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接下來我們主要是通過表格、知識詳講及練習題展開。
(一)桑代克的試誤說
1.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試誤)而形成的。
2.基本規律
①準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②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複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
③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
(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1.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經典條件反射
反射: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A.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先天遺傳的,不學而能的反射,也稱為本能。
B.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後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
B1.第一信號系統:物理性的條件刺激
B2.第二信號系統: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
2.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2)泛化與分化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1.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有關負強化中的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迴避條件作用: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3.程序教學
(四)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交互決定論
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交互作用。
2.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可分為三類:
(1)直接的觀察學習
(2)抽象性觀察學習
(3)創造性觀察
注意、保持、複製和動機
3.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
(2)替代性強化
(3)自我強化
模擬練習
1.行為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接,公式是( )。
A.R-S B.S-R C.S-O-R D.S-R-O
2.學生一想到梅子或聽別人談起梅子就流口水,這是( )。
A.第一信號系統 B.第二信號系統 C.無條件反射 D.條件反射
3.扇貝效應的強化是( )。
A.連續強化 B.間隔強化 C.正強化 D.負強化
4.某教師要求學生用業餘時間完成數學與閱讀作業,幾周後學生只做數學而沒完成閱讀。於是,老師讓學生在業餘時間只完成閱讀。教師應用的是( )。
A.強化 B.抑制 C.分化 D.消退
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行為主義作為一個心理學流派,認為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接,刺激為S,反應為R,公式即為S-R。巴普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是先有刺激再有反應,所以公式為S-R。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為先有反應後有刺激,為R-S。新行為主義的公式為S-O-R。
2.【答案】B。解析: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反射。根據刺激物的性質,可以分為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二信號系統。題幹中「想到」「聽別人談起」是藉助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反射,所以答案為B。
3.【答案】B。解析:在固定間隔強化中,個體的行為效率呈現出扇貝形曲線的變化趨勢,這種現象稱為扇貝效應。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在他的白鼠實驗中發現,如果每隔20秒就對白鼠強化一次,在這種連續程式強化後,白鼠的反應就會停頓,然後反應速度增加,在下次強化到來之前反應率達到高峰,說明它學會了根據強化的時間進行反應。
4.【答案】D。解析:消退是指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後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麼,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題幹中教師應用消退取消對完成數學作業的強化。
中公講師解析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攻略」下載教師資格各學科備考白皮書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