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物理所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教授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人的想法從何而來,精神層面的問題從生理上是否能夠找到原因?在心理研究的歷史上,有一群科學家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其中的一些人開創了為心理尋找生理落腳點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學,它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向智能的本質和意識的起源這一基本的重大理論問題發起衝擊的學科。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理學研究者正式注意到在認知神經學研究誕生之前,這項學科已經經由現代科學之手,糾正了曾經的「彎路」。

  從顱相學說起

  早在18世紀,德國解剖學家加爾就提出,人的心理功能都對應了大腦某一特定區域,這些區域按一定比例造就了人不同的能力與性格,顱骨的形狀與大腦的區域是相關的,如果人的某一種心理機能發展得好,那麼這個人的顱骨就會有一個隆起,相反,顱骨則會有一個坑窩。因此通過測量人的頭顱便能夠判斷每個人不同的個性與人格。這一理論被稱為「顱相學」。

  為了印證這一學說,加爾將人類頭顱骨頭突出形狀共分為了26個骨突,並分別加以編號。他認為不同的骨突顯示一個人不同的秉性才能。比如1號骨突代表天生具有破壞性,2號骨突表示多情性等等。

  雖然,顱相學理論早已被打入偽科學的冷宮,但是它在人們認識大腦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認為,加爾提出了大腦存在分區的概念,這一理論曾經影響了19世紀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的發展。

  真正打開心理學大門的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將意識與潛意識引入心理學的概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科學家不滿足於一直被哲學環抱的心理學,他們渴望了解身體與意識間的關係。

  大腦區域與精神行為有關的研究源於腦科醫生進行癲癇病人腦部手術的發現。通過開顱手術,科學家慢慢發現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通過放出生物電傳遞信號,進而決定身體做出哪些行為。正常情況下,大腦的不同區域會放出不同頻率的腦電波,但是如果大腦中某個區域出現一個強大的信號,讓整個大腦處於同一頻率中,那麼就會令人出現抽搐、口吐白沫等癲癇症狀。

  這只是認知神經學研究的開始。

  上世紀40年代,神經病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通過檢查在二戰中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提出了短迴路能夠有選擇性地存於大腦的面部識別系統中。博達默注意到,儘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臉,卻認不出來是誰,最終得出結論:看到和認出人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大腦功能。

  之後,科學家們將這些結論進一步細化,發現大腦中很多個部位都參與了對容貌影像的信息處理,不過影像學研究表明一個叫作梭狀回面孔區的部位尤其重要,這是大腦顳葉的一部分。

  解讀大腦

  然而,作為人體意識發源地的大腦,至今依然沒有被人類自己研究透徹。「人類大腦只有3斤半,卻有將近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平均和7000個神經元連接,構成了宇宙中最複雜的單個個體,而且大腦表現出了巨大的個體差異。這就使得心理學和人類智能的研究面對巨大的挑戰。」劉嘉表示,「認知神經科學發展到現在,只用心理學的方法已經不能完全解決最新的研究主題了,需要生物學、計算技術和數據挖掘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學科交叉對科學研究和進步是非常關鍵的。」

  科技手段的進步,讓現代科學家已經不再需要通過開顱了解大腦,現代化設備為研究大腦神經認知作好了充足的準備。以物理學為基礎的神經成像技術的發展,為心理學家們窺視人類大腦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手段。磁共振、腦電圖、電位變化、掃描、信號分析等物理詞彙開始頻繁出現在心理學領域中,大量有物理學背景的人投身於心理學研究。

  慢慢地,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相結合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

  目前,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被公認的有宏觀和微觀兩個研究層次:宏觀方面,包括對腦損傷病人進行神經心理學臨床研究和對正常人進行腦功能成像研究;微觀方面,採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對不同機能進化水平的動物進行分子、細胞、神經環路等多層次的神經生物學研究。

  在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嘉曾經的一項研究讓一位國家領導人也產生了興趣。當時,劉嘉在給這位領導人展示關於認知神經學的研究時,介紹了關於貪官大腦的變化。「人對於金錢的欲望,就像動物看到食物時會產生搶的欲望。當然,這種欲望的強度因人而異。」劉嘉說,「我們發現,如果一個人看到金錢產生貪念時,其大腦的邊緣系統會產生強烈的腦電波。換句話說,通過觀察某人看到財物時邊緣系統的變化,可以判斷他對於金錢的耐受程度。」

  不過,在大腦對金錢產生興奮情緒的時候,大腦的另一部分——前額葉也會作出反應,抑制邊緣系統放電,進而控制人類的貪慾。「這種控制不是100%的,有些人可以控制自己,有些人則很難。而且這也決定了人們看到多少金錢才會產生貪汙的衝動。」劉嘉說,「而前額葉是否能提升對於邊緣系統放電的控制,有些人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實現,有些人則完全無法控制貪念。」

