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22:21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人口是第一資源,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浙江人口現狀如何?未來人口增長趨勢如何?人口增長面臨哪些挑戰?12月4日,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共同發布了名為《浙江人口結構及其變化趨勢分析》的課題調研成果。
以下為課題報告全文。
圖源網絡
人口是第一資源,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主體,其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我省加快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過程中,人口問題日益凸顯為一個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問題。新時代我省人口發展形勢正加快轉變,面臨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動分化加劇、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比例持續提高等諸多新形勢和新特徵。在今後一段時期,這些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並對新時代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基礎性影響。
一、浙江人口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人口再生產方式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前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長的傳統型向改革開放以來的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現代型轉變,全省人口發展呈現總量平穩增長、素質不斷提升、集聚效應明顯、城鎮化質量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目前,人口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對高端人才的虹吸效應不斷增強,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了良好的人口資源平臺。
(一)浙江人口概況
根據全省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為58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3萬人。
從城鄉結構來看,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4095萬人,農村人口1755萬人。城鎮化率(即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為70.0%。
從性別構成來看,2019年末,全省男性3004.7萬人,佔總人口的51.4%;女性2845.3萬人,佔總人口的48.6%。性別比(男:女)為105.6:100。
從年齡結構來看,2019年末,全省0-15歲的人口為824.9萬人,佔總人口的14.1%;16-59歲的人口為3820.0萬人,佔總人口的65.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05.1萬人,佔總人口的20.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30.7萬人,佔比為14.2%。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79.1歲,居全國前列。
從人口自然增長情況來看,2019年全省出生人口60.9萬人,死亡人口32.0萬人,自然增加人口28.9萬人。出生率為10.51‰,死亡率為5.52‰,自然增長率為4.99‰。
從省內地區分布來看,常住人口數最多的3個市分別為杭州、溫州和寧波,其中杭州市常住人口數已超千萬,顯示其作為省會城市和新經濟模式下新興的較大城市,對全省乃至全國其他地區人口有著較強的集聚能力。
(二)浙江人口數量在全國的位置
近年來,浙江堅持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與此同時,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以及「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作為,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從全國範圍看,省際流動人口越來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而浙江正在成為長三角人力資源集聚的新高地。
2019年末,浙江以5850萬人的常住人口總量在全國居第十位,佔全國總人口的4.2%;常住人口比2018年末增加113萬人,僅次於廣東(175萬人);當年人口增速1.97%,超過廣東(1.54%),居全國第一;常住人口增量扣除自然增長量後,淨流入量為84.1萬人,居全國第一。
圖1 2019年全國各省(區、市)常住人口數量
2011-2014年,由於大規模推動機器換人、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浙江常住人口呈小幅淨流出態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從2015年起,常住人口重新開始淨流入,且淨流入規模不斷擴大,由2015年的3.3萬人擴大到2019年的84.1萬人。2017-2019年,浙江人口增量分別為67、80和113萬人,連續3年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人口淨流入量分別為31.3、49.0和84.1萬人,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列廣東之後,居全國第二位,2019年居全國第一。人口淨流入的不斷增加,說明浙江吸引了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大量勞動力就業(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的外來人口主要來源地包括安徽、河南、貴州、江西、四川等)。
圖2 2019年全國各省(區、市)常住人口增量
分城市來看,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55.4萬人,比深圳多14.18萬,比廣州多15.25萬人,居全國第一。寧波常住人口增量34萬人,居全國第四。杭州和寧波兩個市合計增量89.4萬人,佔全省增量的79.1%,說明浙江常住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緣於這兩個城市對人口的虹吸效應。
圖3 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情況
(三)浙江勞動年齡人口
1.勞動年齡人口總量。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3820.0萬人,佔總人口的65.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趨勢上看,從2015年開始,浙江省的勞動年齡人口佔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一直呈平緩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68.4%,下降至2019年的65.3%,但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一直維持在3800萬上下的高水平,全社會的勞動力供給比較充足。
人口總撫養比(註:人口總撫養比=(14歲及以下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總撫養比越小,負擔越輕)小於或等於50%稱為人口紅利期,表示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相對較輕,有利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浙江的總撫養比為37.6%,比全國平均水平(41.5%)低3.9個百分點,在長三角區域,遜於上海(35.5%),優於江蘇(40.1%)、安徽(48.9%)。全社會年齡結構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橄欖狀特徵,社會負擔相對較輕,仍處於人口紅利期。
2.勞動年齡人口結構。2019年末浙江省16-59歲常住人口中,男性1990.2萬人,佔52.1%;女性1829.8萬人,佔47.9%;男性比女性多4.2個百分點,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8。
分年齡段來看,浙江勞動年齡人口總體呈現年齡較大群體佔比相對較高,而年輕群體佔比較低的態勢,特別是16-24歲群體比例明顯偏低(見表3)。隨著時間推移,當這部分人群成為30歲以上壯年勞動力時,如果沒有外來淨流入人口的補充,全社會勞動力將出現明顯不足。
