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維生素D和魚油就能預防房顫?真相來了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風禾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預防心血管疾病,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到底是神話還是謊言?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11月13-17日,美國心臟病協會(AHA)2020科學年會正在線上火熱召開。作為首場最新揭曉研究(LBS)專場的首個研究,VITAL Rhythm 研究結果公布,進一步明晰了補充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與預防心房顫動之間的關係。

-01-

維D和魚油預防房顫尚無定論,

VITAL Rhythm能否「一錘定音」?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據估計,截至2010年,全球房顫患者估測約3360萬例,我國房顫年齡校正後患病率為0.74%,<60歲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別為0.43%和0.44%,≥60歲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別為1.83%和1.92%。

房顫導致女性全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房顫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進行性心力衰竭、心臟驟停及卒中。

「一旦確診,房顫就很難治療,並會嚴重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洛杉磯西奈醫學中心斯密特心臟研究所心臟病學系的創始主席、本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ine M. Albert表示。「目前的房顫治療方案長期療效欠佳、風險較大,臨床迫切需要採取預防策略」。

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如何進行房顫患者的預防一直是醫生廣為關注的話題,房顫一級預防旨在預防房顫發生,主要聚焦於可逆轉的房顫危險因素的改變。既往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魚油)的低攝入量與房顫的高風險相關,另一些研究則得到了不同結果。

圖源:https://newsroom.heart.org

2014年的一項大型隊列研究發現,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與房顫風險呈U型曲線,風險最低的攝入量是0.63 g/天。但這些研究涉及的人群不同,關注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種類不同,評價攝入量的方式也不同。所以,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的補充對於房顫是否一定有好處也尚無定論。

作為首個研究房顫一級預防安慰劑對照隨機臨床試驗,VITAL Rhythm 評估了補充維生素D3和ω-3脂肪酸是否可以降低發生房顫的風險,為房顫的一級預防探索了更多可能。

-02-

用於房顫一級預防,

維D和魚油「無功無過」

VITAL Rhythm研究納入了VITAL研究中25119名無房顫病史的受試者(平均年齡67歲,女性51%,黑人21%)(表1)。研究主要終點為新發房顫。

表1 患者的基線特徵

經維生素D3(2000 IU/天)和ω-3脂肪酸(EPA:DHA=1.2:1,840 mg/天)與安慰劑治療後(2017年12月31日),平均隨訪5.3年。隨訪期間共有900例(3.6%)受試者發生房顫[房顫事件的診斷是前瞻性地通過參與者的自我報告和聯繫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的索賠數據來確定]。與安慰劑組相比,經心電圖證實為房顫者佔72.9%,其餘的則通過查閱醫療記錄證實。其中:突發性房顫佔58.4%,永久性房顫佔38.4%,不能歸類為3.1%。

表2 房顫的發生情況

這表明,與安慰劑相比,補充ω-3脂肪酸(EPA/DHA)(HR=1.09; 95%CI 0.96 -1.24)和/或維生素 D3(HR=1.09; 95%CI:0.96-1.25)發生房顫事件的風險沒有差異(表3)。

表3 研究結果

為此,研究者直言,這些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的補充劑在5年內並沒有增加或減少房顫事件的風險。儘管研究得出陰性結果,仍然很直接地提示了房顫一級預防方面還缺乏大規模隨機試驗,以及大家需要關注對房顫採取有效的一級預防策略。

-03-

在VITAL系列研究中,

維D和魚油並不「吃香」

從前可知,VITAL Rhythm只是VITAL(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一級預防中的作用)的子研究,VITAL試驗結果早在2018年AHA年會上公布,後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掀起了對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能否預防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廣泛討論。

VITAL研究共納入了25871名受試者(男>50歲;女>55歲),其中包括5106名黑人,將其隨機分為維生素D組(幹預劑量2000 IU/d)與安慰劑組,ω-3脂肪酸組(幹預劑量1 g/d)與安慰劑組。中位隨訪時間為5.3年,主要終點包括所有總體浸潤性癌症風險和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心梗、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的複合終點)。

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D、ω-3脂肪酸既不能降低總體癌症風險,也不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但其亞組分析仍然提示在特殊的膳食條件及人群中,適量補充ω-3脂肪酸可以降低總體心梗風險,HR 0.72(95%CI,0.55-0.93)(圖1),而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癌症死亡風險,HR=0.75(95%CI,0.59-0.96,P=0.024)。

圖1 2年後隨訪數據:ω-3脂肪酸顯著降低總體心梗風險

綜上所述,基於目前VITAL研究的結果,綜合調整膳食結構(飲食攝入ω-3脂肪酸)或在特殊膳食人群中補充維生素D在未來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一級預防方向,仍值得進一步探索。

小貼士:綜合來看,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的補充,對於人體健康仍有一定好處,因此:

1、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維生素D攝入量為400 IU/d,65歲以上推薦攝入量為600 IU/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 IU/d。

2、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ω-3脂肪酸: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環境保護署(EPA)發布的最新版魚類消費建議,建議每周食用2-3份低汞魚,即8至12盎司(227-340克,烹飪前的生重,可食部重量)。

參考文獻:

1.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20,19(06) : 465-473.