  認知神經學的應用

  20多年的基礎研究讓人們了解心智的功能和結構以及它們與大腦的關係,科學家們也慢慢將認知神經學運用到了臨床。例如,人們發現抑鬱患者存在消極情緒,有些頑固的抑鬱症患者甚至根本無法擺脫。一些幹預的手段也就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幹預注意導向來恢復患者的正常情緒調節功能。

  除了行為學上的幹預,還有經顱電磁刺激這樣的技術,直接通過改變大腦的功能來改變患者的精神狀態。「就像是電腦被重啟。經顱電磁刺激就是將大腦的腦電波頻率強行調到一個波段,導致大腦出現類似癲癇發作時的狀態,讓大腦『忘記』之前的抑鬱狀態,強制重啟,重新放電。」劉嘉解釋道。

  當然,這只是認知神經學臨床應用的一部分,在了解大腦分區功能後,有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提升人類智能,比如通過特殊的方法訓練士兵,讓他們提高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提高心理韌性;或者對於一些超常智力的兒童,針對其特殊性作出培訓調整;甚至會針對一些普通人,進行特別的「大腦訓練」範式,希望通過持久的訓練,提高大腦的功能。

  不過,不論心理學中採用哪種方式了解人類自身,都是人類對於自我的探尋。劉嘉強調,認知神經學是心理學中的方法論,揭示大腦機制並不等於完全搞清楚了心理的本質。心理學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屬性和社會科學屬性的學科,需要以多元化發展思路引領心理學的研究方向。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在心理研究的歷史上,有一群科學家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其中的一些人開創了為心理尋找生理落腳點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學,它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向智能的本質和意識的起源這一基本的重大理論問題發起衝擊的學科。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理學研究者正式注意到在認知神經學研究誕生之前,這項學科已經經由現代科學之手,糾正了曾經的「彎路」。
  • 網際網路催生新學科-網際網路神經學
    將網際網路硬體結構,軟體系統,數據與信息,商業應用有機的整合起來,從而構建網際網路完整架構體系,並預測網際網路沿著神經學路徑可能產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構;根據網際網路不斷產生和穩定下來的功能結構,提出研究設想,分析人類大腦產生意識,思想,智能,認知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網際網路和人類大腦結構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雙巨系統交叉關係。
  • 公式: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網際網路與神經學這兩個原本距離遙遠的領域,關係遠比想像的要深入和密切,過去10年建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基礎,使得這兩個領域交叉可以產生出21世紀的新學科-網際網路神經學(Internetneurology),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網際網路神經學:  基於神經學的研究成果,將網際網路硬體結構,軟體系統,數據與信息,商業應用有機的整合起來,從而構建網際網路完整架構體系,並預測網際網路沿著神經學路徑可能產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構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網際網路+腦科學誕生的網際網路神經學是什麼鬼
    網際網路與神經學這兩個原本距離遙遠的領域,關係遠比想像的要深入和密切,過去10年建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基礎,使得這兩個領域交叉可以產生出21世紀的新學科-網際網路神經學(Internetneurology),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網際網路神經學:基於神經學的研究成果,將網際網路硬體結構,軟體系統,數據與信息,商業應用有機的整合起來,從而構建網際網路完整架構體系,並預測網際網路沿著神經學路徑可能產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構
  • 美國研究生留學申請心理學專業要具備哪些要求
    其次是基礎心理學方面的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是現在心理學的主流也是最偏向理科的心理學分支之一。社會心理學基本上屬於文理結合,許多文科背景的同學會傾向於選擇這個方向。 該系研究資源豐富,下屬研究機構有:認知科學中心、政治心理學研究中心、個體和社會研究中心、興趣測量研究中心、明尼蘇達雙胞胎和收養研究中心、明尼蘇達雙胞胎和家庭研究中心等。 4) 耶魯大學 該系主要有 5 個研究領域:行為神經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 / 人格心理學。
  • 魏坤琳:心理學為什麼有意思?
    2006年,Science雜誌對人類所有的科學論文進行了一個元分析,把它們大概聚類為七個主要的領域,包括心理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和醫學。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點奇怪,心理學怎麼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科?其實,越是發達的社會,對心理學的要求越高。那麼,心理學怎麼分科呢?在實驗心理學裡面,可以分出認知神經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1,格式塔心理學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還是沒有解釋那個問題,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為啥看到紅色就覺得暖,看到冰藍色的海水就覺得冷呢,人的所有認知從哪裡來?怎麼來的?
  • 題集|05 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
