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材料或成為未來十年前沿研究方向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了《材料研究前沿:十年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此次調查報告主要評估了過去十年材料研究領域的進展和成就,確定了2020~2030年材料研究的機遇、挑戰和新方向,並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的建議。

調查報告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智能製造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競爭將在未來十年加劇。隨著美國在數字和資訊時代的發展以及面臨的全球挑戰,材料研究對美國的新興技術、國家需求和科學的影響將更加重要。調查報告認為,材料研究的機遇包括9個方面。

1. 金屬

2020~2030年,金屬和合金領域的基礎研究將繼續推動新科技革命和對材料行為的更深入理解,從而產生新的材料設備和系統。未來十年,具有前景的研究領域包括:迄今尚無法實現的在相同長度和時間尺度上進行耦合實驗和計算模擬研究;原位/操作實驗表徵數據的實時分析;加工方法和材料組分創新,以實現下一代高性能輕質合金、超高強度鋼和耐火合金,以及多功能高級建築材料系統的設計和製造;理解多相高熵合金的固溶效應,並通過開發可靠的實驗和計算熱力學資料庫創建在常規合金中不可能出現的微結構;通過實驗和建模進一步理解納米孿晶材料中的變形機制、分解應力的作用、微觀結構演變的過程和機制。

2. 陶瓷、玻璃、複合材料和混合材料

陶瓷和玻璃研究領域的新機遇包括將缺陷作為材料設計的新維度、理解晶界相演化與晶相演變、確定製造陶瓷的節能工藝、生產更緻密和超高溫的陶瓷以及探索冷燒結技術產生的過渡液相緻密化的基本機制。玻璃將作為儲能和非線性光學器件的固體電解質,廣泛應用於儲能和量子通信領域,研究的熱點材料包括絕緣體結構上矽、III-V材料、具有飛秒雷射寫入特徵的矽晶片、非線性光學材料。

複合材料和混合材料研究領域的新機遇包括:在聚合物樹脂基材料和高性能纖維增強材料的成分組成上進行創新,使其具有更強的定製性和多功能性;開發可以快速評估和準確預測複合材料的複雜行為的分析和預測工具、多尺度建模工具套件;加強多維性能增強及梯度/形態關係領域的製造科學研究。

鈣鈦礦材料未來的潛在研究方向是基於甲基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以及有毒元素的替代研究。聚合物/納米顆粒混合材料和納米複合材料未來的研究重點是研究外部場(電、磁)對活性納米粒子組裝過程的影響。研究具有分布式驅動性能的軟質和硬質複合材料,這是製備多材料機器人的理想材料。

3. 半導體及其他電子材料

半導體及其他電子材料未來的工作重點將轉向日益複雜的單片集成器件、功能更強大的微處理器以及充分利用三維布局的晶片,這需要研發新材料,以用於結合存儲器和邏輯功能的新設備、能執行機器學習的低能耗架構的設備、能執行與傳統計算機邏輯和架構截然不同的算法的設備。器件小型化和超越小型化方面的研究重點是提升極紫外(EUV)光刻的製造能力和薄膜壓電材料的性能。金屬微機電系統合金的沉積技術和成形技術的發展有望實現物聯網。下一代信息和能源系統將需要能提供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和更小佔位面積的新型電子材料和器件。集成和封裝的變化以及場效應電晶體、自旋電子器件和光子器件等新器件的出現,需要研發新材料來解決互連中出現的新限制。

4. 量子材料

量子材料包括超導體、磁性材料、二維材料和拓撲材料等,有望實現變革性的未來應用,涵蓋計算、數據存儲、通信、傳感和其他新興技術領域。超導體方面的研究前沿是發現新材料、製備單晶、了解材料的分層結構及功能組件,研究重點包括研發可以預測新材料結構及性能的理論、計算、實驗集成的工具;發現和理解新型超導材料,推動相干性和拓撲保護研究發展,進一步理解與更廣泛量子信息科學相關的物質。磁性材料可能會出現「磁振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新集體自旋模式,非鐵金屬製備的反鐵磁體將成為未來自旋動力學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二維材料的重點研究方向包括高質量二維材料及其多層異質結構的可控增長、異質結構和集成裝置的界面(粘附和摩擦)力學、過渡金屬二硫化物的低溫合成等。在拓撲材料方面,機械超材料可能是新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具有負泊松比、負壓縮性和聲子帶隙等新的機械性能。

