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本書單為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圖書,對神奇神秘大腦認知感興趣的讀者、從事醫療服務的讀者,都可通過本書單的推薦圖書找到需要的知識。向腦科學研究方向、認知神經方向、醫護專業等學生及研究人員推薦!

認知神經科學:關於心智的生物學

(美)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著

周曉林,高定國 等譯

世界權威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材,認知神經科學之父經典力作,國內權威認知神經科研團隊傾心翻譯!

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是國際認知神經科學界的著名人物,其中Gazzaniga教授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他曾經是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Roger W. Sperry的學生和同事。Gazzaniga教授除了編撰這本教科書之外,還主編一套大型的《認知神經科學》文集,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本書的譯者是優秀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保證了本書的科學質量。

讀心的機器:fMRI如何揭示大腦到底在想什麼

(英)芭芭拉·J. 薩哈金(Barbara J. Sahakian)等著

禤宇明 等譯,傅小蘭 審校

一旦拿起這本書,就放不下了......本書是神經影像學研究重大進展的重要科普著作,尤其適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眾說紛紜且噱頭十足的大腦研究的讀者。

你撒過謊嗎?你有種族偏見嗎?你的道德指南針完好無損嗎?為了了解你的想法或感受,我們通常不得不相信你的話。但是用調查問卷和其他顯性方法揭示你的想法是不完美的:你可能會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信念,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它們。但現在,隨著腦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對大腦活動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準確,特別是fMRI技術,給神經科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了解大腦功能的途徑。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機器學習的進步,未來無可限量。

本書榮獲2017年英國心理學會圖書獎,是一部人人都能讀懂的腦科學科普佳作。由中科院心理所傅小蘭教授團隊權威翻譯。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鼎力推薦。

理解大腦:細胞、行為和認知

(美)約翰·E.道林(John E. Dowling)著

蘇彥捷 等譯

用所有讀者都能讀懂的句子揭示大腦的複雜性。對於所有想了解人類迄今對大腦的理解及其與思維的關係,但尚未入神經科學之門的人來說,本書是最好的概論性佳作。

本書由享譽國際的視覺神經生物學權威、哈佛大學榮譽教授約翰·E.道林,專為哈佛大學新生課程「神奇的大腦」而著,堪稱經典,濃縮了腦與心智的知識精華。

由蘇彥捷教授組織來自北京大學、中科院心理所的全專家團隊權威翻譯。

哈佛大學、紐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高校的心理學、生物學、神經學和醫學權威教授紛紛鼎力推薦。

每一位對腦與心理、行為問題感興趣的人必讀的經典之作。

生理心理學:走進行為神經科學的世界(第9版)

(美)N. R. Carlson 著,蘇彥捷 等譯

權威前沿、生動有趣、想一口氣讀完的硬科學!

本書整合了生理心理學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生理心理學的感知覺系統、睡眠、情緒及心理障礙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同時設有大量豐富的圖表和實例,使生理心理學和生活緊密聯繫、通俗易懂。

認知心理學:心智、研究與你的生活(第3版)

(美)戈爾坦茨(E. B. Goldstein)著,張明 等譯

美國最受歡迎的認知心理學教材,

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推薦教材!

堪稱史上最有趣、最貼近日常生活的認知心理學教材!它將一舉擊破讀者認為認知心理學太過理論化、抽象化、難以理解的印象,讓認知心理學真正從枯燥的實驗室中走出來,回歸日常生活,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輕鬆領略認知心理學迷人的魅力!

全方位介紹了認知心理學的經典研究與前沿動態,讓每一個擁有探索之心的人,都能在更開闊的視野中,見證心靈最平凡的奇蹟!

認知心理學(第6版)

(美)斯滕伯格(R. J. Sternberg)等著,邵志芳 譯

斯騰伯格經典著作,充滿個人魅力的生動教材

圍繞人類智力這一核心線索,整合認知心理學的眾多概念。

將貫穿認知心理學的7個重要論題交織體現於全書各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讀者視野。

強調認知心理學在其他領域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現研究與應用的有機聯繫。

文風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讓認知心理學變得趣味盎然,不再枯燥。

感覺與知覺(第10版)(全彩)

(美)戈爾坦茨(E. B. Goldstein)等著

張明 等譯

暢銷40年,知覺領域眾名家讀過的經典教材,

融匯心理學、人工智慧、醫學研究熱點,

北大周曉林教授鼎力推薦 !

