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或能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2021-01-09 天極網

前言: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正在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老齡化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人口問題。搭載上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快車,被認為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途徑。因此,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危機的背景下,人工智慧+養老以及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彌補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的損失也順理成章地被提上了日程。

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促使機器人市場持續增長

得益於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覺醒,人類衰老速率得以延緩,並獲得了更長的壽命。人類壽命延長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世界總人口的平均年齡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10億。這不僅導致了人口的老齡化,也使得養老、勞動力短缺等,因老齡化帶來的相關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於是人們開始將希望寄託於科技。

當前,人工智慧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以深度學習為主流的人工智慧應用越來越廣泛。與此同時,依託人工智慧技術,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不斷拓展,帶動了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迎來了爆發增長期,根據2018年10月發布的《2018年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世界各國紛紛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未來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到2023年達664億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260億美元、工業機器人33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69億美元。

智能輔助機器人成居家養老新趨勢?

在養老領域,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專門為老年人研發的智能化機器人,它們通常被放置在用戶家中的某個地方。然而,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近日已經開發出了一個可以確定用戶所在位置的輔助機器人。該大學的機器人活動支持系統(RAS)由一個輪式移動機器人組成,通過無線可以訪問房屋內的傳感器網絡,就能夠確定居民的所在位置,以及他們正在做什麼,是否需要幫助等。如果機器人發現居民需要它的幫助,它就會到達其身邊,途中可通過地圖和導航攝像頭來避開障礙物。

顯然,依賴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化的機器人或將能夠解決,因老年人口增長,護工、養老機構等養老資源匱乏所帶來的養老服務供需問題,並且能夠幫助老年人進行獨立生活。

由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的,能夠確定用戶所在位置的輔助機器人

人工智慧將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

在社會生產方面,一個國家的增長潛力是由勞動力、資本和生產力驅動的。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適齡勞動力也會逐漸越少。因此,國家的生產和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影響。國家勞動力的增長放緩意味著,必須要依賴更多的生產力以維持經濟增長,這是智能化機器人可以去改善的地方,因為它可以比人類更快地處理信息和執行任務。

如今,人工智慧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了高度重視,而人工智慧的普及也將成為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人工智慧或許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在人口嚴重老齡化的社會,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彌補勞動力的缺乏。據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帶動全球GDP增長14%,相當於額外的15.7萬億美元。人工智慧的經濟影響將由以下因素作用產生:

1、企業自動化流程帶來的生產力提升。

2、企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擴大現有勞動力隊伍,進而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3、個性化的人工智慧增強產品和服務而導致消費者需求增加。

因此,人工智慧所創造的巨大經濟效益,將會降低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

 寫在最後: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智能化機器人將會更大限度滿足人類的需求,從人機互動體驗上越來越傾向於體察人類的情感,機器人也會有更擬人化的形象。此外,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行業崗位的革新,在解決因人口老齡化而導致勞動力不足問題的同時,也可能會導致一些行業勞動者被取代和淘汰。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到,人工智慧也將創造新的產業和就業機會。人工智慧的發展,將要引發的是一個全方位的生產力變革,它比工業革命、信息技術革命等影響更為廣泛而深刻。