3.勞動年齡人口在省內的區域分布。從省內分布情況來看,杭州、寧波、溫州3個市佔據了全省接近一半的勞動年齡人口,為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勞動力供給。這3個市的勞動年齡人口佔常住人口比重也都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相反,衢州、舟山、麗水等市勞動力流出較多,勞動年齡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相對較低。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勞動年齡人口的素質。從該指標看,各市的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杭州的這一指標遙遙領先於其他市,可見杭州集中了大量的高學歷人才,總體勞動力素質為省內最高。除杭州以外,寧波、湖州、紹興、金華等地的這一指標也相對較高,這幾個市作為新興都市圈的代表,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較大。
二、影響人口變化趨勢的因素
從中長期來看,人口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影響人口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有老齡化、生育率、人口流動、城鎮化等因素。
(一)老齡化
國際上通常把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超過7%作為一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2019年,浙江60歲及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20.6%,65歲及以上人口佔14.2%,都已遠遠超過國際通用的一般老齡化標準,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浙江人口老齡化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老齡化速度加快,低齡老人比重明顯增大。由於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嬰兒已逐步進入老年期,浙江低齡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明顯擴大。2019年,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比2015年增加269.8萬人,年均增長6.3%,比2010-2015年這5年間的年均增速(4.3%)高2.0個百分點。
根據以往人口普查和調查結果,將分年齡段人口數據平滑移動,可以預計,2020年至2030年,60-69歲低齡老人佔老年人口的比重將繼續增大至接近50%,預計2035年將超過50%,而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老年人口的比重則保持在25%以下。2020-2030年,浙江低齡老人相對較多,在整個社會進入超老齡化之前,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一個巨大窗口期,需要抓住時機,健全完善養老、醫療及生活服務等相關方面的制度體系。
二是老齡化程度地區差異明顯,外來勞動力延緩地區老齡化進程。浙江的外來人口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25-50歲,其中25-29歲、30-34歲比重最大,分別為15.8%和13.1%。分市看,各地老齡化程度差異很大。經濟實力較強的杭州、寧波、溫州、金華和台州等市,由於外來勞動力人口集聚,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這些地區人口老齡化進程,其老年人口佔比明顯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溫州市老齡化程度最低,60歲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佔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7.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個百分點。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進入國家戰略核心區後,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逐年增加,60歲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佔比為20.0%,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顯著低於其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
同時,外出人口相對較多的衢州、舟山、麗水等市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均高於戶籍人口老齡化水平,其中,舟山市的老齡化程度最高,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佔比分別為27.9%和27.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3和5.3個百分點。
(二)生育率
近幾年計劃生育政策連續出現重大調整。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簡稱「全面二孩」政策)。出生人口從2013年的54.9萬人增至2017年的67萬人,2018年回落到62.8萬人,2019年進一步回落到60.9萬人;人口出生率從2013年的10.01‰逐步升至2017年的11.92‰,2018年回落至11.02‰,2019年進一步回落至10.51‰,同期死亡率仍穩定在5.5‰至5.6‰的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由2013年的4.56‰上升至2017年的6.36‰,再回落到2019年的4.99‰。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浙江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大幅提高,但生育高峰期很快於2017年到來,早於政策出臺時的預期。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達67萬人,粗出生率為11.92‰,2018年開始常住出生人口明顯回落。同時,自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浙江的二孩出生比例在明顯提升後趨向穩中有降。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結果,2017年浙江二孩出生率達到53.37%的歷史新高,但2018年就下降到50.09%。
圖5 2010-2019年浙江常住人口出生總量和出生率情況
重新回到適度生育水平難度巨大。從歷史數據來看,生育水平下降不是新問題,但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背景下,如何推動生育水平適度提升,保持一定的出生人口規模,存在巨大挑戰。一是育齡婦女規模減少。近年來,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生育規模逐年下降,目前的育齡婦女(15-49歲)人群自身大多為獨生子女一代,受當年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其人數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其中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20-29歲)相當於俗稱「90後」群體,其人數也明顯減少。二是生育意願較低。調查顯示,浙江省育齡女性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65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4個。三是生育成本巨大。根據全國生育意願調查,經濟負擔重成為育齡婦女不再生育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浙江省的比重雖然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也達到了46.9%。此外,幾乎所有的被訪者都認為學前教育支出對他們來說負擔較重。而對於雙職工家庭而言,子女照料和家庭服務嚴重依賴家庭代際支持。
根據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育齡婦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分布如下表。
(三)人口流動
2019年,浙江吸引了84.1萬的人口淨流入量。這些人口流動為浙江帶來的正面作用十分明顯,除了上文提及的延緩老齡化進程外,還有效提升了勞動力的總體素質,增加了我省尤其是杭州、寧波等較大城市的人口紅利。
