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2021-01-09 說說心理

你好阿,歡迎來到說說心理。

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

1,格式塔心理學

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還是沒有解釋那個問題,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

為啥看到紅色就覺得暖,看到冰藍色的海水就覺得冷呢,人的所有認知從哪裡來?怎麼來的?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認知心理學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本意是「完形、成為一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過程是個整體,人的思維、感情、動機、決定和推理等都不能分開研究。

格式塔還有一些很好玩的研究,比如下圖。

當你看時,看到是花瓶,還是兩個人臉呢,更有趣的是,如果你看見花瓶就看不見人臉,看見人臉就看不見花瓶,不信你試試看。

2,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三巨頭是韋特海默、沃爾夫岡.科勒和考夫特。重點說下科勒。

他不僅學過哲學和心理學,還是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他很重視心理的內部機制強調從整體上對信息輸入、加工、輸出進行模擬研究,他的觀點也影響了,被稱為「認知心理學之父」的烏爾裡克.奈塞爾。

其實人的思考和推理決策,類似與電子計算機,最初被用來計算飛彈的飛行彈道,20世紀90年代,家用機出現後才叫電腦,我想這也是對人類大腦的延伸。

奈塞爾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治.米勒合作。終於在1967年寫出全面闡述自己觀點的書《認知心理學》,這也成為認知心理學的創立的裡程碑事件。

3,怎麼定義

他們對對這個新事物認知心理學做了明確定義,認知心理學是對感官接受信息後,轉換、簡化及加工等心理操作後,從而獲取知識,儲存知識及運用知識的等內在過程的科學研究。

他們很注意感知、思維、記憶語言等認知過程,他們在意識層面也挖掘更深。

1960年,米勒和著名心理學家傑羅姆.布魯爾在哈佛大學聯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認知研究中心。

布魯爾認為人的認知過程是把新的信息和以前學過的所形成了認知框架聯繫起來,消化和吸收成為他自己的知識的過程。

確實古人云,學而不化,非學也,學到新知識和舊知識連結起來,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

認知心理學不僅想把所有認知過程統一起來,還有把心理學各領域統一起來,現在看到,他們他們似乎還是成功的,他的的觀點滲透到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

認知心理學,也許可能會成為心理學各派爭端的終結者吧。

總結一下,你需要知道,認知心理學在意識層面研究更深,對人的思想、感情、推理、決策和行為研究最深,學好它你可能就知道許多別人不知道的道理了,這就是你認知深度比別人深