5. 聚合物、生物材料和其他軟物質

聚合物將在環境、能源和自然資源應用、通信和信息、健康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在環境領域,聚合物應用的目標是以有效和可持續的方式使用原料和聚合物,研究方向包括:研究被忽視的原材料(如農業、工業或人類活動產生的廢物,其他含碳或矽的物質)使其形成有用的聚合物材料;將自修復材料市場化以提高其壽命、耐用性和回收利用;加強分離技術或其他物理過程的研發以實現混合塑料的回收。

在能源和自然資源應用領域,研究方向包括提高能量存儲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例如固體電解質、全有機電池和用於液流電池的氧化還原聚合物;開發用於能量轉換的聚合物,包括有機光伏和LED、薄膜電晶體、熱電材料、導致柔性和可穿戴系統;開發用於能量-水聯結的聚合物,如膜和抗汙染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及能運輸清潔水的智能建築材料;實施和整合綠色化學和工程原理、可持續性思想,設計開發商品和先進聚合物技術。

在通信和信息領域,研究方向包括在聚合物和有機半導體中,提高器件中電荷傳輸的電荷載流子遷移率;在光電器件中,設計和開發考慮結構、性質、工藝之間關係的半導體有機和聚合物材料;資料庫的開發和使用。

在健康領域,研究方向包括提升基於聚合物的納米材料的設計,擴展至免疫工程等新應用;開發能進一步控制微納結構以及提高設備和植入物的定製、一次成型和現場製造可能性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基於聚合物的組織工程以減少動物模型在藥物測試和材料測試中的使用。

在基礎聚合物科學領域,研究方向包括在多個尺度範圍內研究聚合物的合成、結構控制、性質表徵、動態響應等;建造和集成能力更強、更易於獲取使用權的先進儀器;通過聯合創新計劃來打破實驗至上和理論至上兩類研究隊伍之間的認知障礙;開發可獲得、可擴展,同時具有更綠色生命周期的聚合物。

生物材料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先進的合成方法、新穎的表徵工具及先進的計算能力。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究軟物質的自主行為以及掌握具有與肌肉骨骼組織相當性質和功能的合成材料的製造方法。未來,無機生物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包含生物金屬的金屬材料和陶瓷生物材料、用無機粉末的增材製造技術、生物分子材料性能的提升及糖化學。軟生物材料的重要方向包括超分子組件中的結構控制、水凝膠材料中水的組織和動力學、納米結構內多個生物信號的精確空間定位方法。

6. 結構化材料和超材料

結構化材料具有量身定製的材料特性和響應特徵,使用結構化材料進行輕量化,可以提高能效、有效負載能力和生命周期性能以及生活質量。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開發用於解耦和獨立優化特性的穩健方法、創建結構化多材料系統等。

超材料是設計出來的具有特定功能(磁、電、振動、機械等)響應的結構化材料,這些功能一般在自然界不存在。超材料的未來研究方向包括製造用於光子器件的納米級結構、控制電磁相位匹配的非線性設計、設計能產生負折射率的非電子材料以及減少電子躍遷的固有損失。

7. 能源材料、催化材料和極端環境材料的研究方向

能源材料、催化材料和極端環境材料的研究方向包括:持續研發非晶矽、有機光伏、鈣鈦礦材料等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材料,開發新的發光材料,研發低功耗電子器件,開發用於電阻切換的新材料以促進神經形態計算發展。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包括改良催化材料的理論預測、高催化性能無機核/殼納米顆粒的合成、高效催化劑適合工業生產及應用的可擴展合成方案、催化反應中助催化劑在活性位場上的選擇性沉積以及二維材料催化劑的研究。

