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2021-01-08 向陽而生677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在心靈主義中,通過類比和研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來研究心智這個過程稱為內省。行為主義者認為心理學家的觀察過於主觀,因為他們在個體研究者中存在顯著差異,往往會導致矛盾和不可複製的發現。行為主義有兩種主要類型:方法行為主義,受約翰·B·沃森的作品影響,以及由心理學家BF斯金納開創的激進行為主義。

方法論行為主義

1913年,心理學家約翰·B·沃森發表了一篇被認為是早期行為主義宣言的論文:「心理學作為行為主義者的觀點。」在本文中,沃森拒絕了心理學家的方法並詳細闡述了他的心理學應該是什麼的哲學:科學行為,他稱之為「行為主義」。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沃森經常被稱為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但他絕不是第一個批評內省的人,也不是第一個支持研究心理學的客觀方法的人。然而,在沃森的論文之後,行為主義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到20世紀20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包括哲學家和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伯特蘭羅素等備受好評的人物,都認識到屈臣氏哲學的重要性。

激進的行為主義

在沃森之後的行為主義者中,也許最著名的是BF斯金納。與當時許多其他行為主義者相比,斯金納的觀點主要集中在科學解釋而不是方法上。斯金納認為,可觀察的行為是看不見的心理過程的外在表現,但研究那些可觀察的行為更為方便。他的行為主義方法是了解動物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經典調節與操作調節

行為主義者認為人類通過條件學習行為, 條件將環境中的刺激(例如聲音)與響應聯繫起來,例如人類在聽到聲音時所做的事情。行為主義的關鍵研究證明了兩種類型的調節之間的區別。對於實驗的下一步,狗在他們被帶來食物之前聽到了鈴聲。隨著時間的推移,狗知道鈴聲意味著食物,所以當他們聽到鈴聲時他們會開始垂涎欲滴 - 儘管他們之前沒有對鈴聲作出反應。通過這個實驗,狗逐漸學會將鈴聲與食物聯繫起來,即使他們之前沒有對鈴聲作出反應。

在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證明經典調理,一個供動物或人類學會相互兩個先前無關的刺激相關聯。巴甫洛夫的狗學會了將一種刺激(對食物的氣味垂涎欲滴)的反應與一種「中性」刺激聯繫在一起,這種刺激以前沒有引起反響(鈴聲響起)。這種類型的調節涉及非自願反應。在另一項 顯示人類情緒經典調節的實驗中,心理學家和他的研究生向一隻白老鼠和其他毛茸茸的動物暴露了一個9個月大的孩子,他們稱之為「小阿爾伯特」。一隻兔子和一隻狗,還有棉花,羊毛,燃燒的報紙和其他刺激物所有這些都沒有嚇到艾伯特。然而,後來,阿爾伯特被允許玩白色實驗室老鼠。然後用錘子發出響亮的聲音,嚇壞了並讓他哭了。經過幾次重複,阿爾伯特在被送到白老鼠時非常痛苦。這表明他已經學會將他的反應(變得害怕和哭泣)與另一種以前沒有嚇壞過他的刺激聯繫起來。

操作性調節,心理學家將一隻飢餓的老鼠放在一個裝有槓桿的盒子裡。當老鼠在盒子周圍移動時,它偶爾會按下槓桿,因此發現當按下槓桿時食物會掉落。過了一段時間,當大鼠被放入盒子裡時,老鼠開始直奔槓桿,這表明大鼠已經發現槓桿意味著 食物。在類似的實驗中,將大鼠置於具有帶電地板的盒內,導致大鼠不適。老鼠發現按下槓桿會停止電流。一段時間後,老鼠發現槓桿意味著它將不再受電流影響,並且當它被放入盒子內時,老鼠開始直接朝槓桿方向跑。

盒子實驗證明了操作性條件反射,其中動物或人類通過將其與後果(例如,丟棄食物顆粒或停止電流)相關聯來學習行為(例如,按下槓桿)。三種類型的加固如下,積極強化,當添加好東西(例如食物顆粒落入盒子中)以教導新行為時。負強化,當一些不好的東西被移除(例如電流停止)以教導一種新的行為。懲罰,當添加不好的東西來教導主體停止行為時。

