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2020-12-06 中公教師網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接下來我們主要是通過表格、知識詳講及練習題展開。

(一)桑代克的試誤說

1.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試誤)而形成的。

2.基本規律

①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②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複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

③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

(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1.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經典條件反射

反射: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A.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先天遺傳的,不學而能的反射,也稱為本能。

B.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後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

B1.第一信號系統:物理性的條件刺激

B2.第二信號系統: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

2.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2)泛化與分化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1.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有關負強化中的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迴避條件作用: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3.程序教學

(四)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交互決定論

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交互作用。

2.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可分為三類:

(1)直接的觀察學習

(2)抽象性觀察學習

(3)創造性觀察

注意、保持、複製和動機

3.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

(2)替代性強化

(3)自我強化

模擬練習

1.行為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接,公式是( )。

A.R-S B.S-R C.S-O-R D.S-R-O

2.學生一想到梅子或聽別人談起梅子就流口水,這是( )。

A.第一信號系統 B.第二信號系統 C.無條件反射 D.條件反射

3.扇貝效應的強化是( )。

A.連續強化 B.間隔強化 C.正強化 D.負強化

4.某教師要求學生用業餘時間完成數學與閱讀作業,幾周後學生只做數學而沒完成閱讀。於是,老師讓學生在業餘時間只完成閱讀。教師應用的是( )。

A.強化 B.抑制 C.分化 D.消退

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行為主義作為一個心理學流派,認為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接,刺激為S,反應為R,公式即為S-R。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是先有刺激再有反應,所以公式為S-R。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為先有反應後有刺激,為R-S。新行為主義的公式為S-O-R。

2.【答案】B。解析: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反射。根據刺激物的性質,可以分為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二信號系統。題幹中「想到」「聽別人談起」是藉助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反射,所以答案為B。

3.【答案】B。解析:在固定間隔強化中,個體的行為效率呈現出扇貝形曲線的變化趨勢,這種現象稱為扇貝效應。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在他的白鼠實驗中發現,如果每隔20秒就對白鼠強化一次,在這種連續程式強化後,白鼠的反應就會停頓,然後反應速度增加,在下次強化到來之前反應率達到高峰,說明它學會了根據強化的時間進行反應。

4.【答案】D。解析:消退是指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後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麼,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題幹中教師應用消退取消對完成數學作業的強化。

中公講師解析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攻略」下載教師資格各學科備考白皮書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行為主義理論又稱刺激——反應(S—R)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刺激——反應」,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叫做強化,通過環境的改變和對行為的強化,任何行為都能被創造、設計、塑造和改變。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主要是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他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也是第一個用動物作實驗的心理學家。嘗試-錯誤說學習規律有: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無條件刺激對應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對應條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作用;狗聽到搖鈴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作用。
  • 教師招聘考試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由於行為主義強調刺激-反應的聯結,因此屬於聯結派學習理論。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的形成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作用,並提出經典性條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華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運用於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原理發展成為學習理論。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
    在教師招聘及教師資格科目二的考試當中,四大主義學習理論是一個必考重點內容,特別是行為主義理論中各人物對應實驗及基本規律極容易混淆。一方面考察較為簡單的具體知識點,例如:桑代克的定律中最重要的一條定律為____;另一方面考察對各規律含義的區別理解,例如:條件刺激中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區別等。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四大實驗」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強化在刺激——反應連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狗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華生:刺激——反應學說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行為,不應該研究意識。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格諾威知識課堂丨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是什麼?
    而基本的教學理論就如同導航系統,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和培訓工作以最基本的指導。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於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那麼,什麼是行為主義呢?一、行為主義(Behaviorism)概論行為主義形成於20 世紀初期,其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華生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的創始人。華生所謂的行為,是指有機體所說的或所做的,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謂的刺激,指的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東西以及各組織所起的種種變化。所謂的反應,指的是有機體(動物和人)所做的任何動作。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的,不存在心理、意識的中介。主張用條件反射來解釋習慣養成的問題,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習慣。
  • 學習的一般理論之認知主義
    一、知識來源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二、考情分析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對行為主義...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理論
    操作性條件反射這一概念,是斯金納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斯金納把行為分成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另一類是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身發出的反應,與任何已知刺激物無關。與這兩類行為相應,斯金納把條件反射也分為兩類。與應答性行為相應的是應答性反射,稱為S (刺激)型,S型名稱來自英文Stimulation。
  •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它源自于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一、格式塔完型學習理論產生於20世紀初的德國,是在對德國構造心理學的挑戰中產生的,後來在與行為主義的論戰中發展起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韋特海默、科勒、考夫卡。不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的過程,而認為有機體通過主動積極的組織作用形成與情景一致的新的完形。強調學習是有機體內部進行複雜的認知活動而實現頓悟的過程。認為一個人學到什麼直接來源於他對問題情景的知覺。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梳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育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一直以來都是常考點,一方面考察較為簡單的具體知識點,例如: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1.提出者:桑代克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3.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1)準備律。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行為主義理論主要的代表人物及觀點
    行為主義理論主要的代表人物及觀點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有機體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後作出與此對應的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間的聯接就是所謂的學習,即S-R。華生認為應該把行為而不是意識作為研究的客觀對象,摒棄有關心智的內容。學習是塑造外顯的行為,而內部的心理狀態是不可知的;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人的反應完全由客觀刺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