每天分享心理學知識,給你心理學思維。

歡迎評論和關注,歡迎分享給有用的人。

相關焦點

  • 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原標題: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真正打開心理學大門的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將意識與潛意識引入心理學的概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科學家不滿足於一直被哲學環抱的心理學,他們渴望了解身體與意識間的關係。   大腦區域與精神行為有關的研究源於腦科醫生進行癲癇病人腦部手術的發現。通過開顱手術,科學家慢慢發現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通過放出生物電傳遞信號,進而決定身體做出哪些行為。
  • 走進《發展心理學》,帶你刷新教育認知,重建你的教育信心
    而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給予孩子的是開闊的眼界,確定性的目標,以及支撐達到目標的動力,也正因為如此,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心理有更多的認知,能夠在孩子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及時提供幫助,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完成人生的目標。無論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的家長,都希望能夠找到孩子教育的金鑰匙,但在孩子漫長的成長期中,我們也清楚知道教育沒有任何捷徑,唯有提高認知,學習再學習。
  • 進化心理學:從「伊甸園」神話,到心理認知和機械認知的轉變
    進化心理學強調我們適應過去的方式比適應現在的方式有一個不幸的暗示,它表明我們原始的狩獵-採集環境就是某種伊甸園,我們的祖先是特別地適應了這種伊甸園,現在我們從伊甸園中得到了足以懲罰性後果驅逐的。3、因為現代世界與我們原來的環境是如此的不同,進化論在今天只具有微不足道的相關性(因此不需要在現代背景下認真對待它)。但是這裡一定有錯,因為進化的終極因素是繁殖成功。根據定義,促進其攜帶者生殖成功的基因是被選擇的,而那些沒有,不是。就這麼簡單。那麼為什麼人類的數量已經大大增加,因為天堂消失了?為什麼我們進化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為什麼人類的健康、財富和壽命會不斷增加?
  • 科學網—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真正打開心理學大門的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他將意識與潛意識引入心理學的概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科學家不滿足於一直被哲學環抱的心理學,他們渴望了解身體與意識間的關係。 大腦區域與精神行為有關的研究源於腦科醫生進行癲癇病人腦部手術的發現。通過開顱手術,科學家慢慢發現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通過放出生物電傳遞信號,進而決定身體做出哪些行為。
  • 心理學:改變自我的出發點不只是性格,還有認知和信念
    在心理學中,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完整的自我體系,想要將這個體系推倒重建,無疑是讓個體經歷一次「死亡」,然後脫胎換骨的過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沒有這個決心和必要。今天的文章,將從認知和信念出發,為你改變自我找尋新的思路。為什麼性格難以改變?口語中的性格,在心理學中稱之為人格,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自我體系。
  • 認知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手機?
    今天開智校友蔡夢飛為你講述這背後的認知心理學邏輯。這種耦合系統的外部環境特徵對於是認知整個活動是必要的,如果保持內部結構不變而改變外部環境特徵,認知主體的行為可能發生完全改變。這些外部環境的具體特徵與大腦的內部特徵密切聯繫在一起。不可否認,認知個體的認知過程,越來越依賴於外部環境的支持。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 孩子捉迷藏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後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文章推送之後,很多爸爸媽媽都說,不只小嬰兒喜歡,自己孩子三四歲了也超愛捉迷藏,而且是藏頭不藏腳的那種。有的娃甚至原地不動,直接捂住眼睛就算藏好了。藏頭不藏腳式的捉迷藏,總讓家長們哭笑不得。但其實,這種可愛錯誤的背後,藏著孩子認知發育的小秘密,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知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出自《舊唐書·元行衝傳》,比喻一件事情的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認識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觀者看得清楚。用心理學來理解,可以說它是「蘇東坡效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心理學的九大分支,這些你知道嗎?
    心理學是對行為和心理的研究。心理學有不同的類型,如認知心理學、法醫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有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人可從心理醫生的評估和治療中獲益。心理學家可能會提供專注於行為適應的治療。精神病學家是一位更有可能專注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醫學管理的醫生。
  • 題集|05 機能主義心理學及其貢獻;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
    研究方法:不限於內省法、也使用觀察法、測驗法與問卷調查。評價:機能主義大大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發展道路,促進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使人的適應性得到提高;同時還推動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特別是對工作環境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高原現象布賴恩等人用實驗的方法揭示高原現象的存在。
  • DeepMind重大突破:DNN具有人類行為,認知心理學破解黑箱
    為了理解這是如何做到的,我們考察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發現,兒童會通過採用歸納偏好來消除許多不正確的推理,找到正確的推理。雖然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但還沒有人利用認知心理學家發明的一系列研究人類認知的實驗方法。為了探索將認知心理學方法應用於此問題的潛在價值,我們從發展心理學中選取了一種較為成熟的分析方法,將其應用於對深度神經網絡的研究中。這種分析方法解釋了兒童是如何學習物體的詞語名稱的。
  • 孩子對自己外貌不滿意該怎麼辦?心理學:關鍵是提升娃的自我認知
    幼兒園的孩子已經知道評判班上同學相貌的美醜,班裡最漂亮的那個女生總是特別讓大家羨慕,在一天放學後,4歲的朵朵問媽媽:"媽媽,我怎麼這麼醜?"。媽媽心裡一驚,不明白為什么女兒會說出這樣的話,在媽媽的引導下,女兒說起了當天在班上的經歷。
  • 你不知道的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有很多,但有些心理學的效應卻不一定會被人們所熟知,有些效應可以幫助你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些會讓你明白自己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了解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可以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些心理學的效應吧。
  • 普通人想成功,提升認知很重要:3條心理學邏輯,幫你升級大腦
    一個人能取得怎樣的成就,很多時候都是由它的認知決定的,你能把自己的認知給提升上去,很多時候你就會看到更多不一樣的維度,從而實現逆襲。今天分享給大家5條心理學邏輯,這5個東西你研究透了,本質上可以避免你少走很多彎路,能夠將自己的思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一:鳥籠邏輯鳥籠邏輯很多人都聽說過吧,其實這個邏輯來自於一個故事,事情是這樣的。
  • 95%的人都不知道:比起學習更多技能,你最該提升的是認知能力
    由此可見,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有句古話叫「不可與夏蟲語冰」,意思就是對於認知不同頻的兩個人來說,交流是費勁的,你說得再有道理,再天花亂墜,對別人來說很可能就是在對牛彈琴,雞同鴨講,因為你講的別人壓根不知道。這就是兩個人認知高度不同造成的。我們常常說格局、心胸、視野,最終說的不過是認知。
  • 心理學:關於夢境,你還有這4個心理學冷知識不知道
    但在心理學專家看來,夢就是人的潛意識,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這個意思,關於夢境,你還有這4個心理學冷知識不知道。而如果你的男朋友在和你討論夢境時會發現他沉默寡言,不願多說,你也不要發脾氣,他只是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夢罷了。3、和男人相比,女人做噩夢的概率更高心理學家研究標明,在夢境之中,男性在夢境種往往會是主動、侵略的一方。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過去你可以找個田頭,隨地一躺,望著天空上的悠悠白雲發愣,一愣就是一整天。現在不行了,在城市發展起來了,每天一大早你得去擠公交車,擠地鐵。雖然城市人很多,人的密度大,你發現沒有,很多大齡男女找不到對象了。現在人與人的接觸就如同蜻蜓點水,一般就是工作關係,回家把門一關,鄰居是誰?叫什麼名字?從哪裡搬過來的?他是做什麼工作的?不知道。所以,現在很多人找不到對象。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感知運動階段(0-2歲)(1)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世界。比如大人跟孩子說熱水是燙的,不要去碰,孩子一般不會聽,總是會趁著大人不注意的時候伸手去觸摸被燙之後才知道熱水是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