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
庫恩認為,科學革命之後,科學家面對的是一個新的世界,使用新的去指導科學研究,採用新的工具以及研究新的領域。
原句摘錄:在革命之後,科學家們所面對的是一個不同的世界。
庫恩試圖以視覺格式轉化的實驗當作科學家世界觀轉變的模型,但是又覺得這個實驗只能顯示出知覺轉變的性質,不是很形象,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範式以及之前的經驗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接下來,庫恩又列舉了給眼鏡架裝上反相透鏡以及異常紙牌的實驗,經過探討,庫恩發現,這些簡單的知覺轉化背後似乎仍有一種類似範式的東西作為前提,突出表現就是人在看到異常的事物的最初會顯現出混亂反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才能正常辨認或指出一些事物,而這時,他們似乎就像是又得到了一個新的指導,再看反常時已覺得這是正常了。
最後庫恩得出一個結論,若想證實上述的猜想,只能依靠一種外在的權威才可以。因為心理學實驗只是具有啟發性,它不能提示我們啟發以外的東西。
原句摘錄:除非能夠憑藉一種外在的標準來證實視覺的轉換,否則我們無法推論出有不同的知覺模式的可能。
可是將此結論應用於科學觀察時,又不太合適,當有一個更高權威提醒科學家,他的視覺已經轉變時,那個權威本身就會成為科學家的資料來源,進而成為他的問題。
既然無法直接在科學家身上找到範式轉變的證據,那就只能依靠一些間接的行為上的證據。
首先庫恩列舉的天文學的例子,因為他認為天文學這種純粹以觀察詞彙寫成的報告更有利於尋找科學家的觀察與實驗對象的觀察之間的相似性,接下來又繼續列舉了兩個電學方面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庫恩表示已經可以看到一些類似的視覺轉換了,比如在氧氣的發現過程中,普利斯特列看到的是脫燃素的空氣,而拉瓦錫看到的是氧氣,兩者看待同樣的事物,卻產生了不同的結論,可見兩者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於上述的問題存在一種很普遍的,但又與庫恩的看法相悖的觀點。
原句摘錄:隨著範式轉換而改變的,只是科學家對觀察的詮釋而已,而觀察本身卻是由環境和知覺器官的性質一勞永逸地確定了的。
到底是世界變了?還是觀察沒變,只是科學家對觀察的詮釋不一樣了,如果是這樣,根本就體現不出範式的變化,只是解釋不一樣而已。
庫恩對此如此解釋:
原句摘錄:雖然這世界並沒有因為範式的改變而改變,範式轉換後科學家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工作。
庫恩認為,科學革命中發生的事情不能歸結於詮釋,主要原因在於資料不是確定,因此,科學家的詮釋也就失去了對照物。
庫恩接著說,詮釋並非是全無價值的,當這些詮釋都有一個範式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就變成了常規科學的一部分。科學家藉助範式對觀察到的數據進行詮釋,我們探究的重點也就變成了對這些數據的詮釋問題。
原句摘錄:常規科學決不可能改正範式。相反,正如我們已看到的,常規科學最終只能導致識別出反常及導致危機。
最後庫恩通過單擺的例子以及化學混合物的例子,說明了數據本身是會發生變化的,通俗點說就是,在新範式的指導下,科學家所觀察的數據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