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執甲,逆風而行。今年的疫情中,全社會都被醫生、護士、疾控部門工作人員等「逆行者」的英雄行為所感動。許多高三考生也立志將來要守護人們的健康。可是,考生們該選擇大學裡的哪些專業,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呢?
廣州日報求學重磅推出的《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欄目,特邀廣東高校名師,為考生推介守護人們健康的專業。本期推出的專業是精神醫學。
名師:
寧玉萍
廣州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院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
專業掃描: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精神醫學專業。
寧玉萍:精神醫學專業主要是培養精神科的醫生,特別具備精神心理診治和服務能力的醫學人才。廣州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是廣東省第一個精神衛生學院,每年招收30名本科生,20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完成了精神醫學從本科到碩士、博士人才培養的全序列。
問:精神醫學和其他臨床醫學專業有何不同?
寧玉萍:精神醫學專業首先培養的是臨床醫生,但是又跟「大醫學」稍微有一些不同。我們除了要具備臨床醫學所有的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學習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培養的是符合精神醫學臨床醫生、心理服務業要求,未來也有可能從事神經科學的研究、教育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所以精神醫學既是醫學,又是兼具人文學、哲學、心理學知識的一個有趣、全面豐富的這樣一個專業。
問:學生在校期間會學習哪些課程、參加什麼樣的實踐?
寧玉萍:精神醫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首先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裡面的人體解剖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臨床醫學裡面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這些都要學。
另外,我們還加入精神病學和臨床心理學,和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組成四個主幹學科。所以說這個專業比普通的臨床醫學專業還要多學幾門課程,學習的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實踐方面,學生要參加大學裡面的社會活動、科研活動,以及醫院科研小組基於精神心理服務的研究,社區服務、志願者服務,我們的學生都會要參加進來。也就是說,除了在課堂上學習醫學知識以外,在暑假、寒假,學生可以儘早的進入到精神心理服務的體系裡面來。
名師建議:
問: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讀這個專業?
寧玉萍:現在精神神經疾病領域還有不少沒有解決的問題,包括老年痴呆症、孤獨症、抑鬱症等。選擇精神醫學,首先要具有為老百姓服務奉獻的精神、高尚的個人道德和操守,同時,對醫學感興趣,特別是對精神心理、腦科學感興趣或者有天賦的學生,都適合報讀。
就業前景:
問:該專業就業前景如何?畢業後可以從事哪些工作,有什麼發展方向?
寧玉萍: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但精神科醫生太缺了。現在全國還不到3萬精神科醫生,全國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各種輕重精神疾患的終生患病率達到了17.5%,所以患者的就醫需求是很大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每年招收五六十名精神科規培醫生,每年用人單位來招聘都供不應求。
除此之外,還有普通人的心理問題、心理危機幹預也是我們要去服務的。學生畢業以後可以從事的職業是很廣的,可以做精神科醫生,成為心理指導心理諮詢的主力軍;還可以繼續讀研究生深造,做精神醫學領域的科研,包括神經科學、社會學、心理學,涉及面很廣,都是非常的深邃、有趣,很值得去研究的。
現在高校裡面都缺心理方面的老師,學生未來也可以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其他的各行各業,其實也都需要精神心理人才的支持。
名師簡介:
寧玉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廣州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院長。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廣州市醫學重點人才。社會任職:中國醫院協會精神病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醫院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副會長、廣州市醫學會副會長等。學術任職:《NEUROPSYCH DIS TREAT》雜誌副主編、《Journal of Alzheimer disease》雜誌編委,《中華精神科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編委。曾獲得榮譽稱號:廣東省優秀院長、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廣州市傑出青年等。
身兼醫院管理、臨床、科研、教學等任務,擅長於現代醫院管理,大力推動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作為廣東省高水平專科醫院的建設與發展,醫院專科聲譽及科技影響力均排在全國前列;在臨床及科研方面主要致力於抑鬱焦慮障礙、認知障礙、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參與的研究曾獲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及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以項目負責人獲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近5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抑鬱症的精準醫療」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科技部973、863支撐計劃等子課題5項,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及廣州市科技重點特色項目多項。目前發表研究論文210餘篇,其中SCI 收錄130篇。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50餘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李文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