一是全省外來人口素質提高,杭州省外流入人口趨於高學歷年輕化。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省外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2019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外來人口佔全部外來人口的21.5%,比重比2016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大學專科及以上的比重為7.7%,比2016年提高0.9個百分點。
杭州、寧波等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人口集聚優勢更是明顯。杭州的省外人口中,20-34歲青壯年人口超過4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5個百分點;40-55歲外來人口的佔比則明顯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杭州外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在全省遙遙領先,超過1/5的省外流入人口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比全省水平高出12.8個百分點。外來人口的高學歷、年輕化,不僅緩解了包括杭州在內的我省人口老齡化加劇趨勢,更為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二是外來人口流入地選擇發生變化,杭甬人口集聚效應明顯。隨著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大灣區建設,其核心杭州灣經濟區的人口和經濟密度不斷加大。作為「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心的杭州和先進位造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地的寧波,這兩年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在2019年全省113萬的人口增量中,杭州和寧波的增量合計佔全省的近8成,其中杭州和寧波分別佔全省增量的49.0%和30.1%,顯示出這兩個副省級城市在省內超強的人口凝聚力。
(四)城鎮化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人口布局持續優化,城鎮化率持續提高。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0%,高出全國9.4個百分點,列廣東、江蘇之後,為省、區第3位,比2010年末提高8.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
分市看,各地城鎮化水平均穩步提高,且地區間城鎮化水平差距在縮小。11個市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極差(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差)由2010年末的29.2個百分點縮小到2019年末的18.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衢州市和麗水市,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比2010年提升15.9和14.6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升幅7.5和6.2個百分點,城鎮化推進十分迅速。
三、展望浙江人口結構變化趨勢
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浙江省人口發展變化將呈現如下特點:未來10年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保持增長;少子化、老齡化將進一步加劇,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人口素質穩步提升,總體受教育水平平穩提高;人口城鎮化進入平穩期;人口加速向四大都市區集聚。
(一)預計人口總量在未來10年仍保持增長趨勢
考慮到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對省外流動人口的吸引力特別是杭州、寧波等較大城市的集聚效應、「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將超過6000萬人,全省人口總量未來10年仍保持增長趨勢。
(二)少子化、老齡化趨勢加劇
「全面二孩」政策下,常住人口出生高峰已經在2017年出現,考慮到上文提及的影響生育率的主要因素,預計今後出生率將逐步緩慢下降。「十四五」期間,年均出生人口可能在60萬人左右,比「十三五」時期有所減少。0-15歲常住少年人口總量和比重將緩慢回升後轉為下降,「全面二孩」政策仍然不能扭轉浙江的少子化趨勢。
預計勞動年齡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重將從2019年的65.3%下降到2025年的60%左右,考慮到老齡化進程,到2035年,可能會繼續下降到52%左右。以勞動年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為67%左右計算,屆時撫養比將達到1.9:1左右,即1個經濟活動人口將承擔1.9個非經濟活動人口的撫養任務,這意味著浙江人口數量型紅利的結束。在未來10年中,必須積極引進年輕活力型人口,加快人力資本投資,以延長人口數量型紅利機會窗口期,並把握人口質量型紅利的機會窗口,儘快釋放人口質量紅利。
全省老齡化將加快邁向超老齡化階段。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浙江已於2019年超過這一標準。10-15年後,預計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1%-26%,進入超老齡化階段,這將對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提出較大挑戰。
(三)人口素質穩步提升
人口數量紅利的逐步消失是一個必然趨勢。為解決深度老齡化和高撫養比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儘早轉向注重人口質量紅利。人口素質的提升可以釋放人口質量紅利,有利於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是解決高撫養比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
隨著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推進,無論是本地勞動力素質還是外來勞動力素質,都將不斷提高。有賴於浙江先後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以及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對省外較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外來人口受教育程度也明顯提高,尤其是杭州、寧波等大城市,提高幅度領先全國平均水平。面向新時代,浙江人口受教育水平將加快提升,預計到2025年,基礎教育普及率將繼續保持高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65%左右,外來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接近10年,與整體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四)人口城鎮化將進入平穩期
浙江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人口城鎮化進程將穩步推進,最終進入平穩期。預計2025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將分別達到75%和56%左右。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差距將逐年縮小,再過15年,將縮小到12個百分點左右。常住城鎮人口比重年均提高的幅度將逐漸下降,最終趨於平穩,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年均增幅逐年上升。
(五)人口加速向都市區核心區集聚
杭州、寧波、溫州和金義四大都市區成為高端要素、高端產業集聚地。人口集聚為產業集聚夯實了基礎,產業集聚強化了人口集聚的趨勢。2019年,全省四大都市區內常住人口總量為3382.6萬人,佔全省的57.8%,比重比2015年(56.7%)提高1.1個百分點。另基於手機信令大數據,四大都市區核心區常住人口總量佔全省的69.5%,且四大都市區核心區人口流動的規模量級,均高於其他區域。都市區核心區成為全省人口密度、人才濃度、人口流動度最高的區域。預計,隨著「四大建設」等重大戰略的推進,全省人口將加速向四大都市區核心區集聚。預計到2025年,四大都市區核心區常住人口佔全省比重將超60%。
課題組:浙江省統計局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執筆:葉鑫潮
16070917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