2.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7;41(2):279-280.

3.Rix TA, et al. Europace. 2014;16(11):1554-61.

4.https://professional.heart.org/-/media/phd-files/meetings/scientific-sessions/2020/sci-news/vi5.tal-rhythm-summary-slide.pdf?la=en.

6.Vitamin D Supplements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7.Marine n−3 Fatty Acids and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風禾

原標題:《靠吃維生素D和魚油就能預防房顫?真相來了!| AHA 202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維生素D、維生素AD、魚油、魚肝油,到底給寶寶吃哪種?
    1、我們先來看看維生素D和維生素AD:從名字上看很容易區別,一個有一種營養素,另一個有兩種營養素。從功能上來說,維生素D能夠幫助鈣吸收,預防小兒佝僂病和抽搐。對於成人來說,每天曬一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就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合成維生素D,但對於寶寶來說,因為皮膚嬌嫩,容易曬傷,再加上陽光中的高能藍光可能會傷害寶寶的眼睛,所以一般建議寶寶從維生素D補充劑中來攝取維生素D。
  • 魚油、魚肝油、維生素AD、維生素D傻傻分不清楚?醫生告訴你真相!
    魚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用於預防和治療佝僂病、夜盲症及小兒手足抽搐症。 搞錯魚油和魚肝油的危害 魚肝油與魚油在使用時可千萬不能混淆,將魚油當作魚肝油吃,由於劑量小,影響相對較小;
  • 魚肝油、維生素AD、維生素D,該給寶寶補哪個?
    不能一起吃從廣義的定義來看,維生素AD其實也可稱作魚肝油,他們的主要成分都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其中維生素D預防和治療小兒佝僂病和小兒抽搐症等;維生素A預防寶寶夜盲症和癩皮病。原則上兩者選其一就能夠滿足需求。
  • 魚油=魚肝油?當心 吃不對有可能傷害肝臟
    01、適宜魚肝油的人群魚肝油主要用於解決或者預防維生素A和維生素D缺乏問題。維生素A及維生素D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必要物質,尤其對胎兒發育,提高視力,促進骨骼生長,血鈣調節以及預防佝僂病和夜盲症等有重要作用。所以它的適宜人群是孩子、以及有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需求的人群。
  • 魚油、魚肝油和維生素AD啥區別,別補錯!
    粉哥導讀:魚油和魚肝油,乍一聽覺得相差無幾,甚至產生兩者提供的營養元素也差不多的錯覺。但事實上不是,魚油和魚肝油的提取以及作用功效都不同,不僅如此,魚肝油和維生素AD有什麼區別,要怎麼選?很多媽媽也很疑惑。
  • 別再吃這種東西了,研究發現它並不能預防心臟疾病
    該學會在2017年時還認為服用魚油補充劑可能會略微降低心衰或新發心臟病的死亡率,但同時也表示魚油並不能預防心臟疾病。 最近有兩項新研究發現魚油確實無法有益於心臟健康。 魚油和維生素D對房顫無益 第一項新研究探討了歐米伽-3脂肪酸和/或維生素D是否有助於預防房顫。 該研究由西奈山斯密特心臟研究院(Smidt Heart Institute)心臟科主席克裡斯蒂娜·艾伯特(Dr. Christine Albert)領導完成。
  • 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原標題: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1.多吃魚可以補腦健心,是真的嗎?殘酷的真相:不是。 馬克·吐溫曾收到一封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這位青年聽說吃魚能補腦,便詢問大師該吃多少魚,吃什麼魚才能成為作家。
  • 魚油和魚肝油真的不能亂吃
    、「我爸年紀大了,買什麼魚油好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魚肝油就成了新生兒必需品,魚油變作了中老年保健品佳選,但是這些認知都是錯的!魚油和魚肝油真的不能亂吃,吃多了容易出事情,更不用說那些壓根沒有分清楚、把兩種東西吃混了的狀況。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越來越多的人服用魚油 魚油,你吃對了嗎?
    原標題:魚油,你吃對了嗎(新知)   魚油是一種從多脂魚類中提取的油脂,富含二十碳五烯酸(DHA,俗稱腦黃金)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等多種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
  • 10%的美國人都吃,可以預防心臟病?告訴你關於魚油的真相
    20世紀70年代,丹麥一項研究發現,生活在格陵蘭島北部的因紐特人患心血管病的比率極低,因此將之歸因於以魚、海豹和鯨油為主、富含Ω-3的飲食。而魚油提取自魚類,富含豐富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由此被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圍繞它的作用,科學家開展了大量研究驗證。
