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發病率大幅攀升,對醫療體系以及患者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而如何應對這樣的挑戰也越來越成為社會各方醫療相關方的重點關注領域。
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表示,到2050年的時候,中國會有超過5億的60歲以上的人群。
如何應對這一挑戰?陳馮富珍認為,首先是衛生體系或者叫做全民健康覆蓋的體系必須要和老齡人的需求結合。老齡人慢性的疾病,比如說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還有呼吸道的疾病等等,需要制定一個能夠提供長期護理的機制。而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其次,必須要尊重老齡人,有針對性的為老齡人制定一些基礎設施,還有交通工具,在社會中都要考慮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應對老齡化的社會;數據方面,必須很好的監測並了解老齡人的需求,也要了解他們的現狀,從而得知需要什麼樣的數據,如何去應用這些數據。
「具備了正確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務,人口老齡化可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所面臨的新機遇。」陳馮富珍此前曾如此論斷過。阿斯利康全球董事長雷夫·約翰森(Leif Johansson)對這一論斷頗為認同。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息息相關。過去為應對急性傳染病而建立的醫療系統,如今正想方設法轉型成為健康中心,幫助慢性病患者進行長期的疾病管理。
美國輝瑞普強制藥集團全球總裁高天磊在大會中指出,健康中國2030具體提出這個概念,健康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條件,世界經濟論壇在過去15年非傳染性疾病的成本,經濟損失會達到7萬億美元,而且佔GDP的4%,非傳染性問題是一個巨大的籃子,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如果想找到解決方案,心血管疾病和某種癌症之間的共同點,包括了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可以預防的、易於診斷的,以及這些疾病用現有的藥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雷夫·約翰森則分享了一組數據。在中國,由於獨特的人口學因素,複雜多變的疾病模式給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尤為嚴峻。當下,中國有超過5億的成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此外,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CPDRC)預計,到2050年,中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將超過65歲。
言外之意則是糖尿病等疾病發展的風險因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如果不能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這一問題,其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將不容估量。
「這也是我們支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大健康』理念和『健康中國2030』戰略中優先著力老齡化問題的原因所在。」 雷夫·約翰森說到,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2016 – 2020)》中提出了,要完善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老年人疾病檢測、診斷和管理方面採用新型治療技術。此外,也呼籲將物聯網納入考量,利用大數據打造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兩年前,阿斯利康與江蘇省和無錫市政府合作,建立了首個由製藥公司發起的開放式戰略平臺——中國商業創新中心(CCIC),致力於通過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來提升醫療健康可及性。
高天磊評價道,在無錫的例子裡面看到夥伴關係非常重要,不同部門不同行業進行合作,藥廠在這裡面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必須有強大的預防工作和教育工作,要有循證的治療指南,要有可負擔的和高質量的保健活動,涉及到他的藥物的信任,需要跨機構跨部門進行協調,初級保健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