對當代文化的影響

在現代教室中仍然可以看到行為主義,其中操作性條件反射用於強化行為。例如,教師可以給在考試中表現良好的學生頒獎,或者通過給予他或她的拘留來懲罰行為不端的學生。雖然行為主義曾經是二十世紀中期心理學的主導趨勢,但它已經失去了對認知心理學的牽引力,認知心理學將思想與信息處理系統(如計算機)進行了比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得力弟子:斯金納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 認知行為主義:對於周遭的世界,我們都有一張「認知地圖」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第二模塊「行為主義」流派解讀的第4講,我們將繼續按照時間順序,介紹「行為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論。今天這一講,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認知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愛德華託爾曼(Edward Tolman)。一、「認知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作為「行為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託爾曼和之前介紹過的桑代克、華生一樣,也認為心理學研究只能依靠實驗。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的完美結合者—加涅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主義心理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米爾斯·加涅。加涅最初是行為主義方面的心理學家,並且經受過嚴格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訓練,但在其學術生涯後期,卻對信息加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便據此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
  • 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看未來培訓發展趨勢
    近年來,人們對培訓方法的認知在不斷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主張:行為主義教學主張、認知主義教學主張、建構主義教學主張。用友大學校長田駿國非常形象的將這三種不同的教學主張分別用三種不同的隱喻來表示:行為主義——馴獸理論,認知主義——砌牆理論,建構主義——澆花理論。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這種學習理論的突出特點是強調智能的培養,重視內部心理活動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強調應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結構,提供適當的問題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新問題的解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流派眾多,下面分別介紹其中頗具影響力的三種理論流派: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學習理論。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發展,學習,行為主義重點人物總結
    整篇文章的主線跟隨教育心理學和聯結派學習理論的人物來寫,內容難度適中,眼看著教招的日子就要到了,跟我一起查漏補缺吧。教育心理學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主要以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佔主導地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創始人;廖世承(中國)——1924
  • 教師招聘考點之託爾曼與認知行為主義
    教師招聘考點之託爾曼與認知行為主義愛德華·託爾曼(Edward Chace Tolman,1886年-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以研究行為心理學著稱。新行為主義的代表,目的行為主義的創始人,力圖客觀了解行為的目的性。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一、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區分在學習觀方面,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形成S-O-R聯結。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它源自于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一、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產生於20世紀初的德國,是在對德國構造心理學的挑戰中產生的,後來在與行為主義的論戰中發展起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科勒、考夫卡。不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的過程,而認為有機體通過主動積極的組織作用形成與情景一致的新的完形。強調學習是有機體內部進行複雜的認知活動而實現頓悟的過程。認為一個人學到什麼直接來源於他對問題情景的知覺。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格諾威知識課堂丨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是什麼?
    引言:生活中需要導航,教學依然需要導航。而基本的教學理論就如同導航系統,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和培訓工作以最基本的指導。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那麼,什麼是行為主義呢?一、行為主義(Behaviorism)概論行為主義形成於20 世紀初期,其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行為主義是強調運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對社會政治生活的過程做系統的、經驗的和因果的解釋西方政治學思潮和流派。
  •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一)認知主義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二)建構主義1.個體建構主義。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1,格式塔心理學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還是沒有解釋那個問題,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為啥看到紅色就覺得暖,看到冰藍色的海水就覺得冷呢,人的所有認知從哪裡來?怎麼來的?
  • 「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社會的進步促使心理學發展,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
  •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及實踐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馬斯洛和羅傑斯為代表人物。其中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構成了人本心理學的理論基石。羅傑斯則是在人本心理的應用上有較多的實踐,有個人中心以及同理心治療。需求層次與自我實現論每個人都有某種動力在推動著,這種動力的來源也就是個人的需求。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派詳細對比
    認知學派反對行為主義極端的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時人主動地在人腦中構建認知結構,強調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認知學派的代表人有苛勒、託爾曼、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其中最為著名也最容易成為我們考試重點的人物是奧蘇貝爾和布魯納,因此,我們詳細來對比奧蘇貝爾和布魯納的相關理論。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