極端環境材料是指在各種極端操作環境下能符合條件地運行的高性能材料。研究方向包括:基於科學的設計開發下一代極端環境材料,如利用對材料中與溫度相關的納米級變形機制的理解來改進合金的設計,利用對腐蝕機理的科學理解來設計新的耐腐蝕材料;理解極端條件下材料性能極限和基本退化機理。

8. 水、可持續性和潔淨技術中的材料研究

碳捕集和儲存的材料研究的機遇包括:基於溶劑、吸附劑和膜材料的碳捕集,金屬有機框架等新型碳捕集材料,電化學捕集,通過地質材料進行碳封存。潔淨水的材料問題涉及膜、吸附劑、催化劑和地下地質構造中的界面材料科學現象,這需要開發新材料、新表徵方法和新界面化學品。可再生能源儲存方面的材料研究方向包括:研發多價離子導體和新的電池材料以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高能量密度儲氫的新材料以實現水分解/燃料電池能量系統。

聚合物材料為可持續清潔技術領域提供獨特的機遇和挑戰,未來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可持續材料製備新塑料的方法、高度天然豐富的聚合物(如纖維素)的有效加工方式、稀土的高效使用、非稀土替代品的尋找和製備、稀土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用於先進燃料電池的非鉑催化劑。

9. 移動、儲存、泵送和管理熱能的材料

熱管理已成為從電池到高超音速飛機等諸多技術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為在高需求的設備和應用中,效率的微小提高會對能源的使用產生重大影響,需要加強能存儲、轉換、泵送和管理熱能材料的開發。研究方向包括:開發更穩定和耐腐蝕的材料,或開發具有較大熔化熱變化的新型相變材料,以提高太陽能熱存儲效率;開發新的熱電材料,聚焦能量色散關係明顯偏離傳統譜帶的固體材料;通過外力改變熱特性或研究相變,開發新的有源熱材料。