本書將帶領你踏上一段有趣的感官之旅,去了解感知覺活動背後的迷人之處。它從知覺加工、知覺的神經加工以及知覺的皮層組織等心理生理基礎開始,對客體與場景知覺、視覺注意、動作執行、運動知覺、顏色知覺、深度和大小知覺、聽覺、聽覺組織和定位、言語知覺、膚覺以及化學感覺進行了全面闡述,向讀者展示了這些看似簡單的感知經驗背後那極其複雜的機制。

護士職業溝通技巧(第7版)

(美)阿諾德(E. C. Arnold)等著,繩宇 等譯

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權威推薦,「美國護理雜誌年度圖書獎」作品,全面提升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的必讀書。

本書堪稱護理人員與患者(簡稱護患)溝通領域的經典教材,曾兩度榮獲「美國護理雜誌年度圖書獎」。本書展示了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如何促進護患關係並推動治療目標的達成的。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及同事交流的有效技巧,讓讀者能夠將溝通理論有效地應用於工作中。

本書分為六大部分:人際關係和職業溝通技術的理論基礎;重要的溝通技巧;建立具有治療作用的人際關係的技巧;如何在不同的人群中運用有效的溝通來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並達到防病治療的效果;如何適應具有不同的溝通需求的患者;與同事加強協作、進行專業溝通。本書既有深入淺出的理論,又與實踐結合緊密,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教材。

醫患溝通實訓指導(第5版)

(美)戴維斯(C. M. Davis)著,

柳豔松 等譯,趙旭東 審校在美暢銷30年的經典醫患溝通教材,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紐約大學等知名學府指定教材。 醫療服務專業人員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與病人、同事和同學相處中的時常要面對的難以清楚言說的不適,常常幹擾其享受學習、順利成長。而本書所介紹的方法能使人敏感地覺察自己的內心,提升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使其能真正享受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醫務工作者動機訪談: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

(英)羅爾尼克(Rollnick, S.)等著,

洪霞,魏鏡 譯

廣受讚譽的醫患溝通的高效解決方案!

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洪霞和魏鏡教授傾情翻譯,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于欣教授誠意推薦

本書向醫生、護士、心理諮詢師、牙醫、社會工作者、物理治療師等醫務領域從業者介紹了一種實用、高效、易於掌握的醫患溝通方法,全面提高了患者的治療和改變動機,讓會診過程從此變得充滿人文關懷、順暢高效、事半功倍!

