持續增大,而經濟活動中人口紅利因素持續減弱。中國大陸5歲以下嬰幼兒佔人口比例不到6%。孩子太少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的過去和現在,為正在步其後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車之鑑。發達國家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這些富裕國家的老齡化挑戰更尖銳。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四、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聯合國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超過7%或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0%作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按照這一標準,中國自200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2.49億人,佔總人口比重達到17.9%,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
  •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驚人:老齡化全球領先
    記者在會上獲悉,按照目前的常住人口來看,中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城市並非上海、北京這樣的東部城市,而是重慶和四川;全國有4700萬老人處於喪偶狀態,其中女性佔70%。從1964年起中國人口結構一路「變老」杜鵬在論壇上表示,從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口結構最年輕的時候是1964年,當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不足4%。
  •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
    《瞭望東方周刊》2020年第19期封面文章《中國式養老》中寫道:2022年,我國將由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十四五」期間新增老年人口將是「十三五」時期的1.5倍;至本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人口將近5億,佔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中國老齡化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4)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未富先老問題突出。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進入老齡化社會。2019年中國老年人口1.76億,佔比12.6%;美日韓老年人口比重達12.6%左右時人均GDP均在2.4萬美元以上,而中國僅1萬美元,未富先老問題突出。
  • 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2050年我國會有多少人口?專家給出一個數據
    若要保障一個國家的安全,就必須要擁有充足的人口,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保家衛國的軍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影響遠非如此。第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會增加老年人口撫養比。如果國家要求的退休年齡保持固定,人口的預期壽命增加,在將來,則會有更多的人來申請領取養老金,但由於人口數量減少,工作與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人口會相應減少。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人口與日本經濟》,來自日本作家吉川洋。  去年,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當人口負增長已成定局,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難免充滿困惑: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真的只能成為社會的包袱嗎?AI技術到底是會奪走我們的飯碗還是會為我們帶來新的轉機?
  • 202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程度各國排名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世界正經歷著地震的人口變化,沒有哪個國家能倖免於此。雖然預期壽命的增長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現代科學和醫療保健的主要成就,但它們將對子孫後代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的圖表依賴於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60年老年人與工作年齡的比率將如何變化,突顯了世界上一些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人口崩潰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億人,而今天的人口為77億,其中許多人的壽命將更長。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