全球人口老齡化是大時代背景下造就的時代問題,改善這一重大社會狀況需要我們全人類長期而不斷的努力。在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的同時,我們正邁入人工智慧時代。雖然過去可以指導未來,但是真正的未來尚不可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將是一個會給我們社會帶來根本性變革的技術。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 易鵬:人口老齡化「灰犀牛」帶來挑戰與機遇
    而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才是一隻「灰犀牛」,是我們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隻「灰犀牛」將會為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帶來挑戰與機遇。這也是我們盤古智庫高度重視老齡社會研究的原因。中國從1999年正式邁進老齡化社會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口持續增長。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馬爾薩斯指出,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源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不過,馬爾薩斯理論也有很多缺陷。比如,馬爾薩斯強調的糧食生產趕不上人口增加的問題,到了20世紀基本上被迅速發展的科技解決了,而且產生「饑荒」的大多數原因不是糧食生產問題,而是分配出了問題。
  • 世界人口展望報告,2019老齡化人口激增,某行業或成未來熱點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9年6月底發布了一份名為《世界人口展望2019:發現提要》的報告。報告顯示,2030年世界人口將從目前的77億增至85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或將達到110億。報告認為,到2050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將從目前的72.6歲增至77.1歲,全世界80歲及以上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43億增加到4.26億,佔比達16%。人口老齡化導致工作年齡段人口比例下降,這將大大增加社會保障壓力。養老需求將為安防提供一個新的藍海市場實際上,人口老齡化趨勢已日益顯現。
  • 關於人口老齡化與相關的英語知識
    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就日趨嚴重,每年都是一個重要的政策議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是日益嚴重的國民養老壓力。我們都知道,我國現有的養老金制度本質上相當於是全民分擔一部分養老壓力。即在工作黃金年齡的青壯年在現在工作期間提前為自己繳納的一部分養老金,將用於為社會上已經退休的老人養老。等到自己退休之後循環往復。但人口老齡化使得國民養老體系壓力增加。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摘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僅降低了韓國勞動供給能力,而且降低了社會總需求,加大了韓國政府財政負擔。為了應對老齡化趨勢,韓國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和制定老齡化相關法律,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韓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經驗,給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以很好的借鑑。
  • 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問題是,這個趨勢對你我意味著什麼?各有難處人類社會整體正在經歷老齡化過程,但各個國家/地區的發展速度和程度存在差異,面臨的問題和困局也各不相同。根據普遍接受的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0%就屬於老齡社會。
  • 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原標題:分清三種類型的 人口老齡化   近年來,計劃生育和人口老齡化的關係問題可以說備受矚目,但各界的認識很不統一。計劃生育該不該對日趨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負責?這要區別對待,因為存在著三種人口老齡化的情勢和類型。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我想作者所探討的人口經濟問題其實已大大超出了經濟理論研究的一般範疇,只是這種「超出」並非天馬行空理想化的空泛描述,而是基於對「少子老齡化」、「富裕階層出生率下降」、「發達國家人口壽命延長」、「需求飽和帶來經濟零增長」等問題的深入思考之後,讓讀者下意識的同作者一樣發出疑問:人類幸福的源泉只是經濟增長嗎?
  • 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前景 人口老齡化帶來發展機遇
    3、以騰訊、百度、阿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其希望將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大健康產業向融合,打造新興領域。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將為大健康產業帶來變革。AI智能等信息化技術夠提升診斷治療的智能化的水平。 4、融合化。未來的大健康產業將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5、國際化。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是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通過「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建設,為中國與世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搭建平臺。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已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每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實現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必將進一步彰顯黨的初心使命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睿見」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如果不以總體和全局的視野看待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的轉型,應對和解決各種不適應,也不可能很好地應對和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本文系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梁春曉在2020年9月5日杭州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上的演講,文章來源於「老齡與未來」微信公眾號。
  • ...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
    【工信部前部長:中國已走出人口紅利期 全面放開二胎未引發生育高峰】苗圩表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的重視。苗圩還強調,全面放開二胎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 博鰲論壇:人口老齡化可成社會淨優勢,但必須多方合作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發病率大幅攀升,對醫療體系以及患者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而如何應對這樣的挑戰也越來越成為社會各方醫療相關方的重點關注領域。而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其次,必須要尊重老齡人,有針對性的為老齡人制定一些基礎設施,還有交通工具,在社會中都要考慮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應對老齡化的社會;數據方面,必須很好的監測並了解老齡人的需求,也要了解他們的現狀,從而得知需要什麼樣的數據,如何去應用這些數據。「具備了正確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務,人口老齡化可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新機遇。」陳馮富珍此前曾如此論斷過。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不過,在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農業生產後繼乏人,各地「耕地撂荒」現象屢見不鮮。中長期而言,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並非高枕無憂。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農村適齡勞動力人口數量為3.13億人,佔農村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6.8%。這一比重不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更遠低於城鎮79.5%的水平。
  • 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2050年我國會有多少人口?專家給出一個數據
    ▲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實際拍攝畫面如果一個國家的人口趨於老齡化,或者一個國家的人口逐漸減少,則自然而然地意味著這個國家逐漸走向衰亡沒落,不僅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就連一個國家的安全都無法得到基本保障。若要保障一個國家的安全,就必須要擁有充足的人口,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保家衛國的軍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影響遠非如此。第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會增加老年人口撫養比。如果國家要求的退休年齡保持固定,人口的預期壽命增加,在將來,則會有更多的人來申請領取養老金,但由於人口數量減少,工作與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人口會相應減少。
  • 2020年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程度各國排名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世界正經歷著地震的人口變化,沒有哪個國家能倖免於此。雖然預期壽命的增長和出生率的下降是現代科學和醫療保健的主要成就,但它們將對子孫後代產生重大影響。今天的圖表依賴於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60年老年人與工作年齡的比率將如何變化,突顯了世界上一些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人口崩潰到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億人,而今天的人口為77億,其中許多人的壽命將更長。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你知道什麼是「9073」模式嗎?
    全世界正在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日本史當前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有35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同樣北歐的發達國家也不樂觀,那麼你知道中國老齡化率排名第幾嗎?第十,是的。我們比發達國家更慘,因為我們人均gdp不到他們的一半,卻要面對跟他們同樣的養老問題!中國目前有2.54億60歲以上的老人,根據測算,到2050年,中國有5億老人,那時候我們的老齡化程度將排名世界第一,然而,我們的人均gdp依然沒有他們的高。這意味著什麼,我國的形勢比他們要嚴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