  • 吃魚還是吃魚油?魚油也有副作用
    吃魚還是吃魚油?魚油也有副作用發布時間: 2014-11-14 08:30:26   |  來源: 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從澳洲回來的朋友,送了我一大罐深海魚油。印象中是很好的保健滋補品,但是看到那一粒粒晶瑩剔透的魚油膠囊,又有些不敢吃。」近日,讀者王先生致電本刊,想就魚油的營養、價值及食用禁忌進行諮詢。
  • 補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真相是……
    >維生素C又叫L-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在水果和新鮮蔬菜中含量豐富。豚鼠和靈長類(包括人類)無法合成維生素C,但又不可缺少,因此只能通過從食物中攝取獲得。最佳食物來源主要包括刺梨、鮮棗、獼猴桃等。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它有很多功能1、幫助合成膠原蛋白。
  • 魚油不能和阿司匹林同吃
    保健品中常見的魚油就不能和抗凝藥物同時服用。魚油是從魚體內提取的油脂,主要成分為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DHA),具有調節血脂、預防關節炎、緩解痛風、改善哮喘、預防老年痴呆等保健作用。成年人每天服用200毫克魚油能夠有效預防相關疾病發生。魚油主要通過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來降低心腦血管風險。
  • 維生素D應該吃到幾歲?多數家長都做錯了,吃再多也白搭
    首先家長們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鈣,鈣是孩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常量因素,鈣離子是構成骨骼的重要物質,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能夠預防佝僂病以及其他的一些病症,而且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 40歲高血壓,吃魚油能預防心梗嗎?本文帶你正確認識魚油作用
    有的朋友這樣問,聽說吃魚油能夠預防心梗,我這高血壓問題,吃點魚油能有用嗎?吃魚油對於降血壓沒有什麼效果。有了高血壓怎麼辦?首先是要評估自己的血壓狀況屬於何種情況。40歲的年齡,血壓值在多少,是單純低壓高,還是高壓低壓都高?
  • 給寶寶補維生素D 須補足劑量
    人體的維生素D來源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當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在皮膚上,人體會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但天氣寒冷、炎熱、下雨等,都會導致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因此這種方式獲取的維生素D是不足的。 而外源性維生素D來自食物和營養補充劑。寶寶的日常食物中,除了海魚之外,維生素D含量並不高。
  • 魚油用於心血管病防治,真的有效嗎?兩項研究揭示真相|安貞心語AHA...
    魚油用於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否減少心血管終點事件呢?當地時間11月15日,在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年會(AHA2020)虛擬會議上公布了兩項魚油(Omega-3)用於心血管疾病治療或預防的研究結果。STRENGTH研究顯示,在高心血管風險和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異常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以魚油為基礎的藥物Omega-3羧酸或Omega-3脂肪酸鈣並沒有降低心臟事件的風險。
  • 魚油≠魚肝油!一字之差,吃錯影響健康
    「魚油」?「魚肝油」?聽起來差不多啊……大夫說讓補啥來著?維生素D?看這個廣告,吃魚油就行!魚油也差不多吧?是不是? …… 有這樣疑惑的家長,小編還真見過不少!
  • 喝紅酒、吃魚油真的可以改善血管硬化嗎?
    坊間時常流傳喝醋、喝紅酒或吃魚油可以軟化血管,不過動脈硬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讓血管回春,或是讓血管軟化。專家表示,一堆所謂可以改善血管硬化的說法或偏方,如果不是誇大功效,就是欺騙消費者。喝紅酒與吃魚油能改善血管硬化?
  • 預防耳聾 多吃含維生素A、D和胡蘿蔔素的食物
    專家指出,如能儘早注意飲食調節則可預防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對56例老年性耳聾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發現他們血清鈣均明顯低於正常水平,系由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給其中部分人用維生素D治療6~10個月後,療效顯著。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