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ell Research | 黃建東/袁國勇/朱軒合作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
來源:BioArt
8月4日,香港大學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SARS-CoV-2 infects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and brain organoids在Cell Research上以Letter to Editor 形式在線發表。這項工作首次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hNPCs)和類腦器官(brain organoids)的證據。
該研究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衍生的人神經祖細胞,神經球和腦類器官為感染模型,探索新冠病毒在生理相關模型中直接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的過程。實驗結果表明,iPSC衍生的神經祖細胞可以有效感染新冠病毒,而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卻不能感染。感染新冠病毒的神經球和類腦器官中檢測到大量的新冠病毒核衣殼蛋白表達和感染性病毒顆粒,這些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有效感染人腦。
研究首次發現了類腦器官中的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定位到TUJ1(神經元標誌物)和NESTIN(神經祖細胞標誌物)陽性細胞區域內,這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靶向感染皮質神經元和神經祖細胞。
2,如何定義生死?JAMA發表腦死亡診斷最新國際共識
來源:醫學新視點
世界腦死亡項目(The World Brain Death Project)最新制定了腦死亡國際共識,並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正式發表。「新的國際建議旨在改善腦死亡或以神經系統為標準的死亡定義,並最大程度地減少診斷錯誤。」共識的通訊作者,南加州大學Gene Sung博士介紹,共識由五大國際學會共同參與,並得到了相關領域內多個專業學會的認可。
共識建議,在對患者進行腦死亡或神經系統死亡的診斷評估前,需要首先通過臨床病史、病因和神經影像學檢查來證明該患者經歷了不可逆的毀滅性腦損傷,導致所有腦功能喪失;並且需要排除下述情況:有混雜因素可能使該患者看起來具有不可逆性腦損傷而實際並非如此。
3,長期高血壓與腦小血管病增加痴呆風險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過去的研究也將其與阿爾茨海默病聯繫起來。7月31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高血壓》(Hypertension)上的這項新研究集中探討了高血壓是如何影響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腦小血管病是中風和痴呆患者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參與者患高血壓的時間越長,他們患腦小血管病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首次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報告了長期高血壓趨勢與老年腦小血管病患病率之間的聯繫。
4,「腦容量不夠」真的是硬傷!因為,大腦整體代謝水平能量守恆!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8月4日,發表在《JNeurosci》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測量腦細胞代謝的大腦成像方法,給出了關於「腦容量不夠」的神經生理學解釋:由於恆定且有限的能量供應,我們的大腦對一次能處理的信息量有一個上限。
研究表明,當我們的任務變得更加複雜時,大腦確實會將更少的能量分配給那些對我們注意力之外信息做出響應的神經元。研究結果證明了一種注意力補償機制,大腦會按需調節細胞代謝水平。此外,該研究為普遍持有的觀點提供了新的證據,即無論智力任務的需求如何,大腦的整體代謝水平都保持不變,並建立了感知能力極限的神經生理學解釋。
5,與炎症和壓力相關的基因,可能有助於對抑鬱症進行針對性治療
來源:大話精神
這項最新研究是由倫敦國王學院領導,參與的研究人員來自IRCCS Istituto Centro San Giovanni di Dio Fatebenefratelli(義大利布雷西亞)、米蘭大學(義大利)、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卡迪夫大學和Janssen製藥公司。研究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上,檢查了130位重度抑鬱症(MDD)患者和40位健康對照組的血液,以了解基因表達(信號產生新分子的過程)如何用來區分難治性抑鬱症患者(TRD)和對藥物有反應的患者。
研究發現,即使調整了其他變量後,六個mRNA(P2RX7,IL-1-beta,IL-6,TNF-alpha,CXCL12和GR)的信號特徵也將反應性患者與難治性患者區分開來,兩組之間的差異是不同的,例如特質和狀態焦慮,兒童虐待史和血清CRP。
6,武漢大學張先正Mater.Today:手機控制的可穿戴平臺,用於腫瘤治療!
來源:奇物論
武漢大學的張先正等研究人員,為了將高質量的腫瘤治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利用TAT肽修飾的鐵電BiFeO3納米材料(TAT-BFO)和智慧型手機控制的可穿戴設備開發了一個mHealth平臺。在可穿戴設備的控制下,TAT-BFO可以通過磁靶向腫瘤部位富集,然後通過溫度波動觸發產生活性氧(ROS),用於有效的腫瘤治療。此外,轉錄組學和多物理場仿真分析進一步闡明了mHealth平臺的工作機制。
7,邊緣型人格障礙與催產素系統紊亂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圖註:BPD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血催產素與催產素受體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8月2日,西班牙馬德裡大學J L Carrasco及其合作者於Acta Psychiatr Scand. (最新影響因子 5.362)發表了一項研究,對一組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患者與健康對照的血催產素及催產素受體蛋白表達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顯示,BPD患者的血催產素及催產素受體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低於健康匹配對照,且上述指標可能與BPD嚴重度相關,提示催產素系統紊亂可能與這一人群的情緒失調及人際關係紊亂有關。
8,外顯記憶提取並非完全的自動加工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該研究採用經典的「學習–再認」範式,以雙字詞為記憶材料,在再認的同時需完成目標探測任務,探討目標探測和分心拒絕是否會對雙字詞的記憶提取產生不同的影響。同時設置加工水平變量,探究不同加工水平信息的記憶提取,對目標探測任務的敏感度是否不同。研究結果發現,外顯記憶提取並非完全的「自動化加工」,仍會受到注意資源的調節。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首個人胚胎端腦發育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發布
2,腦科學日報:科學家開發出非侵入性方法,或可修改記憶刪除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