專業 心理 | 深度 悅讀

原標題:《書單 |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國醫學學會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蘇裡博士訪問心理所
    4月20日至5月9日,英國醫學學會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MRC 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 Unit)蘇裡博士訪問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NACN Lab)。蘇裡博士此行主要目的是促進和加強與陳楚僑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蘇裡博士的研究項目之一就是使用實時的技術來探討精神疾病的精神病理學。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最適合自學的入門心理學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大學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說起心理學,相信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略知一二,但是具體心理學是什麼,可是誰都說不上來,總覺得是高大上非常高深的東西,而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薦書單:入門級心理學沒你想的那麼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入門級心理學都是在講一些什麼事情。
  • 第三節 現代醫學心理學在我國發展簡史
    當時醫學中的精神病學,因為是研究表現各種心理異常的精神病的,所以它和心理學的關係要比醫學其他學科的關係密切,而心理學那時還是一門尚未充分發展的科學,它的學院式研究脫離精神病學的實際,精神病學家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心理學體系,那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1922年創辦了中國第一種心理學雜誌-《心理》,就刊有變態心理方面的論述。
  • 心理學研究將進入腦科學時代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自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後,心理學走上了獨立發展的科學之路。19世紀初到1860年間,鄰近學科(如生理學、物理學等)迅猛發展,這些學科採用實驗的手段對心理過程進行了初步研究並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為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開闢了道路。  傳統實驗心理學範式的創立,使心理學從哲學母體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科學,開創了心理科學新時代。
  • 腦科學研究正試圖用基因遺傳機制揭開心理學的種種謎團
    大會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的腦科學已邁入從分子到行為的跨學科、多層次研究的時代,正試圖利用基因遺傳機制揭開心理學的種種謎團。  2013年美國正式公布了一項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針對目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這一計劃將打開探索大腦如何記錄、處理、使用、存儲、找回海量信息的大門,加深對大腦功能和複雜行為的理解。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宣布成立。
  • 精神醫學|寧玉萍: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但精神科醫生太缺了
    寧玉萍:精神醫學專業首先培養的是臨床醫生,但是又跟「大醫學」稍微有一些不同。我們除了要具備臨床醫學所有的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學習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培養的是符合精神醫學臨床醫生、心理服務業要求,未來也有可能從事神經科學的研究、教育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所以精神醫學既是醫學,又是兼具人文學、哲學、心理學知識的一個有趣、全面豐富的這樣一個專業。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萬物的古怪秩序》是一本非常高超的腦科學、意識現象研究科普書。相較於那本被很多認知領域人士奉為經典的《笛卡爾的錯誤》,這一次作者達馬西奧試圖提出一個系統,更為完整、深入地闡述自己對意識現象的自然科學解釋。
  • 新年紙刊特輯:腦科學的範式革命|神經現實 x 信睿周報
    隨著腦機接口、腦連接組等前沿腦科學概念及實踐進入大眾視野,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面臨又一輪更新。關於大腦,我們知道些什麼?在2021年伊始,神經現實聯合「信睿周報」特別推出「腦科學·特輯」,嘗試勾勒出一幅貫穿腦科學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圖景。 這期特輯由神經現實團隊精心打造,內容涵蓋深度文章、信息插圖、人物訪談和主題書單等。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啦~要知道,在此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對於這一可以說是「全國首個」的新興學院,你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它包含哪些本科專業?它的成立有著怎樣的契機?未來又將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精彩內容,一起繼續往下看!
  • 浙大首開"腦科學"本科專業:"全腦教育"是誤解
    「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表示,我國普通高校提供的本科生教育的專業有四百多種,卻沒有一個是神經科學(腦科學與神經科學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的專業。為填補空白,不久前,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宣布成立。
  • 書單| 專業系統學習心理學:主幹課教材
    心理科學:培養科學素養(DSM-5)(美)Mark Krause,(美)Daniel Corts 著張明 等譯不止教你心理學知識,更能教你如何像真正的心理學家那樣思考問題。心理學教指委委員、蘇州大學張明教授翻譯並鄭重推薦的心理學入門教材。
  • 慧創近紅外腦成像亮相國際意識科學研究會(ASSC 21)
    國際意識科學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Study of Consciousness)是一個旨在推動對心理學核心問題
  • 浙大新成立了一個很酷的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
    校長吳朝暉院士為醫藥學部主任、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院士頒發聘書。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發言。副校長周天華主持成立儀式。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羅建紅出席會議。在這個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年代,發展腦科學與腦醫學是浙江大學在戰略前瞻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也將成為未來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從辦學基礎和創辦時機看,學校具有發展腦科學與腦醫學的卓越學科生態,其成立大勢已成。
  • 書單| 專業系統學習心理學:選修課教材
    本書以客觀證據為基礎,以科學理論為引導,為讀者系統梳理和全面總結了保持健康的真知灼見。《健康心理學》(第八版)問世三十餘年來,鞏固經典,不斷更新,幫助無數讀者找到了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健康理想。★ 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在任何艱難的選擇面前,我們都能夠有所作為,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感覺與知覺(第10版)(全彩)(美)戈爾坦茨(E. B.
  • 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在西安舉行
    為促進教育腦科學的研究與實踐,加強不同學科、專業和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的交流互動,推進教育腦科學研究與應用工作的發展,由西安絲路類腦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市科愛腦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2019國際腦科學學術峰會(IBSS『2019)於2019年12月14日在西安隆重召開。
  •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一周年!科研成果彙編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系)於成立2019年12月,坐落於優美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學院是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國家健康與疾病人腦組織資源庫、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等重要平臺的實體支撐單位。成立一周年,我們來一起回顧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今年發表的部分論文。
  • 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 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本次大會首次設立了「教育腦科學專題研討會」,主題研討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以此來推動我國「科教興國」戰略計劃的實施。出席本次研討會的演講專家有:中國腦科學計劃的籌建者和推動者楊雄裡院士,南昌大學李葆明教授、大千教育吳恆莉董事長、華東師範大學周永迪教授、蔡清教授、浙江大學陳飛燕教授等。
  • 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勢力"概覽2020版發布
    2019年12月,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系)成立,坐落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南京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是南京大學橫跨醫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和心理學等理工醫文多學科、多院系的交叉整合和創新研究平臺,是目前校內最大的一個多學科交叉前沿課題聯合體。成立該研究機構,將更好地推動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及其相關學科的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
  • CIIS2020專題論壇丨探秘「三磅的宇宙」,腦科學研究有何新進展?
    屆時,包括10位中外院士在內的超百位人工智慧精英將齊聚一堂,帶來7個主題報告、2場尖峰對話、9場專題論壇、1場同期活動。人類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卻對兩耳間三磅重的物質——大腦知之甚少,大腦也因而被喻為「三磅的宇宙」,科學界更是把腦科學研究定義為二十一世紀的前沿科學,甚至是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