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2021-01-07 中公教師網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1.提出者:桑代克

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

3.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

(1)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複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4.實驗:貓開籠取食實驗

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1.提出者:巴甫洛夫

2.具體學習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3.理論要點:

(1)條件反射

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律的應答活動。反射一般分為兩大類: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先天遺傳的,不學而能的反射,也稱為本能。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後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

條件反射又分為了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物理性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一信號系統。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二信號系統。

(2)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①獲得與消退

條件反射的獲得是指條件刺激(如鈴聲)反覆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亦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條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條件刺激重複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並最終消失。

②刺激泛化與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4.實驗:狗的搖鈴實驗

巴甫洛夫通過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學習,這種反應叫無條件反射,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是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進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後,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與無條件刺激聯結而成了條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1.提出者:斯金納

2.具體學習理論: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種: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應,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於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強化物則是一些刺激物,它們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3.理論要點:強化原則 (強化、懲罰、消退)

4.實驗:老鼠的迷箱實驗

四.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提出者:班杜拉

2.具體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

3.理論要點:觀察學習

(1)班杜拉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班杜拉認為人的學習主要是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並沒有外顯的操作。

(3)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①直接強化指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②替代性強化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③自我強化指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4.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相關推薦:教招備考之教育心理學-認知風格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建構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發展,學習,行為主義重點人物總結
    整篇文章的主線跟隨教育心理學和聯結派學習理論的人物來寫,內容難度適中,眼看著教招的日子就要到了,跟我一起查漏補缺吧。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主要以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佔主導地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創始人;廖世承(中國)——1924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得力弟子:斯金納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1904年3月20日-1990年8月18日)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
  • 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理論
    操作性條件反射這一概念,是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身發出的反應,與任何已知刺激物無關。與這兩類行為相應,斯金納把條件反射也分為兩類。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 (刺激)型,S型名稱來自英文Stimulation。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這種學習理論的突出特點是強調智能的培養,重視內部心理活動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強調應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結構,提供適當的問題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學知識運用於新問題的解決。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流派眾多,下面分別介紹其中頗具影響力的三種理論流派: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理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學習理論。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二、知識點備考:行為主義學說(環境學習理論)(一)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班杜拉。(二)主要觀點:強調兒童的行為是由環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學習的決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強調行為,反對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內部心理過程(如心理狀態、意志等)作為研究對象。人的發展完全是由外部環境決定的。
  •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0:37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詳析
    四大學習理論歷年來都是教師資格考試與教師招聘考試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四大理論分別是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在每一個理論流派中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人物與主義觀點,不僅是對有基礎學員而言是學習的難點,同樣對於沒有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的學員而言,基本上是盲點。
  • 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 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華生:刺激——反應學說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行為,不應該研究意識。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教育心理學四大理論整理版,輕鬆考過教師資格證
    學習教育理論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學習,教育學中對學習的定義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有了對學習的認識,我們正式進入四大理論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基本觀點:學習的實質是通過學習形成某種行為上的變化。學習是刺激-反應聯結的過程,教學強調行為塑造和矯正。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主要是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他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也是第一個用動物作實驗的心理學家。嘗試-錯誤說學習規律有: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無條件刺激對應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對應條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作用;狗聽到搖鈴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作用。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_科目一常考點點之「行為主義」
    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育知識與能力》常考點點之「行為主義」   今天我們要走進的是行為主義(聯結主義)的代表人物弗巴甫洛夫、華生、桑代克
  • 「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社會的進步促使心理學發展,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學習及行為主義思維導圖及其重點內容
    個體在特定的情景下由於經驗和反覆練習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改變。2. 學習的五非原則:非本能,非成熟,非疲勞,非疾病,非藥物。3. 加涅關於學習的劃分:① 學習水平分類;② 學習結果分類;4.
  • 建構主義與傳統教育的差別
    建構主義心理學的教育觀在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中,集各家之所長,自成一派,影響之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指導教育實踐工作。在建構流派縱向發展上來了解建構主義心理學,有突出貢獻的心理學教育學家主要有這麼幾位:皮亞傑,維果斯基,斯滕伯格,科恩伯格等。他們提出的觀點是按照先後順序的擴充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