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2020-12-05 網絡一家

人類遇到了一個空前大變局:世界上老年人的數量超過了嬰幼兒。這意味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老人比娃娃多的時代。

背後助推的是一個全球大趨勢:壽命延長而生育減少;這個趨勢在許多國家持續了幾十年,而且今後幾十年還將繼續。

2018年底,地球上有7.05億老人,6.8億嬰幼兒。

問題是,這個趨勢對你我意味著什麼?

各有難處

人類社會整體正在經歷老齡化過程,但各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速度和程度存在差異,面臨的問題和困局也各不相同。

根據普遍接受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0%就屬於老齡社會。

除了發達國家,近幾十年來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也未能躲過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中國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中國從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社會,老齡化進程在加速,養老壓力持續增大,而經濟活動中人口紅利因素持續減弱。

在1980年代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背景下形成了「421家庭」,或「421現象」;家庭由4名(外)祖父母、2名父母和1名子女組成,父母均為獨生子女。

這種家庭組成最終可能導致1名子女需承擔贍養6位長輩的負擔。

祖輩 vs 孫輩

5嵗以下和65嵗以上群體佔全球人口百分比

中國政府在2013年和2018年兩次放鬆生育控制,現在全面放開生二胎。

不過,目前還較難預測二胎政策對緩減人口老齡化危機能起到什麼作用。

聯合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中65歲以上群體佔10.6%,不算最高但也過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底老齡人口(65歲以上)佔人口總數的11.9%,比2017年多0.5個百分點。

生育率則仍然只有1.6。

中國大陸5歲以下嬰幼兒佔人口比例不到6%。

孩子太少

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的過去和現在,為正在步其後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車之鑑。

發達國家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這些富裕國家的老齡化挑戰更尖銳。它們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主要原因都跟富裕程度有關:嬰兒死亡率低,節育避孕措施普及,而育兒成本則相對較高。

另外,這些國家的女性更傾向於選擇晚婚晚育或少育,或者不婚不育。

1960年代,全球每位育齡女性生育5胎,60年後的今天是2.4。

也是在這段時期內,社會經濟發展使更多人延年益壽,平均壽命從52歲延長到72歲。

部分國家/地區65嵗以上人口百分比

同在一個地球上,男女老少分享生存資源和財富。老齡化社會對養老、醫療保健和老年福利的需求壓力自然高於人口較年輕的社會在這方面的需求。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克里斯多福·穆雷(Christopher Murray)在2018年一篇論文中提出,當今世界幾乎半數國家都遭遇的問題跟」嬰兒潮「正相反,新生兒太少,不足以維持世界人口自然更替所需的平衡。

他對BBC表示,不久的將來,世界上會有很多很多65歲以上的老人,而這就給全球社會的維持和管理帶來更多困難。

在這些國家,生活質量提高還意味著更多人在人世間「流連」的時間更長。

比如日本,2018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佔人口27%,而壽命預期是84歲。這兩個數據都是世界第一。

而日本0-4歲的娃娃佔人口比例不到4%。這是聯合國數據。

於是,祖孫隔代結成同盟,數十年來聯手夾擊日本社會經濟,挑戰當局,迫使日本政府在2018年宣布考慮把官方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70歲。

這個退休年齡在目前世界各國裡也佔了個第一。

多子多福?

非洲國家的例子很好地詮釋了子女數量和生活質量的關係。非洲的生育率非常高。

尼日是2017年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每位育齡女性生育7.2胎。但這個國家的兒童死亡率也在世界最高之列,達千分之85。

人口學家普遍認為,通常人口自然更替需要每一位育齡女性至少生2.1胎,那些壽命較短而嬰兒死亡率較高的地區這個比率應該提高到2.3。

但現在全球只有半數國家達到這個最低水平,其他都低於這個比率。

雖然全球總人口還在增長,預計2024年將達到80億,但許多國家的人口很可能出現大幅度減少。

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俄羅斯。人口學家預計俄國人口將從現在的1.43億減少到2050年的1.32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羅斯育齡女性生育率只有1.75。

經濟衝擊

老齡化社會最突出的特徵之一是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是生產要素之一;從事生產勞動的人減少了,生產力就受影響,進而累及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11月曾專門就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發出警告,說老齡化將導致日本經濟體量在今後40年裡縮水四分之一。

牛津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所長喬治·利森(George Leeson)的視野更廣。他對BBC表示,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觸及你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層面。

太抽象?那就看看窗外,街上的行人,路邊的房屋,車流,還有零售和消費,所有這一切都折射出一個國家、城市、地區的人口結構。

那麼機器人、人工智慧和其他尚未嶄露頭角的新科技能幫助我們的後代分擔或抵消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部分衝擊嗎?

