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腦機接口、腦連接組等前沿腦科學概念及實踐進入大眾視野,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面臨又一輪更新。關於大腦,我們知道些什麼?在2021年伊始,神經現實聯合「信睿周報」特別推出「腦科學·特輯」,嘗試勾勒出一幅貫穿腦科學歷史、當下及未來的圖景。
這期特輯由神經現實團隊精心打造,內容涵蓋深度文章、信息插圖、人物訪談和主題書單等。沒錯,你們千呼萬喚、能夠收藏的紙質版「神經現實」終於來了!
在封面文章中,我們邀請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顧凡及教授撰寫「腦科學的範式革命」一文,從科學史的角度梳理了人類在認識腦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範式革命。顧教授通過腦科學史上一系列由問題驅動的重要節點回溯了腦科學的發展歷程,並指出了新一輪腦科學範式革命的若干可能方向。
在文章「「民主」的神經網絡:向不完美妥協」中,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在讀博士楊閏哲把大腦神經活動機制比擬為民主投票流程,主要以兩種神經元模型闡釋了神經網絡的工作機制,進一步解釋大腦是如何接收、判斷並整合源源不斷的信息的。
「神經科學在研究什麼?」圖譜,則通過「認識腦」「保護腦」和「模擬腦」三部分,介紹了神經科學家關心的主要問題和研究方向。作者為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神經科學在讀博士羅丁豪,插畫則由本期封面的作者moon皓玥提供。
「神經科學在研究什麼?」局部圖
—
moon皓玥
腦機接口,融會了神經科學、信號處理、機器學習、機器人系統、材料學等諸多學科,是當前十分熱門的前沿交叉領域。在「人類的「機械協同進化」:腦機接口的概念、技術與未來」一文中,復旦大學大學神經生物學在讀博士馮尚對腦機接口的緣起、基本思路、局限性進行了細緻梳理,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策展在讀碩士Ines Cui則繪製了精美的插圖,幫助大家直觀理解腦機接口相關技術。
「認知科學失敗了嗎?」則以2019年《自然-人類行為》上刊發的一篇文章為引,對認知科學如今面臨的諸多質疑進行了探討。在該文作者史丹福大學發展心理學在讀博士曹安潔看來,「沒有人可以斷言認知科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否會失敗,但也許我們可以很確定地說:人們對於心靈的探索,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永遠不會停駐。」
腦機接口
—
Ines Cui
過去幾十年,神經科學在生理、認知和疾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激動人心的進展,但其在理論、技術和方法論方面也一直面臨著巨大挑戰。在「腦科學的未來——對7位神經科學家的訪談」中,來自不同領域的神經科學家,從神經退行性疾病、語言、注意、大腦網絡、睡眠和成像技術等話題出發,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對神經科學的擔憂,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始終對神經科學的前景保持樂觀和期待。
在最後,我們還準備了一份主題書單,從經典教材、人物傳記、前沿科普到虛構作品,8本圖書帶你入門腦科學,探索大腦和心智的奧秘。
我們希望,無論是神經現實的老朋友還是新讀者,都能在這本特輯中收穫更多啟發和思考,在翻開紙張的那一刻,領略到神經/認知科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