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12-30 16:01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宣布成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將下設生物學(神經生物方向)和臨床醫學(神經精神醫學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此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
據浙江大學求是新聞網12月28日消息,作為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人才匯聚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腦科學交叉研究平臺。
新成立的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由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擔任院長,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為其頒發聘書。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在成立儀式上表示,腦科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重點,也必將成為我國決勝未來的戰略必爭。在這個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年代,發展腦科學與腦醫學是浙江大學在戰略前瞻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也將成為未來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從辦學基礎和創辦時機看,學校具有發展腦科學與腦醫學的卓越學科生態,其成立大勢已成。
據浙江大學公開資料顯示,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段樹民在腦科學研究領域做出了系統的創新工作,推動建立中國人腦庫,籌建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帶領國內同行推動國家實施大型腦科學研究計劃。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經元-膠質細胞相互作用、情緒及相關疾病的神經環路解析和神經信號傳遞機制。
段樹民於1991年從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獲生理學專業博士學位;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 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工作;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 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兼醫學中心(籌)主任;2013至今任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
浙江大學在腦科學基礎研究、腦機融合等領域具有長期科研基礎。近兩年,浙江大學在腦科學領域的主要動態有:
2018年9月,浙江大學發布「雙腦計劃」,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會聚研究。
2018年10月25日,浙江大學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獲教育部批准建設。
2019年4月,浙江大學舉行「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圓桌論壇,提出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跨學科問題。
2019年7月,浙江大學醫學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嵐因在情緒和情感行為的腦科學前沿成就獲第12屆 IBRO-Kemali國際獎,這是該獎設立以來首次頒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2019年8月,浙江大學提出「意識、腦與人工智慧」十大科學問題。這些問題分別是:一、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二、「人工意識」是否可能?三、機器如何理解人類的情感表達?四、強人工智慧的心理機制是什麼?五、意識的信息機制是什麼?六、腦機融合能否實現超級智能?七、情緒情感的腦機制是什麼?八、學習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九、潛意識的腦科學機制是什麼?十、人類決策的腦處理機制是什麼?
2019年12月27日,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浙江大學,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