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

2020-12-02 中公教師網

一、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20世紀最有影響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從出生到成人的認知發展不是一個數量不斷增加的簡單累積過程,而是伴隨著同化性的認知結構的不斷再構,使認知發展形成幾個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時期或階段。他認為邏輯思維是智慧的最高表現,因而從邏輯學中引進「運算」的概念作為劃分智慧發展階段的依據。這裡的運算並不是形式邏輯中的邏輯演算,而是指心理運算,即能在心理上進行的、內化了的動作。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與演變,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初生的嬰兒,只有一系列籠統的反射。隨後的發展便是組織自己的感覺與動作以應付環境中的刺激,到這一階段的後期,感覺與動作才漸漸分化為有調適作用的表現,思維也開始萌芽。

(二)前運算階段(2~7歲)

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各種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兒童日益頻繁地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但他們的語詞或其他符號還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維仍受具體直覺表象的束縛,難以從知覺中解放出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徵: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但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等。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其標誌是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所謂守恆,是指兒童認識到客體在外形上發生了變化,但其特有的屬性不變。這一認識的根本原因是兒童已經能夠同時考慮到問題的多個維度。這個階段的兒童還能憑藉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這一階段的兒童的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四)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

二、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係

(一)認知發展制約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皮亞傑認為,學習從屬於發展,從屬於主體的一般認知水平。所以,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研究如何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出既不超出當時認知結構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富有啟迪作用的適當內容。例如,只有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才能獲得純粹以命題形式呈現的概念和規則,而大多數小學生並未達到這一發展水平,即使一些學生在某領域達到這一發展水平,在其他領域也不一定能達到,因而小學生學習抽象概念和規則,仍需要具體經驗的支持。

(二)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研究企圖揭示在無特殊訓練條件下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並未考慮專門教學的影響。從一般發展的觀點看,這種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皮亞傑的發展階段看成是固定不變的或不受教育影響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來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學內容和方法得當,系統的學校教育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認知發展的作用。