科技力量

人口老齡化已然成為一種隱患,還有個別名叫」老齡化定時炸彈「。它也因此進入公眾政策範疇,各國政府被要求採取行動來排彈。

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經在這麼做了。

中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2018年宣布取消獨生子女政策,鼓勵二胎,很快還準備全面放開生育限制。

當然,政策體現的是決策當局對現實的一種解讀和反應,現實是否因此而發生預期變化是另一回事。生育政策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中國放開二胎生育,並沒有對調整人口年齡結構產生作用,連生育率都未收到實質性的、持久的影響。

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胎政策導致育齡女性總數減少是一大原因。還有其他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原因,包括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女性對家庭和自身社會角色認知的改變等。

老當益壯

人口學專家對老齡化社會的關注更多放在老齡人口的福祉和生存狀態方面。他們認為,政府需要制定有利於滿足老年群體醫療保健需求的政策。他們認為這實際上就是緩衝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經濟衝擊的關鍵。

這個觀點背後的邏輯大致如此:健康的老人精力充沛、有能力和願望繼續工作,一方面繼續為經濟增長出力,另一方面也可直接或間接減輕政府的老年醫療保健福利負擔。

不過,在這方面現實比理論更複雜、糾結的一個領域是性別差異: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國際勞工市場女性參與率是48.5%,比男性低25%以上。

國際勞工組(ILO)經濟學家艾克哈德·恩斯特(Ekkehard Ernst)是這麼看的:凡是勞工市場女性參與率高的經濟,通常增速下行的機率較低。女性就業程度較高,不僅有助於加強一個經濟體抵禦衝擊的能力,它本身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反貧困工具。」

老年人數量超過嬰幼兒,這種大變局人類社會是第一次碰到,可以借鑑的經驗、可以吸取的教訓極少。

今天呱呱出生的娃娃明天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面對怎樣的挑戰,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又有哪些跟年齡密切相關的需求,大抵是預測、分析、推論。

