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乙醯輔酶A」可逆轉衰老;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2020-12-07 腦科學君

1,Sci Signaling | 科學家開發一小時肽組學技術開展「腸腦軸」神經肽組學研究

來源:BioArt

神經肽組草圖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組學研究所賈辰熙教授課題組聯合邵晨教授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金鋒教授開展了「腸腦軸」神經肽組學研究,發展了基於質譜的「一小時肽組學」技術,繪製了由益生菌給藥調節的小鼠腦部神經肽組的動態草圖。研究於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Science Signaling,題為:A dynamic mouse peptidome landscape reveals probiotic modulation of the gut-brain axis。

研究發現:1)益生菌給藥對腦神經肽組的重塑呈現時空和菌株特異性模式,腦肽與腸道微生物組改變顯著相關,其中,腸血管活性肽與Anaerotruncus顯著相關;2)海馬區對益生菌給藥的響應最為敏感;3)熱滅活的益生菌也具有活性,4)調控呈現「腸-腦」和「微生物-腸-腦」模式。

2,衰老可逆轉!「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來源:生物探索

圖註:膳食營養素影響線粒體應激誘導的壽命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名為「NuRD mediatesmitochondrial stress–induced longevity via chromatin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acetyl-CoA level」的文章,首次揭示了代謝物乙醯輔酶A能通過重塑染色體來影響衰老的進程。

研究發現,乙醯輔酶A(CoA)作為一種線粒體的關鍵信號可調節衰老。因為當CoA降低時,會啟動組蛋白脫乙醯基酶複合物(NuRD)來給染色質進行加工(染色體重塑),從而引起衰老。而當添加營養恢復乙醯輔酶A的水平時,又能逆轉壽命的減少。這些發現為延長人類壽命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3,基因新療法拍了拍你,可逆轉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記憶力喪失

來源:生物探索

圖註:Tau毒性受內源性p38γ和T205磷酸化水平的調節

7月29日,澳大利亞雪梨麥格理大學痴呆症研究中心的Arne Ittner教授和Lars Ittner教授兩兄弟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一種基因療法——向神經元傳遞tau激酶p38γ的活性形式,可以改善已經出現明顯記憶缺陷的AD模型小鼠的認知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Acta Neuropathologica》上。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增加在tau中靶向T205的突觸後激酶p38γ的活性,會減少有症狀的Aβ誘導的AD模型的記憶缺陷。隨後,研究人員用野生型人tau蛋白或磷酸化缺陷的tau T205A進行了重建實驗,結果表明,T205修飾對於p38γ的下遊效應至關重要,該下遊效應阻止了APP轉基因小鼠的記憶力損傷。

4,動物進入冬眠只需激活一個「開關」,人類能實現嗎?

來源:環球科學

近期,兩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獨立研究均表明,當小鼠受到刺激時,小鼠大腦中的一種特定神經元能誘導它們進入低體溫狀態。這些工作能為理解如何引發和控制這些狀態鋪平道路,最終或可以發現一些在人體中誘導這種低溫狀態的方法,並有效應用於醫療領域。

一項研究是由日本筑波大學的神經科學家Takeshi Sakurai和同事主持的。他們發現,激活表達QRFP多肽的神經元會使小鼠在數小時內,持續保持低溫狀態。此外,選擇性激活下丘腦特定部位的神經元,還可以使動物進入兩天以上的冬眠狀態。

第二項研究由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Sinisa Hrvatin領導。研究團隊使用化學遺傳學工具修飾了動物進入蟄眠後被激活的神經元。研究人員表示,被激活的神經元位於下丘腦的一個區域,而這也正是Sakurai等人發現的可以引發蟄眠的Q神經元所在的區域。當他們抑制了這些神經元的活性時,小鼠進入蟄眠的能力就會被破壞。

