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的,亦是難點,能否準確把握該知識點關係到考生最後考試的得分情況。那怎麼能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
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但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
(1)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比如通過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來探索周圍世界。
(2)低級的行為圖式。比如形成餓了會哭,高興了會笑等獨特的低級的認知結構。
(3)客體永恆性(9~12 個月)
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逐漸消失時,兒童知道該客體並非不存在。兒童大約在 9~12 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而在此之前,兒童往往認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並且不再去尋找。客體永恆性是更高層次認知活動的基礎,表明兒童開始在頭腦中用符號來表徵事物,但還不能用語言和抽象符號為事物命名。
所以出現「客體永恆性」、「低級的行為圖式」等關鍵詞時,可以判斷兒童處於這一階段。
2.前運算階段(2-7歲)
(1)泛靈論
進入前運算階段,兒童開始能運用言語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比如他們能用雞鴨牛羊等詞代表他們見到的真正的雞鴨牛羊。但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區分開來,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兒童說「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會疼得哭」,即所謂的 「泛靈論」。
(2)自我中心性
皮亞傑通過三山實驗證明這一階段兒童在思維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點,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以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只能從自己的經驗角度來思考問題。
皮亞傑把自我中心言語分成三類(山東教招常出現):
①重複。為了發音的愉快而重複幾個字或聲音。比如孩子叫爸爸媽媽。
②獨白。兒童對自己說話,把自己的思想通過聲音表達出來。比如孩子自己對著玩具對話。
③集體獨白。兒童在多人面前大聲地對自己說話,並不注意聽者,聽者的存在只是提供一種刺激,因此並不引起對話。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吃飯時自己大聲說話時的場景就屬於集體獨白的一種。
(3)思維不可逆性、刻板性
本階段的兒童的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思維運算;他們的思維只能前推,不能後推,具有不可逆性,比如他們知道5>4,卻不知道4比5小;此外本階段兒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時往往忽略其他方面,即思維具有刻板性,比如他們只是知道5>4這個方面,卻不知道還可以表述為4<5或4比5小等其他表述形式。
(4)沒有守恆概念
與思維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點相聯繫,本階段兒童尚未獲得物體守恆的概念。守恆是指物體不論其形態如何變化,其質量是恆定不變的。但本階段兒童由於受直覺知覺活動的影響還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比如他們不知道將蘋果切成四份,蘋果數量卻沒變。
(5)集中化
他們在做出判斷時傾向於運用一種標準或維度,思維存在集中化的特徵。比如:長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還不能同時運用兩個維度。
所以出現「泛靈論」、「自我中心」、「不可逆」等關鍵詞時,可以判斷兒童處於這一階。
3.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
(1)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出現了顯著的認知發展。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能憑藉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他們沒有形成概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都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物體或場景相聯繫,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應多做事實性或技能性的訓練。
(2)思維具有守恆、可逆、去集中化的特徵
隨著分類和排序的獲得,兒童獲得了思維的可逆性,他們知道了5>4,也知道了4比5小。同時,獲得了守恆概念,知道了將蘋果切成四份,蘋果數量卻沒變。他們的思維開始逐漸地去集中化,能夠學會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進行一些逆向或互換的邏輯推理。比如小明去過朋友家幾次,知道了去的路線和回來的路線,同時畫出了去朋友家的路線圖。去集中化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成熟的最大特徵。
所以出現「可逆性」、「守恆」、「去集中化」等關鍵詞時,可以判斷兒童處於這一階段。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這種能力一直持續到成年時期。
(1)能夠進行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解決問題
本階段中個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並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係;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採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a∥b, b∥c,可推出a∥c。
(2)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
這一階段他們的思維已接近成人水平,比如看到高中數學三角函數能夠理解他們代表的意義,能夠理解語文中常用的象徵、通感等修辭手法。
所以出現「命題」、「推理」、「理解符號意義」等關鍵詞時,可以判斷兒童處於這一階段。
在教招、教資考試中,可以根據每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及年齡特徵來判斷兒童具體處於哪一個階段。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