(三)關於最近發展區

蘇聯傑出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這一理論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於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於形成狀態的正在發展的過程。所以,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後面,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第二節: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係14湖北大學前,14畫北簡,16天津簡,17肯島大學篇,1夏ら皮大學簡,18閩南論1.提供活動為了增進學生的活動經驗,教師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豐富的、2.創設最佳的難度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通過不平衡來促進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製造些使學生產生認知不平衡的問題,以促使他們的認知發展。
  • 淺談:基於教育遊戲的認知學習研究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行為是以學習者認知發展為基礎的,是學習者內部心理過程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探索教育遊戲對認知學習的影響,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遊戲的概念及應用分類  在探究教育遊戲的認知作用前,首先要清楚其概念及分類。
  • 走進《發展心理學》,帶你刷新教育認知,重建你的教育信心
    無論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是普通的家長,都希望能夠找到孩子教育的金鑰匙,但在孩子漫長的成長期中,我們也清楚知道教育沒有任何捷徑,唯有提高認知,學習再學習。心理學家一直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人的心靈奧秘和成長的軌跡,也衍生了發展心理學這門學科。《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第9版)》是由David R.
  • 「基於認知科學的小學階段學生發展支持系統」建設論壇隆重開幕
    11月27日上午,由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大連現代學習科學研究院主辦,陝西省青少年素質研究會、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西安國際港務區陝西師範大學陸港小學聯合協辦的「基於認知科學的小學階段學生發展支持系統」建設論壇在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隆重開幕。
  • 科普教育設計_學生該選steam教育還是STEM教育?
    更不了解孩子學了這些之後有什麼用,有些家長甚至覺得花了那麼多錢做這塊教育沒啥意義,對STEAM教育與STEM教育提出了各種質疑。針對大家的疑惑,專注於研究互動科技在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應用,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多元智能化的發展的新法教育小編今日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STEAM教育與STEM教育。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認知發展制約教學內容和方法,制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選擇,會對個體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在教學中,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該研究如何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階段,並提出適當的目標。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大量研究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來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是可行的。只要教學方法和內容恰當,系統的教學就能夠起到加速認知發展的作用。
  • 創客成功需符合學生認知特徵
    目前創客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推廣,需要深入研究創客教育與其它學科的關係是什麼?在學校教育中作為興趣小組還是校本課程實施?是否需要與其它學科相關聯?創客教育無論通過何種形式開展,其過程和方法都需要符合基礎教育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和科學素養特徵。    智力(Intelligence)起源於拉丁語動詞,指對事物的理解和感知。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
  • 考研教育綜合筆記——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所謂的認知發展理論就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有:①成熟,②練習與習得經驗,③社會性經驗,④平衡化。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係:①教學問題不能過難,也不能太簡單;②以圖式和環境相互作用產生認知需要為動力;③創設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平衡,也不能超過已有認知水平;④利用生活經驗引導認知發展。維果茨基的一個重要理論——最近發展區所謂的最近發展區就是實際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
  • 【中國人物 先鋒校長】吳樹超:創建三維教育空間 促進學生多維發展
    從教至今,吳樹超同志曾被評為省教育科研百佳個人、市十佳創新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優秀會員,並當選為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目前是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導師及特聘教師,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重點課題——《童心蕙園:基於「三生」理念的「三維教育空間」的營建》負責人。
  • 《人工智慧》雜誌:人工智慧+教育主題出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9年6月的《人工智慧》雜誌主題是:人工智慧助力教育現代化——提供包容、公平、優質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期邀請了四十三位撰稿人,發表了精彩的文章。《人工智慧》是一本公開發行的雜誌,它的媒體屬性將有效地提升並擴大專家、學者、企業等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每年6期的《人工智慧》雜誌更像是6本書,成為值得學習、收藏的人工智慧寶典。
  • 教育理念|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天文社團與學生發展Vol.3
    為此,國家設置的科學課程有如下特點: 1、面向全體學生。體現現代社會對公民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科學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立足學生發展。科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入門課程,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良好基礎。
  • 教育心理學考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那怎麼能將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知識點理解和把握到位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但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認知科學和發展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當代心理學中,有不同的科學研究領域,以發展心理學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還有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並舉;有臨床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的認知行為治療;有團體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目前中國急需改革的領域,大專院校關注,分工不同,導致學生學習感覺迷茫,希望學習認知方向,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社會普遍期待人工智慧為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服務過程、革新教學評估方法等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如通過學習分析和用戶畫像技術,搜集學習者學習數據,實現學生行為全面分析及知識點掌握程度精準判斷,從而繪製契合學生特點的學習發展地圖;藉助情感機器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陪伴學習者成長,增加對人的關懷和陪伴;結合知識圖譜,建立領域知識庫,輔助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生成不同的試題並進行作業批改;利用智能運動設備,如智能手環
  • 教師對學生非認知技能影響的重要性
    教師對學生非認知技能影響的重要性 作者:中國教育財政 發布時間: 2018-12-13 11:57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是一種同化和順應的模式,隨著人對環境的認知,它可能會發生同化,他也可能發生順應,兩者共同作用,就會促使兒童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變化。所以人的認識,就是一種人和環境相互作用不斷發展的結果,所以這就是發生認識論。後來皮亞傑籍此也提出了兒童發展階段的論述,這些思想也影響了當時的一些教育家,包括後來的布魯納。那布魯納就把這些思想用到課程改革中,就提出了結構主義教育論。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中國教育學刊學術研究權威,教育政策把握準確,教育變革信息前瞻,一線教育動態真實,原創教育思想集中,是校園長、教師、學生、家長、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育科研人員、全社會愛教育人士最快捷的學習平臺。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科學思維,如能夠基於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該定義認為科學思維是一種態度、習慣和能力,同時是認知方式、過程和運用的統一。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剖析這個定義,可以從認知動機、認知行為、認知方式和認知品質四個方面進行認識。
  • 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黃岡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會有感
    【編者按】《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這是白果中心學校副校長、鎮中校長吳成效在參加黃岡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會後撰寫的一篇體會文章。文章旗幟鮮明地闡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既有學習考察後的感悟體會,也有辦學過程中的探索實踐,還有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個人思考,是一篇有思想高度、有理論深度、有實踐廣度的文章,值得各位校長學習借鑑。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不按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例: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二)具體運算階段1.這個階段的標誌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例:形狀變化(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知道其沒有變)2.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事務支撐,可進行簡單抽象思維例:小紅去過小明家幾次之後能夠畫出路線圖3.兒童思維具有可逆性(兒童思維發展的最重要特徵