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未來十年的重要方向

2020-11-15 吾犇頑痴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腦科學發展,這將是中國未來十年國家主導的重點科研方向之一。

實際上,很久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 美國101屆國會通過一個議案,「命名1990年1月1日開始的十年為腦的十年」。1995年夏,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在日本京都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神經科學大會上提議把下一世紀(21世紀)稱為「腦的世紀」。歐共體成立了「歐洲腦的十年委員會」及腦研究聯盟。日本推出了「腦科學時代」計劃綱要。中國提出了「腦功能及其細胞和分子基礎」的研究項目,並列入了國家的「攀登計劃」。

目前主要研究進展:

1.分子和細胞水平的神經科學發展迅猛

· 每一神經元所進行的信息處理都是經過突觸實行細胞間的通訊而完成的。具體說,突觸前細胞產生的衝動,通過釋放神經遞質作用於突觸後細胞膜位點上的特異性受體,從而引起後一細胞興奮性的改變。

· 受體由蛋白質分子組成,與神經遞質分子結合後,控制神經細胞的離子通道開閉,(直接或經由第二信使間接),調製後一細胞的輸出,實現神經元整合作用。(空間和時間上的整合)

· 神經調質間接地經由一系列生物化學過程來調製突觸後神經元的活動,其作用起始時間較慢,持續時間較長。神經遞質和調質分布在特定的神經通路或核團裡,因此神經系統同時依靠神經迴路和化學調製兩種形式進行信息處理。

· 遞質和調質有近百種,有待鑑定的可能性更多。可分為膽鹼類、單胺類(多巴胺、5-HT、NAD)、胺基酸(穀氨酸、甘氨酸、r-氨基丁酸)和神經肽。調質包括胺類、和許多神經肽。共存和共釋放,使化學信號的傳遞非常複雜。

· 神經信號的基本形式:分級的膜電位漲落、動作電位。

· 膜片鉗技術:研究神經膜離子通道,10-12A單個離子通道的離子電流變化。電壓門控通道、Na+,K+,Ca2+,化學門控通道nAch

· 重組DNA技術:研究膜上的微量蛋白分子——各類通道蛋白的分子結構。Na+通道是由1820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鏈。

· 色覺三色學說的神經生理基礎,人的三種視網膜視錐細胞視色素基因獲得分離

· 學習記憶的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機制研究獲得重要進展——海馬結構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LTP反映了一種突觸效率的變化,即可塑性。

· 短期記憶不需要新蛋白質的合成,而長期記憶所需的基因產物必須是新合成的。

2.視覺的腦機制——重大突破

· 把研究感覺信息處理過程作為揭示腦的奧秘的突破口,其中以視覺系統的研究最為突出。

· 視網膜的光感受器水平:已克隆出視色素蛋白基因;光電換能過程產生神經電信號

· 視網膜,複雜的信息處理(外周腦),信息處理的最後結果,是經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以動作電位脈衝調頻的方式,傳遞給腦的。

· 感受野:視通路中任一神經元都在視網膜(或視野)上有一個代表區域。

· 初級視皮層(紋狀皮層),在整個大腦皮層研究最透徹的一部分,面積最大的區域。

3.神經網絡的研究進入新的高潮

· 人工神經網絡具有腦的一些基本性質,如能夠學習和記憶,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具有「用進廢退」的可塑性、細胞的集合由連接強度達最大值的細胞組成,可以從事某一模式的學習和記憶,並形成交替集合從事概念的抽象、部分輸入就能激活整個細胞集合等。

· Aldan領導的研究組按照條件反射中發射中發生的學習過程所出現的神經細胞電學特性和分子特性的變化,研製了一種DYSTAL動態穩定聯想學習。該網絡內沒有任何預先編過的輸入/輸出關係程序,它能學習、記憶、辨識模式。第一次使計算機人工網絡以儲存記憶的內表象成為可能。

· 用900個「神經元」組成的Hopfield網絡解決複雜的「推銷員應沿什麼最優路線出差許多城市才可使其旅途最短」的問題,只需百萬分之一秒便可求解300城市的問題,比微機快10萬倍,結構簡化1萬倍