    心理學流派創始人格式塔學派的創始人有韋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詹姆斯是機能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代表人物:機能主義的創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爾。評價:機能主義大大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發展道路,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使人的適應性得到提高;同時還推動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工作環境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高原現象布賴恩等人用實驗的方法揭示高原現象的存在。
  • 進化心理學:從「伊甸園」神話,到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的轉變
    進化心理學強調我們適應過去的方式比適應現在的方式有一個不幸的暗示,它表明我們原始的狩獵-採集環境就是某種伊甸園,我們的祖先是特別地適應了這種伊甸園,現在我們從伊甸園中得到了足以懲罰性後果驅逐的。正如我在一本關於進化心理學的重要新書中的一章所指出的,進化論可以解釋這一點,但只有當你意識到在人類認知發展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根據烙印頭腦理論及其獨特的認知直徑模型,人類進化出了兩個平行的認知系統: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機械認知進化為適應無生命物體和自然力的非人類、物質世界。唯心主義進化成能夠與其他有生命的生物互動。
  • 心理學(社會學)數據量化分析平臺指南,數據分析從未如此簡單!
    開門送福:後臺回復關鍵詞 心理學 ,即刻奉上心理學數據量化分析平臺指南詳解及軟體資源~由於插件太優秀,唯恐對其各應用環節產生誤解,就花費三日(學業太忙·_·)備下了這30頁的操作講義,建議各位童鞋先行收藏,以便後期應用時略做參照。
  • 書單| 腦科學·醫學心理學專題
    哈佛大學、紐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高校的心理學、生物學、神經學和醫學權威教授紛紛鼎力推薦。每一位對腦與心理、行為問題感興趣的人必讀的經典之作。生理心理學:走進行為神經科學的世界(第9版)(美)N. R.
  • 「日本大學」日本優勢專業——心理學專業及院校介紹
    日本心理學的一些領域是領先中國的,譬如障害者心理學,老年社會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家庭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性別心理學等等。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 認知語言學的語言神經理論新趨勢
    早在1978年,美國認知心理學家Kay和McDaniel對視覺生理學如何制約顏色術語系統的研究,就對早期認知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軔至今,認知語言學已有40年的發展史,從一個飽受質疑、備受爭議的非主流語言研究範式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業已被廣泛接受的主流語言和認知研究範式。
  • 心理丨蘇彥捷《生物心理學》:心理活動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第一部分主要是生物心理學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包括生物心理學概論、心理與行為的種系發生和演化以及心理行為的遺傳機制。該部分具體論述了生物心理學的起源、現狀和前景,生物心理學研究方法,以及心理活動的神經生理學基礎知識。同時,通過比較心理學闡述了心理和行為的發生和演化過程。此外,還通過量化遺傳學、分子行為遺傳學研究成果揭示了心理、行為與遺傳的關係以及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對心理行為的影響。
  • 英國留學:心理學專業的top10院校有哪些?
    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專業英國的top10院校有哪些?一、劍橋大學大家對於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專業排名第一應該是毫無質疑的,畢竟這所高等學府常年霸佔各排行榜的第一位。劍橋大學的心理學課程涵蓋了心理學的所有方面,包括行為和認知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成人精神病理學。學生的選擇性很廣,小到大腦機制,大到群體社會行為。
  • 格式塔心理學的建立、基本觀點、評價
    現象的行為,個體意識到的、在其自身行為環境中的現象行為,是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2. 場論與同型論① 格式塔學派受到物理學場論的影響,認為腦的神經電活動是一個場,刺激的信息經神經導入以後,與腦場產生了相互作用。因此,大腦的認知不僅受到刺激本身信號的影響,也受到刺激所改變的大腦的場的影響。
  •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派詳細對比
    認知學派反對行為主義極端的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時人主動地在人腦中構建認知結構,強調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認知學派的代表人有苛勒、託爾曼、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其中最為著名也最容易成為我們考試重點的人物是奧蘇貝爾和布魯納,因此,我們詳細來對比奧蘇貝爾和布魯納的相關理論。
  • DeepMind重大突破:DNN具有人類行為,認知心理學破解黑箱
    「新智元」(ID:AI_era)DeepMind 的最新論文稱過去「首次」將認知心理學方法引入了對深度神經網絡黑箱的理解研究中,並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發現了深度神經網絡存有和人類兒童在學習詞彙時也存在的「形狀偏好」的行為。此文一出,就有學者指出,DeepMind 是在將自己的研究包裝為全新的研究。
  •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
    心理學考點之認知學習理論主要人物觀點對比認知學習理論流派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的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