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是我在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提到的一個公式。演講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
文/劉鋒
"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是我在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提到的一個公式。演講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先介紹一下這次會議的背景情況。
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會上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作為該中心前期成立的支持者,我一直關注這個中心從籌備到成立的整個過程。應該說,對於網際網路作為獨立學科和研究方向,中國傳媒大學體現出一種敏銳和前瞻性。譬如建立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建立研究網際網路如何對人類未來社會產生影響的「「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
會議上,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廖祥忠談到:
「當前人類社會正進入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歷史交匯點,融合、顛覆、重構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這個時代既讓我們倍感興奮,又讓我們陷入迷茫,甚至恐慌。」
「兩年前中國傳媒大學成立了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信息與傳播研究領域的國家權威智庫,基於此,在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下成立一個專門研究網絡帶給未來社會變化的研究機構自然順理成章。
「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將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研究機構和政府智庫,成為網際網路行業重要的政產學研轉化平臺,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思想庫、人才庫、產品庫。」
這次會議邀請的演講嘉賓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阿里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吳坤,樂視高級副總裁、樂視體育董事長高飛,京東智能集團CTO劉子豪和我本人。各位專家的發言讓我獲益匪淺,我的演講內容是對之前研究的一個總結。也放在下面供感興趣的朋友了解。
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好,感謝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給予我這次分享的機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
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導致新領域的科學革命,大航海時代使人類看到了生物的多樣性和孤立生態系統對生物的影響。無論是達爾文還是華萊士都是跟隨遠航的船隊才發現了生物的進化現象。
大工業革命使人類無論在力量的使用還是觀察能力都獲得的極大的提高。為此後100年開始的物理學大突破,奠定了技術基礎。這些突破包括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眾多科學家創建的量子力學大廈,這些突破都與」力「和」觀測「有關。
網際網路革命對於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網際網路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係最為密切.
如果我們觀察近20年來網際網路出現的新應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觀的發現網際網路與大腦結構具有越來越多的相似性。這些現象包括:印表機,複印機的遠程操控,醫生通過遠程網絡進行手術;中國水利部門在土壤,河流,空氣中安放傳感器,及時將氣溫,溼度,風速等數據通過網際網路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形成報告供防汛抗旱決策使用;Google推出了「街景「服務,在城市中安裝安裝多鏡頭攝像機,網際網路用戶可以實時觀看丹佛、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紐約和舊金山等城市的風貌等。這些新網際網路現象分別具備了運動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的萌芽,基於以上網際網路新現象,
2008年我們在《人類工效學》,2010年《複雜系統與複雜網絡》,2012年《網際網路進化論》發表論文或出版書籍提出網際網路進化的觀點:
「網際網路將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另一方面,人腦至少在數萬年以前就已經進化出所有的網際網路功能,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將幫助神經學科學家揭開大腦的秘密。科學實驗將證明大腦中也經擁有Google一樣的搜尋引擎,Facebook一樣的SNS系統,IPv4一樣的地址編碼系統,思科一樣的路由系統。。。」
與此同時國外科學家和研究者也關注到這個領域。2010年8月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拉裡·斯旺森和理察·湯普森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論文用網際網路路由機制解釋老鼠大腦的信號如何繞過破壞區域到達目標區域。
2012年11月16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mitriKrioukov在2012年11月的《ScientificReport》發表論文提出利用計算機模擬並結合多種其他計算,提出許多複雜網絡如網際網路、社交網、腦神經網絡等有高度的相似性。
2014年,Web.com前CEO,美國鄧白氏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傑夫.斯蒂貝爾出版的《斷點:網際網路進化啟示錄》一書中同樣提出網際網路向類大腦結構進化的觀點。
網際網路與神經學這兩個原本距離遙遠的領域,關係遠比想像的要深入和密切,過去10年建立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基礎,使得這兩個領域交叉可以產生出21世紀的新學科-網際網路神經學(Internetneurology),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網際網路神經學:
基於神經學的研究成果,將網際網路硬體結構,軟體系統,數據與信息,商業應用有機的整合起來,從而構建網際網路完整架構體系,並預測網際網路沿著神經學路徑可能產生的新功能和新架構;根據網際網路不斷產生和穩定下來的功能結構,提出研究設想,分析人類大腦產生意識,思想,智能,認知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網際網路和人類大腦結構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雙巨系統交叉關係。
如果以腦科學和網際網路為橫坐標軸兩端,生理學和心理學作為縱坐標的上下兩段,網際網路神經學將由四部分組成: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網際網路神經心理學,大腦網際網路生理學,大腦網際網路心理學,它們之間的交叉部分將形成第五個組成部分-網際網路認知科學,他們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關於網際網路神經學的5個組成部分分別介紹如下:
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重點研究基於神經學的網際網路基礎功能和架構,包括但不限於網際網路中樞神經系統,網際網路感覺神經系統,網際網路運動神經系統,網際網路自主神經系統,網際網路神經反射弧,基於深度學習等算法,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進行圖像,聲音,視頻識別等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處理機制。
網際網路神經心理學重點研究網際網路在向成熟腦結構進化的過程中,產生的類似神經心理學的網際網路現象。包括但不僅限於網際網路群體智慧的產生問題,網際網路的情緒問題,網際網路夢境的產生和特點,網際網路的智商問題等。
腦網際網路生理學重點研究大腦中存在的類似於網際網路功能結構的地方,使得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成為破解大腦生物學原理的參照系,包括但不僅限於大腦中的類搜尋引擎機制,大腦中類網際網路路由機制,大腦中的類IPv4/IPv6機制,大腦神經元類社交網絡的交互機制,人類使用網際網路對大腦生理學結構的重塑影響等。
腦網際網路心理學重點研究網際網路對人類大腦在心理學層面的影響和重塑,包括但不僅限於網際網路對使用者產生的網癮問題,網際網路對使用者智商影響問題,網際網路對使用者情緒和社交關係的影響問題等
網際網路認知科學可看做網際網路神經生理學,網際網路神經心理學,大腦網際網路生理學,大腦網際網路心理學的組合交叉,重點研究網際網路和大腦兩個巨系統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相互結合,互助進化,從而產生智慧,認知,情緒的深層次原理。
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有可能為中國未來的腦計劃帶來機遇和機會,2013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向全球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瞄準「第一」的目標是繪製出第一幅囊括大腦所有活動的詳圖,2013年年初,歐盟委員會就宣布「人腦工程」為歐盟未來10年的「新興旗艦技術項目」。歐盟項目與美國「腦計劃」有很大不同,前者提出在巨型計算機上對人腦建模,而建模所需的數據可以來自美國「腦計劃」,兩者可以互為補充。從各國目前腦計劃的制定看,網際網路這個因素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研究,我們也在此呼籲和建議中國目前正在籌備的腦計劃是否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已將網際網路神經學納入到重點研究方向裡,我也期待中心能從這個領域獲得更多有價值的重要科學成果。謝謝各位!!!
本文作者:劉峰,網際網路進化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