· 由100個加工單位分三層排列的閱讀程序NETtalk問世,可以閱讀字母,發出語句聲音來

· 光學神經計算機,辨別人像

· 各種AI算法為闡明腦和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提供了啟示。

相關焦點

  • 九大材料或成為未來十年前沿研究方向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了《材料研究前沿:十年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此次調查報告主要評估了過去十年材料研究領域的進展和成就,確定了2020~2030年材料研究的機遇、挑戰和新方向,並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近年來,腦科學、腦機接口和融合智能等前沿科學已成為多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人工智慧是引領下一代戰略性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半月談|腦科學專業:我的未來不是夢
    為什麼要專門設立腦科學學院和本科專業?這個專業要培養什麼樣的人?腦科學的發展又將給未來的科學研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直面這些國內高校公認的「老大難」問題,浙江大學腦科學專業做出了可貴的嘗試。據悉,考慮到我國當前學科目錄劃分的實際,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的腦科學專業具體安排採取「雙劍合璧」模式,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
  • 浙大開設國內首個「腦科學」學院 未來還要助力人工智慧
    據浙江大學官方微信介紹,由於此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所以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被認為是全國首個在本科階段就對腦科學及腦醫學進行研究的學院,初期規劃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認知研究所(簡稱「腦所」 )和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新成立的腦信息中心(簡稱「中心」),同時也是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在深圳建設的分中心,就正是一支孜孜探索這些問題答案的腦科學交叉研究團隊。
  • 段樹民:腦科學的發展對技術進步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預見未來十年!2020網易未來大會》專題報導杭州網訊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
  • 腦科學研究的三大發展方向 「一體兩翼」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間最複雜的物體——結構複雜、功能複雜,比目前規模最大的超級計算機還要複雜無數倍。這個複雜的物體是怎麼出現的呢?只能說,它是生物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奇蹟。大腦外面的皺褶層叫作大腦皮層,是所有重要的腦功能的關鍵區域。
  • 從侯沛紅《國家科技計劃於腦科學》學術報告看腦科學研究新方向
    核心提示:  在第20個「中國腦健康日」即將到來之際,為深入探討網際網路賦能醫療健康行業,挖掘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核心價值,推動醫療服務模式發展,9月11日由陝西省保健協會、陝西省慈善協會聯合主辦的「網際網路+精準醫療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 我國設立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一文了解什麼是「腦科學」?
    國內高校將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近日,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生物醫學(神經科學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方向,這填補了本科神經科學專業的空白。腦科學,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之一。「腦科學研究的規模和需求已經大大超過了眾多的一級學科。但我國普通高校提供的400多種本科生專業中,沒有神經科學專業。」
  • 我國設立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
    國內高校將首次在腦科學領域展開本科生教育。近日,浙江大學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擬設生物醫學(神經科學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方向,填補本科神經科學專業的空白。培養高水平腦醫學人才已經成為事關國家發展的重大社會需求。」周煜東強調。段樹民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腦科學的發展。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腦科學的前沿性和挑戰性決定了腦科學研究的長期性。「十年植樹,百年育人。我們相信,堅持長期的、高質量的腦科學和腦醫學教育,將為腦科學研究和腦疾病診治持續輸送一流人才,並為我國的腦科學研究和腦疾病診治做出重要貢獻。」
  • 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成立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今天上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成立,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韋鈺、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北京大學等單位有關領導,以及眾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中心的成立儀式和學術報告活動。韋鈺副部長在成立儀式上講話,希望北京大學的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能在國家基礎科學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取得世界一流的成就。
  •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填補「腦科學」本科專業空白
    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將下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此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據浙江大學求是新聞網12月28日消息,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人才匯聚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腦科學交叉研究平臺。
  • 段樹民:腦科學的發展對技術進步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響
    科學家有過共識,曾經在《科學》雜誌成立125周年時做過調查,25個沒有解決的最重要的科學問題,第二個就是意識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第一個是宇宙是怎麼產生的。主要的原因是幸福感是一種感覺,是腦的一個活動狀態,並不完全和物質成正比。所以,調控好我們的大腦具有普遍意義,對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
  • 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研究「AI+教育」
    ,好未來宣布成立腦科學實驗室,並與史丹福大學達成人工智慧戰略合作,未來將通過人工智慧與腦科學,推動「AI+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2017年12月,好未來董事長兼CEO張邦鑫在GES大會上就曾談到,「如果我們能夠全面地把學習過程和內容數據,在將來還能匹配上腦科學知識的話,那麼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一個人的學習過程。」
  • 腦科學的未來:對7位神經科學家的訪談
    因為所謂的臨床表現,很大一部分是退化本身和個體應對這種變化的適應的結合,而這種適應能力可能與疾病的起源同樣重要。您認為腦科學會如何幫助人類社會發展,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需要腦科學?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奮力宣傳腦科學的重要性。腦科學是理解我們都一樣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種族或社會經濟團體間的緊張對立會隨之消失。因為你會意識到這個人與我相同,不平等會是對自我的一種侮辱;你會意識到何以為人的東西就裝在我們的腦子裡,於我於你都是一樣的。
  • 未來十年,法學哪些領域(方向)會成為熱門?
    今天,我們就針對法學,來聊聊未來十年有哪些法學方向可能是熱門。二、民商法學之公司法公司法屬於商法學中的一大內容,之所以把公司法單獨挑出來,不是說商法中的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之類的就不重要,而是對於公司法基礎作用的考慮。
  • 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變量
    《彭博商業周刊》邀請到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教授,在彭博2020年年會上發表題為「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的主題演講。本文系朱嘉明教授根據演講記錄所做的修訂文本,現在授權發表,以紀念120年前量子物理學家們改變歷史的偉大時刻。兩年前的2018年12月,朱嘉明在北京組織了「區塊鏈和數學」會議,量子計算是其中的主要內容。
  • 中國腦健康日關注「頭」等大事,中國腦科技的未來是什麼?
    我常常打一個比方,腦科學現在的處境,相當於物理學和化學在20世紀初期的處境,有很多事情已經搞清楚,但是重大的理解和突破還沒有出現。所以現在的腦科學是生物科學裡比較神秘的領域,從這點來說,腦科學將成為未來生命科學發展中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在座的年輕人將來想鑽研科學的話,腦科學就是前沿科學,不但在這個世紀,甚至下個世紀依舊是前沿科學。目前最關鍵的問題?
  • 北京啟動「腦科學研究」科技專項計劃
    會上發布了《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腦科學研究」專項實施方案》。  該計劃提出未來兩個五年發展目標:到2020年,北京市科委將推動腦科學重大共性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形成跨部門、跨學科的「腦認知與腦醫學」研究支撐平臺,建成支撐「腦認知與類腦計算」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的公共平臺。同時,著力突破腦疾病領域關鍵技術,儘快實現成果轉化惠及於民,提升人民腦健康水平。
  • 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
    2020年12月14日被公認為量子科學誕生120周年紀念日。為此,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教授在彭博2020年年會上發表題為「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的主題演講。本文系朱嘉明教授根據演講記錄所做的修訂文本,現在授權發表,以紀念120年前物理學家普朗克改變歷史的偉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