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21世紀被稱"腦科學時代"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圖為癱瘓病人通過腦控技術操縱機械手臂給自己餵食巧克力。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科技電影中主角用意念移動物體的場面時常讓人心潮澎湃,如今這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幻想。科學家通過對大腦這一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斷研究,開發出了多種「腦控」科技產品,充分發揮了大腦的指揮功能。

  英國一名設計師日前開發出一種腦控獨輪車,工作原理是騎車者佩戴一種由腦脈衝控制的特製護目鏡,通過藍牙技術與獨輪車動力系統保持即時聯繫。一旦前方有障礙物,護目鏡檢測到腦脈衝的變化就會自動發出減速或停車指令,保證騎車者的安全。這種獨輪車是依靠環保電池驅動的,每次充分充電後可以騎行4小時。

  美國國防部的一個實驗項目開發出了一種傳感器,植入癱瘓患者腦部後就能夠用意念操控機械手臂,大大便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這項技術依靠一個由數百個接觸點組成的4毫米傳感器實現,每個接觸點對應大腦中特定的位置,能夠即時「解碼」從腦細胞和神經中傳來的信號。信號被傳遞到電腦之後,由特定軟體對照人體運動模式進行解碼分析,並生成操作機械手臂的代碼。

  無獨有偶,韓國高麗大學的研究小組也致力於幫助癱瘓人群獲得活動的能力,為此他們研發出一款先進的外骨骼機器人。這款外骨骼機器人通過腦電波接口測量信號並讀取用戶的腦電波,再由信號處理系統篩選出正確指令並給信號分類。最終,通過匹配分類腦波與大腦發出的信號,確定外骨骼機器人的運動方式,完成用戶的指令。

  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殘疾人利用腦控技術完成了開球儀式,讓全世界觀眾共同見證了腦科學技術的發展。這項腦機接口技術近期也有新的發展,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裝置來遠程控制機器人,旨在幫助殘疾人士探索未知區域。測試者需要在腦中植入晶片,或者戴上布滿金屬片的腦電頭套,通過腦電波變化來指揮機器人的行動。

