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創造了微笑符號
一個冒號,一個連字號,再加半截括號,就組成了網際網路上常用的「微笑」符號「:-)」。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說,這一符號為該校教授斯科特·法爾曼創造,本月19日,「微笑」符號將迎來25歲生日。
「微笑」誕生
一切都起源於1982年9月19日。當時的電腦被稱為個人微機,其中不少使用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微軟公司開發的DOS作業系統。而網際網路在當時剛具雛形,只有知識精英和技術專家才會使用。為「黑客」喜愛、純粹自發性的電子布告欄系統(BBS)和相對「精英化」、由服務運營商提供的電子布告欄(bboard)幾乎就是當時網絡的全部內容。卡內基-梅隆等大學則在全校範圍內開通了電子布告欄。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師生經常在電子布告欄上討論各種話題,從嚴肅到荒誕無一不包,有時也會發生類似於後來網際網路上經常出現的「口水戰」。法爾曼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網站專為「微笑」符號開闢的網頁(http://www.cs.cmu.edu/smiley/)上寫道,由於當時的網際網路只能提供純文字的交流方式,一些原本是開玩笑的話語被「認真對待」,甚至被錯誤地當作了安全警告。
為了讓這種情況不再發生,師生們在電子布告欄上展開了一場討論,希望創造一個符號標出開玩笑的話語,以免造成誤會。法爾曼在發言中提出,發言者可用「:-)」符號標出自己開玩笑的話。他同時還提出了「:-)」符號,以表明發言的嚴肅性。但這一符號後來逐漸演變為表達悲傷。
紅遍全球
「微笑」符號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出了法爾曼預計。它迅速成為微機使用者的心愛符號,以它為藍本,還有人創造出了一些新的符號,比如「眨眼微笑」符號「;-)」和更為簡潔的「:)」。
在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普及後,「微笑」符號更是傳到了世界各地,微軟公司等推出的MSN等即時通訊軟體還紛紛預設了笑臉圖標。法爾曼說,他個人更喜愛文本形式的「微笑」,因為它比笑臉圖標更「異想天開」。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為慶祝「微笑」符號25周年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法爾曼說:「看到這個符號從我花10分鐘敲出來的一段發言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現象讓人感嘆……我有時會想,25年來,有多少人曾在鍵盤上敲出這個符號,又有多少人側起頭看這個符號。」
「生日」考證
美聯社說,目前語言學界對到底是誰發明了「微笑」符號並無定論,語言學家們似乎也無意考證。法爾曼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網站上說,大學技術人員在微軟公司幫助下,從25年前的歷史記錄裡找到了他發言的證據。
25年前最常用的電子信息備份介質是磁帶,技術人員耗費大量時間,最終找到了記錄法爾曼25年前發言的磁帶,也確定了這一符號的誕生時間:1982年9月19日11時44分。(王豐豐)
其他符號
:))大笑:-p吐舌頭 :D哈哈大笑:-( 悲傷 (-_-)暗自竊喜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