5,表觀遺傳很重要!人體每日無誤生產100億個血細胞的關鍵

來源:生物通

2,000個骨髓細胞中只有一個會成為造血幹細胞(HSC),而這正是人體每天製造的100億個血細胞的來源。在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巴塞隆納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研究人員發現,表觀遺傳調控因子Phf19對於HSC的分化至關重要,在缺乏該基因的情況下,血液組織會出現失衡,就像是衰老自然發生的現象。這一發現公布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6,【JAMA】終有定論!18353人參與的最大規模研究: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來源:轉化醫學網

大量之前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維生素D(25-羥基維生素D)水平低與晚年抑鬱風險高相關,使用維生素D可以帶來抗抑鬱及抗焦慮樣效應,但大部分研究未能確立維生素D抗抑鬱焦慮樣症狀的神經保護效應的機制,因此,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隨機試驗來確定其因果關係。

最近,維生素D是否能夠治療抑鬱焦慮的問題有了最終定論。一項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同類研究的結果顯示,維生素D補充劑並不能預防中年或老年的抑鬱症。這項研究在8月4日發表在《JAMA》上,題為「Effect of Long-term VitaminDSupplementation vs Placebo on Risk of Depression or Clinically Relevant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on Change in Mood Scores」。

7,《三十而已》戳中無數人軟肋!科學解讀如何看待伴侶的出軌行為?

來源:生物谷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Relationships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挪威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160種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群進行研究後發現,對於不同類型的出軌行為,男性和女性所表現出的看法卻是大相逕庭的。當伴侶與另外一人發生關係時,男性通常要比女性而言更注重身體上的不忠,而女性則更注重當其伴侶從一開始與另一個人建立親密關係時的情感不忠。

研究者Leif Edward Ottesen Kennair說道,讓我們覺得驚訝的是,原諒對方背後的機制在兩性之間或多或少都是相同的,無論性別和不忠的類型,大多數人認為他們不太可能會原諒自己伴侶的出軌行為。

8,母子依戀關係視角下的腦間同步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研究發現,人類之間生理和行為的同步首先出現在母子依戀關係的背景下,個體間的生理同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人際關係質量的標誌。該研究採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超掃描技術,評估合作任務、獨立任務條件下母子雙方的大腦活動的同步性,從而驗證親子間的大腦同步是否與依戀關係的質量有關。

結果顯示,任務條件的主效應顯著,相較於獨立任務條件,母子雙方在合作任務條件下表現出更大的腦間同步;依戀關係的主效應不顯著,安全、焦慮和迴避這3種不同依戀關係的母子被試對之間在行為表現以及腦間同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與非合作的單人遊戲相比,互動型的合作遊戲有助於提高母親和孩子的腦間同步,這或許是因為合作任務比獨立任務更能激發母親和孩子之間類似的執行功能和社會認知過程。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神經祖細胞和類腦器官的證據