  由此看來,國際腦研究組織將21世紀稱為「腦科學時代」不無道理。目前人類對大腦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相信未來腦控技術將在更多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腦科學,21世紀的新趨勢
    誰會貢獻自己健康的活體大腦呢,又如何創造更多技術手段去測量呢,這些難題無疑成了當前腦科學研究的重大阻力。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人工智慧已成為腦科學研究的新趨勢。如今腦科學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細胞和分子層面,對思維、情感、意識等高級功能的認識還非常膚淺。研究大腦已成為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然而越是未知的領域,越是能激發我們的探索欲。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國際腦研究組織宣布,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 視點聚焦 人腦的智能 科學源於幻想,這話有一定道理。電影《阿凡達》男主角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障人士。然而,他卻可以用思維去控制一具人造「外星人」軀體,演繹了一場「心靈感應」的神奇。
  • 精神醫學|寧玉萍: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但精神科醫生太缺了
    今年的疫情中,全社會都被醫生、護士、疾控部門工作人員等「逆行者」的英雄行為所感動。許多高三考生也立志將來要守護人們的健康。可是,考生們該選擇大學裡的哪些專業,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呢? 廣州日報求學重磅推出的《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欄目,特邀廣東高校名師,為考生推介守護人們健康的專業。本期推出的專業是精神醫學。
  • 解密「腦控信徒」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佐證。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恐怖:異次元腦控正在成為現實,科學家已經能控制猴子!
    當然這絕對是好事,但問題是資源都在人家手裡,萬一控制洒家成為挖煤礦苦力咋辦?洒家想跑都不行啊,畢竟連腳都不聽我使喚了!這是不是太可怕了?腦控:來自異次元的聲音腦控的英文名是「Electronic harassment」,你如果去搜索大腦控制的話,出來的全都是大腦各部分的功能詳解。
  • 恐怖:異次元腦控正在成為現實,科學家已經能控制猴子
    前陣子有位讀者給我私信,說了很多關於腦控的問題,並且給出了好幾個連結,是關於腦控的一些文章和對於腦控的控訴,當然筆者對這些也就是看過算數了!畢竟較真這些有的沒有的事情,是比較無聊的!而且她還披露這個電磁波腦控技術在蔣經國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各位要看她的首頁也很簡單,臉書上搜腦控即可,跳出來的前幾個結果就是她!2013年8月13日,一名20歲的男子Fuaed Abdo Ahmed在Tensas州立銀行聖約瑟夫分行將一男兩女劫為人質,最後在槍殺兩名人質後自殺身亡,生前他指控前女友一家對他進行腦控。
  • 在精神科,我們找到了腦控的真相
    考慮到如此龐大的病患基數,也難怪腦控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中的一方景觀。三、為什麼偏偏是科技「控制」了你的大腦?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不用說參差多態的內心世界。為什麼如此多的人想法會如此相似呢?意識是對現實的能動反應。
  • 越燒腦越好看!萬派文化推出科幻新作《腦控》
    10月24日,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安徽大學文學院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辦,萬派財經文學研究院承辦的《腦控》線上研討會在騰訊會議上如期舉行。《腦控》為2020年萬派文化全新推出的腦科幻系列小說,本書由《網絡英雄傳》作者郭羽、劉波聯袂策劃,文學新人溢青首次參與創作。
  • 《腦控》作品線上研討會舉行
    10月24日晚,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安徽大學文學院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腦控》作品研討會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舉行。白燁、陳定家、肖驚鴻、馬季、黃髮有、周志強、禹建湘、周興傑、夏烈、周冰、周志雄、吳長青等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 腦科學,未來十年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腦科學發展,這將是中國未來十年國家主導的重點科研方向之一。實際上,很久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 美國101屆國會通過一個議案,「命名1990年1月1日開始的十年為腦的十年」。1995年夏,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在日本京都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神經科學大會上提議把下一世紀(21世紀)稱為「腦的世紀」。歐共體成立了「歐洲腦的十年委員會」及腦研究聯盟。日本推出了「腦科學時代」計劃綱要。中國提出了「腦功能及其細胞和分子基礎」的研究項目,並列入了國家的「攀登計劃」。
  • 解密「腦控信徒」-虎嗅網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佐證。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腦電波到底有多神奇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與英翼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科技創新類節目《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
  • 我國設立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一文了解什麼是「腦科學」?
    科技日報重磅喜訊!國內高校將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近日,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生物醫學(神經科學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方向,這填補了本科神經科學專業的空白。腦科學,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之一。「腦科學研究的規模和需求已經大大超過了眾多的一級學科。
  • 解密「腦控信徒」,以及背後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的佐證。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意念控制機器實現「一心兩用」,腦控比Facebook入局早的布潤科技...
    2018年7月8日在深圳價值工廠舉辦的零一科技節上,布潤科技研發的腦機接口(BCI)"腦控"機器人與一位現場觀眾比賽打籃球的同時控制小賽車穿越障礙,最終"腦控"機器人憑藉零誤差將人的想法轉換成機器控制指令最終勝出。當然,「腦控」不僅能實現「一心兩用」,還能治療疾病,實現更高級別的AI,但這項「黑科技」何時能夠普及?
  • 體驗未來黑科技!BCI腦控機器人亮相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像電影中鳳凰女擁有的這類「意念操控」超能力正一步步從虛構變為可能,並逐漸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生活,其中的技術基礎,便是腦-機接口(BCI)技術。腦-機接口(BCI)是指通過對神經系統電活動和特徵信號的收集、識別及轉化,使人腦發出的指令能夠直接傳遞給指定的機器終端,從而使人對機器人的控制和操作更為高效便捷,俗稱「腦控」。
  • 腦控作戰「心有靈犀」新奇裝備從科幻走向現實
    隨著該技術的發展成熟,美軍將通過對士兵腦電波信號的採集處理,構建以腦控無人機為代表的意念作戰模式,一場基於人腦遠程控制的戰爭新模式正加速形成,並將深刻改變未來戰場裝備操控與攻防對抗,一大批「心有靈犀」的腦控作戰新「殺手」正呼之欲出。隨心而動 無人機遇上腦電波作為認知科學的研究前沿,腦科學正日益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 加強腦科學科普 上海成立腦科學科普專項基金
    據《勞動報》報導,為加強腦科學方面的公眾科普宣傳,上海科技館和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企業優時比昨日籤署三方合作意向書。優時比製藥將向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100萬元,設立「優時比腦科學科普教育專項基金」。
  • 癱瘓者站起的希望:腦控機器人
    在即將到來的巴西世界盃揭幕戰上,一個由意念操縱的機器人將做開球表演,腦控機器人將藉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周二報導,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可萊裡斯(Miguel Nicolelis)稱,一位巴西癱瘓患者將用腦電控制一個機器人為巴西世界盃的揭幕戰開球,目前該研究正處在緊張的收官階段。  米格爾引領的這項計劃名為「再次行走」為實施該計劃,目前,巴西聯邦創新委員會已為米格爾撥款1500萬美元。
  • 「搖籃」裡的腦控武器
    尤其是在兵器界,近年來不少軍事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裡,企圖藉助不斷提升的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出類似電影《阿凡達》裡那樣的腦控武器。腦控武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將腦電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代替人的肢體操作,實現對武器的控制。「腦機融合」能帶來「人」「物」分離,並賦予武器裝備「隨心而動」的智能化特徵,使得「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