相關焦點

  • 未來十年,法學哪些領域(方向)會成為熱門?
    今天,我們就針對法學,來聊聊未來十年有哪些法學方向可能是熱門。一、民商法學之智慧財產權民商法學是民法學與商法學的結合,一般來說智慧財產權是歸入民商法學中的,但由於智慧財產權的特殊性(專利、發明等涉及較多理工科知識),加之國家越來越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我國智慧財產權專業人才缺口大,也有一些學校將之作為獨立的報考方向。
  • 腦科學,未來十年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腦科學發展,這將是中國未來十年國家主導的重點科研方向之一。實際上,很久以來,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 美國101屆國會通過一個議案,「命名1990年1月1日開始的十年為腦的十年」。1995年夏,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在日本京都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神經科學大會上提議把下一世紀(21世紀)稱為「腦的世紀」。歐共體成立了「歐洲腦的十年委員會」及腦研究聯盟。日本推出了「腦科學時代」計劃綱要。中國提出了「腦功能及其細胞和分子基礎」的研究項目,並列入了國家的「攀登計劃」。
  • 2020研究前沿發布,材料、化學和物理領域這些方向入選
    《2020 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反映了當前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 11 大學科領域的 148 個研究前沿,包括 110 個熱點前沿和 38 個新興前沿。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近年來,腦科學、腦機接口和融合智能等前沿科學已成為多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人工智慧是引領下一代戰略性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光明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齊芳)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
  • 未來的研究方向
    並且最大的市場投資機會永遠出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趨勢中,前沿的變化最終導致經濟領域大規模的變革。因此識別大的投資機會的核心就是設法理解大趨勢,正是大趨勢推動變革,推動生產力,並最終帶來整個經濟的成長和投資機會的湧現。歷經多年的沉浮起伏,對資本市場各種套路認識越多,感受越深。
  • 智能體系架構與晶片的未來在哪?對話陳雲霽,解讀四大研究方向
    二、智能體系架構與晶片研究的四個層次其他重大研究方向更偏向算法與應用,「智能體系架構與晶片」方向更多偏向硬體與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方向在整個智源研究體系裡是最底層、最基礎的。這一方向有四個層面的研究:整機、編程、晶片、方法。
  •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18-08-13 10:46:55  來源:今日頭條搶沙發 2018-08-13 10:46:55  來源:今日頭條 摘要:人工智慧一直處於計算機技術的前沿,人工智慧研究的理論和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
  • 大討論|天線未來研究方向及發展前景怎樣?
    剛讀博士,對未來研究方向不太確定,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大家覺得天線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樣的,哪些領域比較有發展前景(指SCI論文產出高)或熱門
  • 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探索腦科學「信息化」 致力基礎前沿研究
    精確解析突觸中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突觸的大小在幾百納米的尺度,突觸蛋白更在幾納米尺度,由於體積非常小,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來對神經突觸結構的研究一直很難突破。
  • 未來全球15大熱門研究方向出爐!
    這一組策源點,反映了全球城市中科技創新基礎前沿領域的研究熱點,更具集聚全球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的可能,更有產生學術全球影響力和引領科研突破的前景。數 據 來 源:Web of Scienc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 文獻資料庫。
  • 潮水的方向:京東技術光譜
    粗略看去,京東探索研究院定下的幾個方向前沿而宏大,甚至有些形而上。但它並不意味著無用性。「為了真正的顛覆式創新,研究的標尺或優先級就會發生變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專訪時,周伯文表示。11月25日,在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IEEE Fellow周伯文宣布成立面向未來十年新技術的京東探索研究院,「科學與藝術」是六大研究方向之一。當然,京東對未來技術的探索絕不僅止於此。「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數據科學、工程與管理」「去中心化計算」、「技術倫理道德」也是其重要的研究領域。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綜觀納米研究的前沿分布和變化趨勢,我們相信:納米科技正在深入到科技與社會的變革領域,向綠色、健康等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的大方向發展,中國在世界競爭格局中逐漸佔據優勢地位,並具有改變未來發展秩序的潛力。   由於數據研究和專業水平的限制,本報告可能有些觀點有待商榷,懇請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 5個謎題推動未來十年細胞死亡研究
    可以說,對被鑑定出的基因進行分子表徵方面的技術進步以及將這些方法成功地應用於基本生物過程(比如,細胞周期)導致了細胞死亡研究的「復興」。 在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間,關於受調節的細胞死亡的論文呈指數增長,佔據了科學文獻的重要部分,而且在過去的十年中,這一比例趨於穩定(並且繼續保持下去)。
  • 盤點近10年來,我國柑橘產業的研究方向,未來何去何從?
    是的,我們國家是柑橘大國,產量全球第一,人均消費量第一,隨著目前柑橘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其價格反而越來越低,如何發展,未來前景怎麼樣,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 活下去,降低成本、尋找下一個賺錢品種是成為柑橘種植者最為考慮的問題。
  • 中國科學院提出未來20年地球科學發展六大研究方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二十七日在此間稱,該院地學部已完成《關於地球科學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諮詢報告》初稿,初步提出了未來十五到二十年地球科學發展的六個重大戰略研究方向。
  •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未來十年無人機發展方向:無聲離子推進器式無人機  Connor Feng • 2018-11-26 15:45:55
  • 看懂未來!浦江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報告聚焦軟體機器人、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神經形態晶片和類石墨稀二維材料五大前沿技術,並分別形成子報告,以科技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從發展歷程、觀點與碰撞、競爭與合作、未來展望四個維度深入展開,對各前沿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技術發展尚需解決的問題和未來方向,討論了全球背景下開放合作對於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我國在各個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建議。
  • 2013研究前沿:生命科學與醫學最新熱點方向排名
    日前,湯森路透首次發布了前沿研究、科研管理與科學政策制定的相關報告:《2013研究前沿:科學與社科領域的百強研究》(Research Fronts 2013: 100 Top Ranked Specialties in the
  • 中科大「量子GDP」十年沉浮:前沿科技產業化痛點在哪兒?
    90年代,在國際量子信息科學剛開始崛起時,中國科學院及下屬中國科技大學迅速跟上,逐漸從跟跑變成並跑,甚至部分領跑,量子信息研究成為中科大的旗幟。其中,有三位院士級別的量子信息學科帶頭人郭光燦、杜江峰、潘建偉,三人研究領域各有側重,也略有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