唯一可以絕對肯定的是,時間的腳步不會有分秒的停歇。

來源:BBC中文網

相關焦點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在2012年1月公布的未來人口預測數據,日本在2110年的人口估計為4286萬,相比2015年的1.27億,在今後100年期間,日本人口數量將減少至現有數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大規模的人口變化,無疑將給日本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影響。吉川洋撰寫《人口與日本經濟》一書的目的,就是探討這種變化及其影響與出路。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建國以來,中國的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進步突破了「人多地少」的資源約束,用7%的耕地種出了世界24%的糧食,基本破解了困擾華夏幾千年的糧食難題。不過,由於城鎮化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勞動力變得越來越昂貴,我國農業糧食生產面臨的資源稟賦已經發生根本變化,突破「地少」的限制之後,如今又遭遇「人少」的挑戰。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應對
    日前,聯合國人口司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簡稱WPP2019),對未來世界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了新一輪的展望。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2.49億人,佔總人口比重達到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為1.67億人,佔比達到11.9%。
  • 科普: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長,將發生什麼?
    即使未來生育率低於預期,也不會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即在未來100年的某個時候,世界人口將達到峰值,除非生育率顯著增長,亞洲部分國家人口數量不太可能繼續增長。因為決定未來80年後人口數量的一些因素已被鎖定,我們有可能預測到人口結構出現的普遍變化,當世界人口逐漸穩定的時候,非洲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區域。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等待少子老齡化社會的是不是只有經濟衰退這一條路?  鄰國日本的經驗和教訓或許可以作為一種參照。不同以往的普遍的悲觀看法,日本宏觀經濟學泰鬥吉川洋憑藉多年以來的深入思考和博聞強識,指出經濟衰退並不是必然,人們完全可以從更廣闊、更樂觀的視角找到未來的希望。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
  • 世界人口展望報告,2019老齡化人口激增,某行業或成未來熱點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9年6月底發布了一份名為《世界人口展望2019:發現提要》的報告。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77億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報告認為,到2050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將從目前的72.6歲增至77.1歲,全世界80歲及以上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43億增加到4.26億,佔比達16%。人口老齡化導致工作年齡段人口比例下降,這將大大增加社會保障壓力。養老需求將為安防提供一個新的藍海市場實際上,人口老齡化趨勢已日益顯現。
  • 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你知道什麼是「9073」模式嗎?
    全世界正在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日本史當前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有35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同樣北歐的發達國家也不樂觀,那麼你知道中國老齡化率排名第幾嗎?第十,是的。我們比發達國家更慘,因為我們人均gdp不到他們的一半,卻要面對跟他們同樣的養老問題!中國目前有2.54億60歲以上的老人,根據測算,到2050年,中國有5億老人,那時候我們的老齡化程度將排名世界第一,然而,我們的人均gdp依然沒有他們的高。這意味著什麼,我國的形勢比他們要嚴峻得多。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 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
  • 202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程度各國排名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世界正經歷著地震的人口變化,沒有哪個國家能倖免於此。雖然預期壽命的增長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現代科學和醫療保健的主要成就,但它們將對子孫後代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的圖表依賴於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60年老年人與工作年齡的比率將如何變化,突顯了世界上一些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人口崩潰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億人,而今天的人口為77億,其中許多人的壽命將更長。
  •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如果按照當前韓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該國老齡人口的比重將在2040年達到33.9%,2065年則達到46.1%。衡量一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通常採用的指標是65歲以上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數的比重。根據1956年聯合國發表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社會含義》提出的標準,如果一個國家的該指標達到7%—14%則被視為老齡化社會,達到14%—20%則被稱為老齡社會,20%以上則被稱為超老齡社會。
  • 臺灣人口老齡化愈趨嚴重
    新華社臺北8月5日電(記者何自力 潘麗君)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公布:2017年7月的戶口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整體比例13.55%,0至14歲的幼年人口佔比13.22%,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了近8萬人。自今年2月呈現「死亡交叉」後,兩者差距越來越大。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預計2022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老齡化究竟意味著...
    世界上最老齡化的國家莫過於日本,65歲以上老人已經接近27%,而歐洲各國一大半已經超過20%,死人最多的義大利老齡化達到了23%。美國65歲以上老人是16%的比例,中國是11%。截至2019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5388萬,佔總人口的18.1%。中國發展基金會預測,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
  • 專家建議根本性修改計劃生育法 202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又幾億?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在民政部近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這樣介紹說。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處在結構性變遷之中,這就要求我們適時調整法律制度,以促進人口與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均衡發展  ●在法律層面上,亟須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進行更加系統、綜合、全面和根本性修改,出臺人口與計劃生育公共服務保障法,為我國新時代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法治化保障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全球老齡化趨勢難逆轉
    原標題:全球老齡化趨勢難逆轉 聯合國日前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對未來世界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根據這一報告,世界人口數量自2005年以來增加了10億,已達76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86億,2050年將達到98億,2100年將達到112億。
  • 關於人口老齡化與相關的英語知識
    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就日趨嚴重,每年都是一個重要的政策議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日益嚴重的國民養老壓力。我們都知道,我國現有的養老金制度本質上相當於是全民分擔一部分養老壓力。即在工作黃金年齡的青壯年在現在工作期間提前為自己繳納的一部分養老金,將用於為社會上已經退休的老人養老。等到自己退休之後循環往復。但人口老齡化使得國民養老體系壓力增加。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在這一年中,大家共同見證了百年未見的大疫情對整個世界的巨大衝擊,也見證了中美局勢與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這一切都對我國的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盤古智庫作為一個充滿家國情懷的智庫,在疫情形勢轉好、國家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由我帶領展開了歷時六個月,覆蓋十五個省市超過四十個地市,總計五萬裡的七次基層大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