2,腦科學日報:首個人胚胎端腦發育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發布

相關焦點

  • 衰老可逆轉!「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那麼,代謝物乙醯輔酶A和衰老之間有什麼聯繫?那麼,乙醯輔酶A和NuRD複合物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接下來,研究小組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乙醯輔酶A是代謝中間體,在秀麗隱杆線蟲中通過NuRD複合體調節線粒體代謝狀態和表觀基因組。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作為肥胖與腦功能障礙有關的最大研究之一,科學家使用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對來自17,000多個個體的35,000多次功能性神經影像掃描進行了分析,以測量腦血流量和大腦活動。腦血流量低是預測一個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頭號腦影像學指標。它還與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腦外傷、成癮、自殺和其他疾病有關。
  • 陳根:研究解密衰老,「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這些營養素生物氧化後都會生成乙醯輔酶A(CoA),然後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降解,這個過程對維持呼吸和產生能量十分重要。在2019年,就有研究證實了乙醯輔酶A(CoA)和衰老之間的聯繫。一個研究團隊測試了一群衰老異常快的小鼠,並在9個月(即人類的中年後期)時令小鼠服用CMS121或J147(這兩種候選藥物都通過增加乙醯輔酶A (acetyl-coA)的水平來影響線粒體)。研究發現,在衰老過程中,這兩種化合物可以阻止與衰老相關的分子變化。這意味著,提高乙醯輔酶A水平有望逆轉大腦衰老。
  • 腦科學日報|可測量腦信號的紋身電極;衰老可能與免疫細胞有關
    1,最新《科學》: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們在免疫細胞裡找到新答案來源:學術經緯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免疫細胞可能扮演了加速衰老的重要角色。調節這些免疫細胞的代謝能力或阻止它們引起的炎症,有望讓我們延緩衰老並治療衰老相關疾病。2,紋身電極: 一種新型的可以進行腦信號測量的電極來源:腦機接口社區臨時紋身電極是皮膚傳感器領域的最新發展。他們已被成功證明了其在監測皮膚上各種電生理信號方面的性能。
  • 腦科學日報:新一代乙醯膽鹼探針實現體內乙醯膽鹼信號的精確解析
    新一代乙醯膽鹼探針在果蠅及小鼠中的成功應用 9月28日,北京大學李毓龍實驗室和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井淼實驗室合作在Nature Methods雜誌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An optimized acetylcholine
  • AGING CELL:乙醯輔酶A轉運缺陷引起早衰
    導語:進入ER的乙醯輔酶A流量的不適當升高直接誘導自噬和亞細胞結構再循環的缺陷,並且乙醯輔酶A從胞質轉移到ER是早衰表型的原因。
  • 靠吃維生素D和魚油就能預防房顫?真相來了
    原創 風禾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預防心血管疾病,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到底是神話還是謊言?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11月13-17日,美國心臟病協會(AHA)2020科學年會正在線上火熱召開。
  • 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獲進展
    乙醯輔酶A既是絕大多數生物製造產品的前體,又是細胞生命中能量與物質代謝的樞紐,在生命代謝網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會鋒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圖1)。自然生物從原料到乙醯輔酶A往往需要經過8-10步以上的反應。
  • 腦科學日報|Science發現了改變情緒的大腦受體
    4,男性和女性抑鬱症的相反特徵來源:大話精神一項新的腦部屍檢研究顯示,患有重度抑鬱症(MDD)男性和女性有相反的遺傳機制。該文的作者Etienne Sibille博士,坎貝爾研究所成癮和心理健康中心高級科學家和主任說,「這些研究結果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們應該為人們提供測試的假設。」
  • 利用不同碳源來高效供應乙醯輔酶A
    在大腸桿菌中,乙醯輔酶A可通過葡萄糖、乙酸及脂肪酸代謝途徑合成。而如何將以上碳源高效轉化為乙醯輔酶A並進一步用於生產N-乙醯穀氨酸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因丙酮酸是乙醯輔酶A的直接前體,為提高前體量,將丙酮酸分解途徑阻斷(失活丙酮酸氧化酶基因poxB及乳酸脫氫酶基因ldhA)並過表達乙醯輔酶A合成酶基因 acs,後阻斷乙酸合成基因pta。獲得改造菌株0419,以50mM葡萄糖+50mM穀氨酸鈉為底物,NAG產量27.12mM。
  • 035期抑鬱症研究簡報|重度抑鬱症患者述情障礙的腦結構相關性研究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眾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35期1,標題:抑鬱症狀可預測青春期端粒長度及線粒體DNA拷貝數的變化譯者:Lenore目的:數項研究結果表明重度抑鬱症的診斷及症狀與細胞衰老和功能障礙的標誌物之間存在著關聯
