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知識點在教師考試中必考的內容,大多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每年考到2-3題,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考試平率比較高,其次是形式運算階段。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1)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世界。比如大人跟孩子說熱水是燙的,不要去碰,孩子一般不會聽,總是會趁著大人不注意的時候伸手去觸摸被燙之後才知道熱水是燙的。
(2)低級的行為圖式。指的是還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狗在孩子的眼中就是毛茸茸的、有四條腿、一條尾巴、汪汪叫的,還不能分辨狗跟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
(3)獲得了客體的永恆性(9-12個月):孩子在9-12個月的時候會獲得客體的永恆性,所謂的客體永恆性指的是當客觀事物不在眼前時,依然能夠認識到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寶寶看到了你手中很漂亮的手機,當手機消失在眼前時,沒有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寶寶不會去找,但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寶寶就會哭鬧著去找不在眼前的手機。
前運算階段(2-7歲)
(1)「萬物有靈論」:也叫「泛靈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比如當手中的洋娃娃掉落時,孩子會立即撿起來說:「不疼不疼,我把我最愛的巧克力給你吃就不疼了!」
(2)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但不是自私,只是覺得自己知道的別人也應該知道。皮亞傑曾經做了很著名的「三山實驗」:在一個桌上擺了三座山,讓孩子分別在四個角度看了看山的形態並拍照,然後在孩子的對面擺上一個洋娃娃,問:「洋娃娃看到的山的形態是什麼樣的?」孩子會選擇從自己的角度看上去的山的形態的圖片。說明孩子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此,比如媽媽生日的時候孩子一定會送自己喜歡的玩具作為禮物,認為自己喜歡媽媽也一定會喜歡。
(3)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思維的不可逆性:只能沿著一個方向思考問題。比如知道小明有個哥哥叫小方,但不知道小方有個弟弟叫小明。刻板性:比如,老師說上課從前門進,下課從後門出,那麼即使坐在第一排,下課的時候也會走到後門出去。
(4)沒有守恆概念:比如兩個同樣的量杯中裝了同樣多的水,但如果把其中一個量杯中的水倒入細長的試管中,孩子會覺得試管中的水比量杯的要多。
(5)做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比如媽媽教育孩子:「你剛剛打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但是,你是為了保護弱小的同學不受欺負,媽媽也要表揚你能愛護同學。」孩子就會迷惑不知道打人是對的還是不對的。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這個階段的標誌就是守恆概念形成,同時思維具有了可逆性(兒童思維發展的最重要特徵)。其次還有刻板的遵守規則,不敢改變,比如會嚴格遵守班主任定的班規。再者能夠進行簡單的抽象邏輯思維,但必須要有具體的事物作為支撐。比如孩子去過少年宮,回來之後媽媽問他怎麼去,他會說:「出門往這邊走,看到一個肯德基,再往那邊走,看到一個超市,再往這邊走,就看到少年宮了。」他的思維中有路線圖,但是會出現肯德基、超市等具體形象,也不知道東南西北這些抽象方位。
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此階段能夠脫離具體形象,藉助概念、判斷、推理進行抽象思維,並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和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一種系統的思維,思維方式接近成人。
因此,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兒童的認知發展是有規律的,因此教學要遵循這個規律才能抓住兒童認知的關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的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教育學心理學章節練習題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