  • JBC:乙醯輔酶A羧化酶調節組蛋白乙醯化的機制
    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乙醯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醯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胺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組蛋白的乙醯化作用依賴於中間代謝來提供乙醯輔酶A。然而,乙醯輔酶A也用於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中,第一個反應同時也是一個限速步驟,即通過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醯輔酶A羧化形成丙二醯輔酶A。所以組蛋白的乙醯化及脂肪酸合成競爭利用了相同的乙醯輔酶A存儲庫。
  • 神奇的輔酶 Q10
    輔酶 Q10又名泛醌10,是一種脂溶性醌, 其結構類似於維生素K,因其母核六位上的側鏈——聚異戊烯基的聚合度為10而得名,是一種醌環類化合物。  80年代初,瑞典Ernster揭示出類維生素物質輔酶 Q10的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1972年Harman闡述了線粒體的功能與衰老的關係,最新關於線粒體衰老在機體衰老過程作用的報告認為氧自由基對線粒體DNA的損傷程度較對核DNA高16倍。其原因可能與線粒體基質中DNA更易接近內源性氧自由基,並且線粒體內DNA修復機制遠不如核DNA。
  • 腦科學日報:愛吃甜食會越來越「重口味」;體能差,更易患抑鬱症
    3,Nat Immunol:科學家揭示了一種新型的遺傳特質 或能保護人類機體免疫系統免於衰老 來源:細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恩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胚胎心臟發育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遺傳特質
  • 諾貝爾獎認證--Q10輔酶,護心益腦,心臟健康的守護神
    輔酶Q10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其結構與維生素K、維生素E與質體醌相似,能激活人體細胞和細胞能量的營養,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抗氧化、延緩衰老和增強人體活力等功能,醫學上廣泛用於心血管系統疾病,在人類身體細胞內參與能量製造及活化,是預防動脈硬化形成最有效的抗氧化成份。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冬眠開關」;可精準控制的迷你軟體機器人
    2,「新發現」幹細胞+魚油——治療抑鬱症的新武器 來源:轉化醫學網近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在《分子精神病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患者來源的成人幹細胞,可用於模擬重度抑鬱症並測試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 腦科學日報: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通路機制;新型大腦訓練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體氧化還原反應中非常重要的輔酶,在包括代謝、衰老、細胞死亡、DNA修復和基因表達在內的各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常被患者問輔酶 Q10 能不能吃?來看看主任怎麼說
    實際上,輔酶 Q10 是一種天然存在於人體的物質,心臟、肝臟、腎臟和胰腺內含量最高。由於輔酶 Q10 在人體內具有重要功能,某些特殊生理或疾病狀態下,這種物質在人體尤其是某些器官內的含量有所降低。在人體中,最常見的形式是輔酶 Q10 或泛素 10,為脂溶性,類似於維生素,人體可少量合成,主要參與有氧細胞呼吸,是線粒體「電子傳遞呼吸鏈」能量代謝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物質,機體除紅細胞等外,大部分組織細胞以及 95% 的能量都需要有氧代謝供能,因此,那些能量需求最高的器官如心臟、肝臟、腎臟和胰腺,輔酶 Q10 濃度和含量最高。此外,輔酶 Q10 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該研究證實了代謝酶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的下調與肝癌轉移及肝癌患者更差的預後密切相關。研究顯示,ACOT12是調控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代謝的關鍵酶,ACOT12的下調可引起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水平和組蛋白乙醯化水平的提高,進而通過表觀激活TWIST2(腫瘤上皮間質轉化中的重要轉錄因子)基因的表達,促進肝癌上皮間質轉化(EMT)過程和肝癌的轉移。
  • 腦科學日報:性別對大腦的影響;疼痛定義40年來首次修訂
    這些基因座中的大多數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豐富了先前強調的DNA損傷、細胞凋亡和體內穩態反應等衰老途徑,並發現血液中的鐵代謝也影響著人類的衰老。在一些魚油產品所「聲稱」功效的另一領域:阿爾茨海默病,近日發表在《柳葉刀》旗下期刊EBioMedicine的一項臨床試驗也帶來了相似的見解: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普通補充劑的劑量可能遠遠達不到有效濃度。服用omega-3後,腦內有效成分濃度遠遠低於血藥濃度,在高風險基因攜帶人群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